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养一头牛“刺痛”了谁的玻璃心?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4-18 06:56 2

摘要:大致情况是这样的:杭州、上海多个地铁站内,认养一头牛的海报广告语显示,“COWS直聘,找工作,直接跟老板哞!”;另外在杭州一小区电梯内,其一则广告海报语则称“跳槽吧!奶牛,听说你们场晒不到太阳?”

4月17日,认养一头牛被打工牛马顶上热搜。“认养一头牛广告被指嘲讽打工人”。

图片来源:微博

大致情况是这样的:杭州、上海多个地铁站内,认养一头牛的海报广告语显示,“COWS直聘,找工作,直接跟老板哞!”;另外在杭州一小区电梯内,其一则广告海报语则称“跳槽吧!奶牛,听说你们场晒不到太阳?”

有网友表示:对这个广告的不适之处在于“像是在嘲讽我们打工人”。还有网友认为“若未获BOSS直聘授权可能属于侵权”。

对此,认养一头牛方面表示:这是近期的一系列广告,他们的确是在广告画面上致敬了BOSS直聘的设计元素,并取得了BOSS直聘品牌方面的许可。

“因为奶牛是需要照顾和情绪价值的,这则广告的创意是通过招聘奶牛,表达我们对奶牛的重视,像招聘人才一样。同时,也能传达出我们牧场的环境。”

有网友直言“我承认我就是打工牛马,也不至于破防,真不至于,每天开开心心长寿啊!都不要太敏感啦! ”

亦有人感慨“认养一头牛每天伙食费都80,还能听歌和SPA,感觉都活的不如奶牛”。

谁是“认养一头牛”?

不过,从媒体平台的互动来看,“玻璃心”打工人还是少数,多数评价认为这个广告颇具创意,还有部分网友困惑道”认养一头牛是谁“。

图片来源:微博

据公开信息,认养一头牛是由徐晓波2016年在杭州正式创立的品牌, 已发展成集奶牛养殖、牧草种植、旅游观光、饲料加工和乳制品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乳业全产业链公司。

认养一头牛的创立,与其创始人徐晓波一次不那么愉快的经历有关。2012年,徐晓波在香港为孩子买了8罐进口奶粉,却因为不了解限购政策,被海关查扣问询了整整4个小时。

这让徐晓波大为触动决心投身乳业。

在徐晓波创业的当口,中国已经形成了双超多强的乳业格局,蒙牛伊利辐射全国,其他各地也会有自己的知名乳企,如上海的光明、天津的海河、河北的君乐宝、江苏的卫岗等等。

有一众前辈老大哥在,初出茅庐的“认养一头牛”自然需要找到新的市场突破口,最后,徐晓波团队把产品的核心卖点放在“认养”上。消费者可以通过线上或线下的方式“认养”一头奶牛,从而参与到牛奶生产的“源头”,这种模式拉近了消费者与奶源的距离。

图片来源:认养一头牛官微

此外,认养一头牛还开通牧场直播,让用户可以直观看到奶牛的生活情况,一系列做法,都在产品之外,为用户提供了更多的情绪价值。

成功的营销打法,帮助认养一头牛走上发展快车道。

2022年7月,认养一头牛申请在上交所主板上市。后因各种原因,最终于2024年2月6日被终止上市发行审核。

据其当时招股说明书数据显示,2019-2021年,认养一头牛分别实现营业收入约为8.65亿元、16.50亿元、25.66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72.27%;净利润分别约为1.05亿元、1.47亿元和1.40亿元。截至2021年末,公司总资产达到约41.02亿元。

尽管发展迅速,但市场同样关注到其高昂的销售费用。从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公司的销售费用高达13亿元,且在2021年及2022年上半年,其销售费用率高于同行业上市公司区间和平均水平。

