弘一法师日志揭秘:断食引发身心变化极大,期间曾发誓皈依日本教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1 03:14 2

摘要:“这篇论文很新颖,上面说,断食是一种让人脱胎换骨的修炼方式,可以让人除旧换新,改变坏习惯,产生强大的灵性。这篇文章还说,古代的一些伟大的宗教人物,像释迦牟尼,耶稣,都曾断食过"。

一百多年前,杭州的虎跑寺,第十一代祖弘一法师尚在俗时,就开始了一次断食,就在这次断食之后没多久,他就决定削发为僧了。

有一种观点是,在世俗颇有名气的弘一,之所以在38岁那年,抛弃别子,选择出家,与他20天的断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持有这个观点的人,大多都是对断食等有着深刻研究的人。

弘一法师第一次接触断食,则是通过与夏丏尊;两人在浙江第一师范的时候是同事,同时也是弘一法师于俗世中最好的朋友。

人们常说,亲近之人最易受其左右,正因如此,夏丏尊常常在不经意间对弘一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有一天,弘一法师以“李叔同”为名,两人乘船渡江,夏丏尊忽然提到他曾从一份日文报上读到有关断食的文章。他感兴趣地说:

“这篇论文很新颖,上面说,断食是一种让人脱胎换骨的修炼方式,可以让人除旧换新,改变坏习惯,产生强大的灵性。这篇文章还说,古代的一些伟大的宗教人物,像释迦牟尼,耶稣,都曾断食过"。

那时已是书法家、音乐家和文学家的李叔同,一向重视精神层面,因此,夏丏尊的这番无心之语,对李叔同的影响很大,他立即说:“我要去找来那篇文章看看。”后来,他就把夏丏尊的那本杂志拿走了。

如今,世人已经不知道这本杂志的名称了,但是这份与断食相关的文章却被保留了下来;这篇文章详细的讲述了断食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文中还给出了一份关于断食方面的参考书籍。

此后数日,李叔同不止一次向夏丏尊提及断食。两人每次聊起,都兴致勃勃。

李叔同对断食这么感兴趣,不单单是在心理上,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断食能减轻或者治疗某些病症。

李叔同二十多岁的时候,就患上了神经衰弱的毛病,这种情况,已经困扰了他很长一段时间了。

神经衰弱,也称神经衰弱综合症,其症状包括:易激动、易疲倦、脑力劳动无法长时间保持、对光声灵敏、创造性等各个方面减弱,而且,这种疾病还会引起失眠,严重的话,可能会让人彻夜难眠。

神经衰弱,就像是给一个艺术家判了死刑一样,这让李叔同很是痛苦。

那个时候,还没有心理医生这个行业,李叔同唯一能做的就是服用一些药物来减轻自己的痛苦,但是这些药物都是治标不治本,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李叔同才会在“断食”这个新兴的领域中,寻找更多的突破口。

在得到有关断食的相关资料后,李叔同在反复的研究之后,终于得出了一个结论:这个方法虽然很冒险,但也值得一试。

李叔同为人十分的低调,他做任何事情,都不喜欢事先告诉别人,就算是他打定主意要断食,也没有事先告诉自己的好友夏丏尊。

从他得到的那断食法中,可以看出,想要做到真正的断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而且还需要一定的环境保障,这个环境保障就是:要在寒冷的季节,还需要清幽安静,做好是没有人来往之处。

决心已决的李叔同却始终没有找到“清净处”,寒假临近,他心急如焚,就去西泠社和自己的好朋友叶品三请教;西泠社的主持人是叶品三,与李叔同在杭州时也是好友,有着密切的关系。他有一种感觉,叶品三应该能帮自己把“清净处”的事情处理好。

李叔同将这件事告诉了叶品三,后者沉吟片刻,道:“西湖旁边有一座‘虎跑寺’,人迹罕至,很安静,是你断食的好地方。”

李叔同一听,顿时眼前一亮:“这么说来,这虎跑寺倒是挺适合的。不过,想要进寺庙,必须要找人引荐,可引荐的人是谁?”

叶品三闻言,便道:“我有一位好友,名叫丁辅之,恰好是西泠印社的创始人之役,你可知道这位先生?”

