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村里有一户人家买了一台电视机,我们这帮孩子,像看稀罕物一样,天天都想去人家看电视。男孩子比较调皮好动,家里大人都是忙农活的,根本顾不上管我们,所以我们的衣服也不太干净。
八几年那会儿,电视机还是紧俏商品,不像现在有钱就能随便买,那会儿买电视机这种事情,是要走门路,要有购物票的。
村里有一户人家买了一台电视机,我们这帮孩子,像看稀罕物一样,天天都想去人家看电视。男孩子比较调皮好动,家里大人都是忙农活的,根本顾不上管我们,所以我们的衣服也不太干净。
天天都去人家家里盯电视,男孩子还打打闹闹,时间久了,人家不厌其烦,一个村里住着,又不好意思说什么。后来,人家就把大门插上,我们去敲门也不开,彻底断了我们看电视的念头。
更有甚者,哥哥他们那帮男孩子,就拿着碎砖头去砸人家的大门。人家找到家里,妈妈又是说好话,又是道歉,这件事才算过去。
当时,爸爸在天津打工,还是有门路买到电视机的。爸爸和妈妈一商量,实在不行,就托人买一台吧。
我清楚的记得,那台电视机是480块钱买的。八几年的时候,四百多块钱不是一个小数目了。1980年全国职工平均工资约67元每个月,这480块钱需要7个月才能挣来,在农村收入更是少之又少。可见当时爸爸妈妈是下了多大的决心,才给我们买的电视。
那是一台14寸的黑白电视,我不记得牌子了,需要在院子里立一棵杆子接好天线,才能有信号看电视的。当时的电视也没有几个台能看,我依稀记得有1——12个频道,但是好几个频道没有信号都是雪花。只有中央1,中央2,北京,天津的频道看得清楚。
那时天津台中午会播放一集电视剧,在电视剧之前通常都会播放动画片一休哥。傍晚的时候还有一个台会播放花仙子,这两个时段,我们总会准时准点的等在电视机前,看一集动画片,这就是我们童年最大的渴望了。
每到晚上电视里会播放陈真霍元甲一类的电视剧,忙了一天农活的大人们,溜溜达达就会来到我家看电视。小小的14寸电视机放在东屋的最东头,下面是一个柜子,那时整个东屋两间房里都是人,炕沿上坐满了,地上摆放的椅子凳子坐满了,后来的人只能站在外屋,隔着门口或者玻璃窗往里看。
到了夏天,爸爸会把电视搬到院子里来,也是很麻烦的,还要拉电线,调整天线找信号。不过搬到院子里,来看电视的人就方便多了,不用挨挨挤挤的,还可以带个小板凳坐着看了。院子里又凉快又宽敞,还可以有场地够孩子们追追打打的玩耍了。
现在的我想起来,也许大人们不一定是为了专门看电视来的。忙碌了一天,女人们聚在一起拉拉家长里短,男人们抽着烟,说着地里的庄稼。这对于在田里劳作了一天的大人们来说,也许是一天最放松的时候了。
在那个年代,小小的14寸黑白电视机一打开,就是孩子们快乐的时光,就是大人们惬意的时刻。
来源:妮妮小文一点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