而在研发投入方面,2019-2021年,认养一头牛的研发费用分别为0元、61.39万元及687.13万元,三年累计仅750万元。

乳业供需困境待解

认养一头牛略显出格的营销背后,是乳制品行业整体承压。

过去一年奶源过剩,奶价持续走低,行业持续调整。

据农业部监测数据显示,2024年奶牛存栏同比减少4.5%;原奶产量4079万吨,同比下降2.8%,自2018年以来首次出现下降。相比较进口下降幅度更大,根据海关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进口各类乳制品共计276.8万吨,同比下降9.5%。

但消费形势依然严峻,2023年由于促销影响,消费量略有增长,增长约2%~3%,销售额呈现下降趋势,下降约5%~7%。2024年各类乳制品消费总量预计下降5%左右,消费量累计下降幅度超过7%。从2024年整体供求看依然呈现过剩局面。

从一季度行业基本面来看,乳制品产量继续同比减少。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5年1-2月全国乳制品产量454.5万吨,与去年同期487.6万吨的产量相比,同比减少6.8%,这也是1-2月份乳制品产量连续两年超过6%以上幅度的减少。

根据农业农村部《农产品供需形势分析月报(鲜活农产品)》数据显示,国内生鲜乳收购价格经过连续三年下跌,走势已经明显见底趋稳。

此次原奶行业下行周期核心问题在于奶源供给过剩。2020年以来,河北、内蒙古等全国生鲜乳主产区“大干快上”兴建牧场,近几年,前期奶源基地建设产能不断释放。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0年国内牛奶产量为3440万吨,到2023年达到4197万吨,自2021年到2023年的3年间平均每年增长超过200万吨。直至2024年国内牛奶产量才下降至4079万吨。

在供给大幅攀升的同时,消费需求并没有跟上,困境由此而生。

拐点将至?

现代牧业总裁孙玉刚日前表示,进入2025年以来,行业产能调整正在加速,国际奶价已有明显回升,预计行业拐点会出现在下半年,而目前国产大包粉、肉牛价格已经开始上涨。

孙玉刚表示,目前国内外原奶产业形势已经发生了较大改变,一方面国内原奶产量和存栏数2024年出现双降,另一方面,国际主要原奶产国生鲜乳价格持续上涨,在中国奶价已经处于世界奶价低位,市场竞争优势明显。

今年2月新西兰奶价约为3.12元/公斤,美国和欧洲分别为3.83元/公斤和4.01元/公斤。

“国产大包粉的价格已经从去年的1.5万元/吨,涨到今年2月的2万元/吨。”孙玉刚表示,2024年5月开始,进口大包奶粉转化成液奶的成本已经远超过国内原奶平均收购价格,因此带动了国内原奶需求的增长和奶粉价格的上涨。

独立乳业分析师宋亮表示,2025年上半年随着存栏调整的加快,下半年原奶供求关系有望进一步改善,奶价有望止跌呈震荡波动态势,2026年供求关系进一步调整,奶价有望逐步得到恢复。

不过孙玉刚认为,拐点后奶价并不会出现一路快速上涨的局面,可能会保持每年3%到5%的缓慢上涨,这与目前行业主要以大型牧业公司和养殖企业为主的现状有关。

现状就是,连续三年的行业下行周期,让原本以家庭农场为主的行业格局发生了巨大改变。

因为乳企往往优先把订单给到自有牧场,这就使得小规模的家庭农场经营愈发艰难。

经过一轮行业出清,当下活跃在市场中的牧场,大多在3000头及以上的规模,行业集中度显著提高,价格变动因此也会更容易受到大型企业的影响。

结语

在当下的消费环境中,消费者既渴望品牌提供情感价值,又对隐含的价值观表达高度敏感。对于认养一头牛而言,如何在“营销创新”与“用户共情”之间找到平衡点,或许比广告创意本身更具挑战。

另一方面,行业的拐点虽已初现,但真正的复苏仍需依靠从奶源管理到消费场景拓展的全链路革新。

一众乳企中,你认为“谁能活下来,谁能活得好”?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

免责声明(上下滑动查看全部)

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另,本文中的任何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亦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财经早餐力求文章所载内容及观点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等。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来源:财经早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