李叔同闻言,有些惋惜地皱了皱眉:“丁先生的大名,我也有所耳闻,却从未见过。”叶品三写了一封介绍信,递给李叔同,说道:“你将这封信给他,让他到虎跑寺说一说,应该就可以了。”

李叔同断食所需要的环境问题,就这么轻而易举地解决了,就像是早有安排一般,这件事办的如此轻松,让李叔同自己都感到意外;再结合之后李叔同去了虎跑寺出家来看,这一切仿佛是冥冥之中注定好的。

1916年12月24日,李叔同收拾好了东西,就动身去了虎跑寺。

在闻玉的安排下,李叔被安置在了虎跑寺主持之下的一间空房中,这里四周无人,只有楼上一位出家人居住,平时,这里都很安静。

李叔同对自己的住处很满意,所以他把自己需要的东西都搬了过来,分别是:

“被褥,枕头,米,梅干,齿磨,手,手帕,便器,衣服,洒水布,日记,纸,笔,书,番茶,镜子。”

除此之外,为了保障在断食期间的安全,李叔同还把温玉也带来,让温玉来负责他在断食期间的一些具体细节。

根据李叔同后来在《断食日志》中的记载,在这二十多天里,他并不是什么都没吃,只是把食量逐渐降到最低,之后再慢慢地恢复,因此,李叔同这一次的断食,与传统的忍饥挨饿的做法,是截然不同的。

按照《断食日志》上所说,李叔同在断食之前数日,都是吃些梅干、浓汤、稀粥和野菜,中间七日则是只吃冷水、菊汁和梅茶等,断食结束后,再逐渐的开始恢复正常饮食。

在这篇文章里,我会用“减食期”,“正式断食期”,“复食期”(每个时期都有7天)以此来区别断食前后的时间。

值得一提的是,李叔同在做这些的时候,曾犯过重感冒,因此,他在断食期间出现了咳嗽,嗓子发涩,口干鼻塞等感冒的症状。

也就是说,这一次的断食,对于李叔同来说,是一次巨大的挑战。

数年之前,美国西奈山伊坎医科大学的米利亚姆·梅拉德教授曾经在研究后指出:「单核细胞是一种高度炎性细胞,可造成严重的组织损伤,而轻断食会降低单细胞的活力。」

百年前,李叔同并没有见过关于断食这方面的研究,但他在一本和断食相关的书籍中,看到过类似的记载,对于这一点,李叔同是非常相信的。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信念,他才会在重感冒期间,坚持断食,其背后原因是:他想要测试一下,断食是否真的可以环节身体疾病。

断食期间,李叔同除了坚持练习书法外,还会记一些简单的《断食日志》,而从日志来看,他的书法与日记从来没有中断过。

李叔同在减食期间,就能清晰的感受到,自己的体重在不断的下降。在他的日记里,“减轻”、“稍减轻”之类的词经常出现,与此同时,他的舌头上也长出了白苔。不过,在减食第六天,他舌头上的白苔就没有了。他在第六天的日记中写道:

“第六日,轻减,气分爽快,白苔消失,胸烧愈。”

从这个记录上可以看到,在正式断食的前一天,由于断食使其感冒症状明显好转,胸肺部的炎症也基本痊愈了,他现在的精神状态很好,可以用“爽快”来形容。

可想而知,到了此时,李叔同对即将开始的“断食”充满了期待和自信。

不过,李叔同神经衰弱病症并没有好转,从日记上来看,他还是很难入睡,且病情还有所加重。

“晚上我精神紧张,加上老鼠的声音和人鼾声,整夜都睡不着。”

另外,李叔同还有一个毛病,就是半夜腿疼,肩膀疼。

由此可以看出,李叔同因神经衰弱而引起的对“声音”的极度敏感,就连耗子的声音,以及楼上僧人发出的鼻鼾声,他都能听得清清楚楚,且无法睡觉。

李叔同在断食的第一日,只喝下了冷水,梨汁,梅茶各一杯,在这一天的日记里,他还出现了几个错误,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他的精神状况并不是很好,他已经察觉到了这一点,所以在日记里,他说自己脑力渐衰,眼手不灵。

