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果欧美科研真是“探索驱动型”的,没有为了毕业、为了获取教职、为了索取科研经费、为各种产品或意识形态站台、帮商业公司或国家行为体攻击其对手、骗取金钱等任务,那么你觉得欧美为什么有那么多学术造假和将毫无进展的垃圾研究包装成重大突破的科技新闻,为什么欧美论文报告的
我认为这问题展示的句子 不属实 。中国现在的科研体制存在的一部分严重问题正是学习美国科研体制的结果。
如果欧美科研真是“探索驱动型”的,没有为了毕业、为了获取教职、为了索取科研经费、为各种产品或意识形态站台、帮商业公司或国家行为体攻击其对手、骗取金钱等任务,那么你觉得欧美为什么有那么多学术造假和将毫无进展的垃圾研究包装成重大突破的科技新闻,为什么欧美论文报告的零结果和负面结果跟世界上其他地方的论文一样明显地少?
关于在欧美大搞学术造假,例如: 建议查查余灯广、朱利民、卫敏的学术不端问题
2025 年 3 月,学术打假人 Leonid Schneider 撰文批评上海理工大学教授余灯广等人的学术不端问题。从 2008 年到 2015 年,余灯广在英国伦敦都会大学和伦敦大学学院做访问学者,在此期间,他和英国学者“合作”搞学术不端。2025 年初,伦敦大学学院宣布对此进行调查。数月后,跟余灯广“合作”了许多论文、得以快速成为伦敦大学学院药物材料学教授并挂出 3 个院士头衔的 Gareth Williams 在 PubPeer 匿名用户 Thallarcha lechrioleuca 与 Archasia belfragei (真实身份是 Fabian Wittmers)的打假影响下倒台。
2025 年 7 月,Gareth Williams 因“生病”而“离开伦敦大学学院”。伦敦大学学院的研究诚信官员 Rachel Port 向 Schneider 保证,自学术不端问题被指出以来,Gareth Williams 并未与相关人士进行任何工作,而且他已经确认未来不会再这样做。
可是,在那之后,还是有挂着 Gareth Williams 的名字、来自中国的论文出版 [1] ,大概 Gareth Williams 还没有将他当前的窘境通知他的中国朋友们。参考 1 列出的两篇文章的通讯作者是东华大学教授朱利民 [2] 。
又例如: Cassava 阿尔茨海默症药物论文涉嫌造假被查,目前该案件调查进展情况如何?
2024 年 11 月 25 日, 美国制药公司 Cassava Sciences 的阿尔茨海默症药物 simufilam(过去叫做 PTI-125)在 3 期临床试验中失败,未能比安慰剂更明显地缓解轻度到中度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的病情。该公司已宣布停止该药物的所有试验。受这重大不利消息影响,在当天的早盘交易中,该公司的股价暴跌 83%~此前,2024 年 6 月,美国司法部指控神经科学家 Hoau-Yan Wang 提交关于 simufilam 临床试验的虚假数据、骗取 1600 万美元的 NIH 拨款 [3] [4] 。Cassava Sciences 公开声称前科学顾问、前联合首席科学家 Wang 并没有参与 simufilam 的后期研究。这未能起到推卸责任的作用,不到一个月后,该公司的总裁、首席执行官兼董事会主席 Remi Barbier 与他的妻子 Lindsay Burns 一起辞职。
2024 年 9 月,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指控 Cassava Sciences 和上述三人在 2020 年对 simufilam 的临床试验结果做出误导性声明,违反联邦证券法关于反欺诈和报告的规定。双方达成和解,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对 Cassava Sciences 公司处以 4000 万美元罚款,对 Barbier 处以 17.5 万美元罚款,对 Burns 处以 8.5 万美元罚款,对 Wang 处以 5 万美元罚款。
又例如,2025 年 8 月,时光派Hebe 在文章 全球首位基因疗法抗衰老美女CEO:端粒延长9%,细胞逆龄20岁! 里吹嘘的 BioViva 公司与乔治·丘奇等合作于 2022 年发表的论文被撤稿。
上述文章保留着他们当年吹的牛皮:
2022年8月,BioViva与哈佛医学院遗传学教授、美国国家科学与工程院院士George Church教授在顶级期刊PNAS上联合发表了一篇论文:以鼻腔吸入和腹腔注射两种方式让小鼠接受端粒酶基因疗法,发现端粒酶逆转录酶 (TERT) 和卵泡抑素 (FST)两种基因分别使小鼠的中位数寿命延长41.4%和32.5%,进一步证明了BioViva的基因疗法的可行性。相关论文被撤稿后的样子:
“BioViva 的基因疗法”是健康产业常有的“俺寻思这个东西不会速效弄死你所以俺就把它高价卖给你”。
上述论文在被一般期刊拒绝后靠丘奇的美国国家科学院成员身份绕过同行评审登上 PNAS. 2022 年,作者们不得不承认存在利益相关。2023 年,科学打假人士 Elisabeth Bik 和 Frank Swain 发现这篇论文包含造假的图片。不久,作者更换了一组图片,但换上来的仍然有造假的图片。2025 年,罗格斯大学研究监管事务办公室要求编辑撤回该论文,包括丘奇在内的部分作者同意,其余作者要么已死亡、要么不同意,罗格斯大学新泽西医学院副教授 Hua Zhu 给《撤稿观察》的回复是他已退休、他在格陵兰、“我没必要跟你说话/I do not have to talk to you”。
看起来,这位姓 Zhu 但将名摆在姓前面所以谐音成了“花猪”的前副教授摆出的姿态是,他已经死猪不怕开水烫了。
也可以看看欧美科研发生的“虽然最终论文没造假,但在过程中大搞糟糕操作,帮助企业谋财害命”的案例:
如何看待阿尔茨海默病新药过审被指存在黑幕,FDA 局长请求联邦调查介入,可能造成怎样的影响? ——在临床试验里拿误差当效果,还搞出“疗效”比生理盐水更差的笑话,仍然强行上市。在商业表现严重失败后,当地时间 2024 年 1 月 31 日,渤健正式公告停止 Aduhelm 的开发和商业化、终止上市后验证性临床四期研究。
来源:东窗史谈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