李叔同断食的第一天就得到了一个好消息,那就是他那几次都没有痊愈的咽喉肿痛,竟然好了,当然,这是他在断食的过程中,体内杂质会被排出体外,即所谓“只出不进”。

或许是因为他的体质比以前好了很多,身上的病痛也渐渐消散了,所以这一夜,他在耳朵里塞入了棉絮,念了一声神人合一,这才沉沉睡了下去。

到了后半夜,李叔同就感觉到了左边肩膀轻微疼痛,等他醒过来的时候,他腿上的疼痛已经痊愈了。

李叔同在断食第二日,早上七点起床,就开始回想昨天晚上做的那个梦,并记录在日记上;在那一夜,他梦见自己变成了一个丰颜的少年;李叔同从来没有做过这样的梦,但他在断食的第一天晚上就做了,于是他直言道:“此梦系断食之效。”

李叔同并没有在日记中讲述自己做的“少年梦”后的心理体验,但从他第二日的日记中,“精神较昨日为佳”。我们可以看出,那次梦之后,他心情很好,他隐约能感觉到,通过这次的断食,他的身体正在发生着脱胎换骨的变化。说也奇怪,他感觉到自己的力气似乎大了许多。

断食的第二天,李叔同觉得自己的肚子更饿了,于是他默默的回忆着各种食物的味道,按照日记上的记录,这一天他能想象出的东西有:煎饼,饼汤,虾仁豆腐,虾子面片,什锦丝,咸瓜。

那一天,他喝了很多冷泉水和一杯橘汁,比起前一天,他的食量要小得多。

令人惊讶的是,李叔同在断食的第三天,日记中就也没有了关于疼痛的记载了,但是他还是觉得肚子饿,于是就一直在脑海中想象着不同的美食。

这一日,只喝冷水的李叔同,竟然“精神甚佳”,“手足有力”,甚至还到院中走了走。期间,他还特别想吟诗作赋,但又担心体力消耗过大,会影响断食,所以就放弃了创作。

可以说,弘一法师因为之前神经衰弱,而导致的”创作力低下“的问题,在这一刻,几乎消失得无影无踪,他的灵感,也在这一刻爆发了出来,这对一个文人而言,绝对是天大的好事。

这一夜,李叔同睡的很安稳,没有用“耳塞棉花”来入睡,但那天晚上,他除了脚背有些酸痛之外,并无其他异常。

在他断食的第四日,除了感觉自己的身体变好之外,他的心态也发生了变化,因此在他当天的日记中,他用“朝阳初升,精神舒畅”来描述了这一天的心情。

李叔同在阳光下,感受到了很久没有过的温暖,自从母亲去世之后,他就再也没有体会过这样的温暖了。李叔通不知道该怎么形容这份暖意,所以并没有用更多的语言来形容。

而从“豁爽”二字中,我们也能看出:他现在对凡尘中的诸多俗世,已经释然了,那些曾经让他头疼的事情,也都烟消云散了。当他站在朝阳中那刻,便感觉虽然自己站在了同一个空间里,然而,他的内心感受却发生了变化,他的视野也发生了变化。

李叔同心情大好,便走出了小院,来到了菜园里,到了下午,他竟然在房间里锻炼起来。这个时候,肚子的饥饿感,也彻底消失了。

那天的李叔同,思维格外的清醒,很多平时觉得很难解决的“问题”,现在却变得迎刃而解。他喜欢这样的状态,于是,他就在自己的房间里,开始冥想。

李叔同在断食的第五日,早上四点半钟就醒了,当他醒来的时候,只觉得自己的精神状态和昨天的“至佳”差不多;由于这一天的气温很低,他并没有立刻起身,而是在床上默默冥想,一直到了十点多,他才缓缓起身。

刚起床没多久,李叔同就与两个好朋友见面,并与他们相谈“至欢”,或许是因为话题还没有聊尽兴,他还掏出了一张纸,在上面写了半页字。在这一天的日记中,写到:

“这几天的紧张情绪已经好了不少,所以晚上睡得比较安稳。”

但是李叔同的情况,并没有一直往好里走,因为没有控制饮水量,导致他喝了那么多的水之后,肚子就开始难受了,为了缓解症状,他开始降低喝水的次数。

在正式的断食的第六天,他还是在早上四点半醒来,尽管肚子还有些不舒服,但并没有影响他“心目豁爽”,写了138个字后,他就在屋檐下坐下,长时间地晒太阳。也就是那一天的“曝日”,让李叔同的心境有了很大的改变。

来源:文化学堂天天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