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看到个让人振奋的规划,2025年要给全国56万个村搞五大升级工程,现在不少地方已经动工了。我老家隔壁的村子,上个月刚把村口的烂泥路修成水泥道,还装了太阳能路灯,晚上村民散步都不用打手电筒了。
昨天刷农业农村部的消息,看到个让人振奋的规划,2025年要给全国56万个村搞五大升级工程,现在不少地方已经动工了。我老家隔壁的村子,上个月刚把村口的烂泥路修成水泥道,还装了太阳能路灯,晚上村民散步都不用打手电筒了。
其实这五大升级不是凭空来的,都是照着农村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来的。今天就把这五大工程具体要做啥、能给农民带来啥实在好处,还有已经落地的例子讲清楚,不管你是农村人还是关心农村的朋友,都能明白这波变革有多实在。
先看“保命”的基础:基础设施升级,解决农村“老大难”
农村日子过得顺不顺,首先看基础设施扎不扎实。这轮升级就盯着路、水、电、网这四样刚需来。
道路方面,目标很明确,2025年底前,全国行政村主干道硬化率要超95%,偏远山区也要做到晴雨都能通车。现在山东已经拨了120亿,给3.2万个村修道路,不光是村口的主路,连田间地头的生产路都铺了碎石,农机车直接能开到田埂边。以前农民收玉米,得靠人一袋袋扛到路边,现在农机直接下地收割,一天能多收20亩地。
水利上,重点解决灌溉和饮水问题。安徽凤阳的种粮大户说,村里新修了节水灌溉管道后,浇10亩地以前要3个人忙一天,现在按个开关就完事,水费还省了三分之一。2024年国家已经投了80亿改造老旧泵站、修蓄水池,能让1.2亿亩耕地用上高效灌溉,以后就算天旱,也不用愁庄稼缺水了。
电力和网络也跟上了。云南山区以前电压不稳,洗衣机、烘干机根本没法用,现在通了380伏动力电,村民家里的茶叶揉捻机、粮食烘干机终于能满负荷运转,茶叶加工效率提了一倍。网络更不用说,全国98%的行政村都通了5G,陕西苹果村的果农直播卖苹果,今年销量比去年翻了两倍,一斤能多卖两块钱。
再看“舒心”的环境:人居环境升级,农村不比城里差
以前说起农村,不少人想到的是臭烘烘的旱厕、堆满地的垃圾。这轮升级就要把农村环境彻底改过来。
厕所革命是重点,现在全国已经有80%的行政村完成了旱厕改造,改成水冲式厕所,还配套建了小型污水处理站。江西赣州的村子,以前旱厕夏天招苍蝇,下雨污水流得满地都是,现在每家都有冲水厕所,村里的污水统一处理后,还能用来浇果树,既卫生又环保。
垃圾处理也有新办法,现在很多村实行“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村里放了分类垃圾桶,专人每天清运。浙江衢州的村子,以前垃圾往河边堆,夏天臭得没法开窗,现在垃圾及时运走,河边还种了柳树,成了村民散步的小公园。
村容整治也不含糊,清理乱搭乱建的棚子,在村口、路边种上花草,有的村还利用闲置的老房子,改成了文化活动室。湖北宜昌的一个村,把废弃的牛棚改成了书屋,村民农闲时能去看书、学农技,日子过得比以前充实多了。
接着是“赚钱”的产业:特色产业升级,让农民在家门口挣钱
光环境好还不够,农民得能挣着钱才是真本事。这轮升级就帮农村找适合自己的产业,让农产品能卖上好价钱,还能创造更多 jobs。
特色种植养殖是主流方向。贵州遵义的村子种辣椒,政府请了农业专家来指导,教村民种高产辣椒品种,还帮村里建了辣椒加工厂,把新鲜辣椒做成辣椒酱、辣椒面,附加值翻了三倍。以前村民卖新鲜辣椒,一斤只能卖一块五,现在加工成辣椒酱,一斤能卖八块钱,一年人均能多挣五千块。
乡村旅游也火起来了。四川成都周边的村子,靠着青山绿水,把老房子改成民宿,搞采摘园、垂钓园,城里游客周末来玩,住一晚包三餐只要两百块,村民自家的菜、养的鸡都能卖给游客,不用出去打工,在家门口就能挣钱。有户村民开民宿,旺季一个月能挣两万多,比在外打工强多了。
还有农村电商,现在每个县都建了电商服务站,帮农民直播卖货、打包发货。甘肃定西的土豆以前运不出去,只能在本地低价卖,现在通过电商,土豆卖到了全国,还做成了土豆粉条、土豆饼,销量翻了五倍,村民再也不用愁土豆卖不出去了。
然后是“安心”的保障:公共服务升级,农村人也能享优质服务
以前农村人看病、上学都得往城里跑,这轮升级就要把学校、医院、养老这些服务送到村里来。
医疗上,每个行政村都要有标准化卫生室,配合格的医生和常用药。河南南阳的村子,以前村民感冒发烧都要走两小时山路去镇医院,现在村里卫生室就能看病,还能刷医保卡,高血压、糖尿病这些慢性病患者,在家门口就能拿药、测血压。
教育方面,农村小学都要配齐多媒体教室,偏远地区的学校还通了在线课堂,能跟着城里的老师上课。青海玉树的小学,以前没有英语老师,学生英语成绩差,现在通过在线课堂,跟着省会的老师学英语,今年有三个学生考上了省重点中学。
养老也有新办法,村里建了互助养老站,配了护理员,白天老人可以去养老站吃饭、下棋,晚上回家住。江苏盐城的村子,养老站每天提供两顿热饭,还帮老人理发、测血糖,子女在外打工也放心,不用再担心老人没人照顾。
最后是“长久”的规划:数字乡村升级,农村也能赶时髦
现在城里流行的数字化,农村也能用上了。这轮升级要让数字技术帮农民干活、管村子。
农业生产用上了“黑科技”,无人机播种、物联网监测土壤湿度、大数据预测病虫害,这些以前只在电视上看的技术,现在农村也能用上。黑龙江的种粮大户,用无人机播撒农药,一天能撒500亩地,比人工快20倍,还能精准控制药量,减少农药浪费。
村里管理也数字化了,不少村建了“数字村务”平台,村民用手机就能查村里的账目、报名参加活动、反映问题。浙江义乌的村子,村民要是发现路上有垃圾,拍张照片传到平台,村干部半小时内就会安排人清理,村子管理效率高了不少。
为啥说这轮升级,是农村的“黄金机会”?
看完这些具体的变化,我最深的感受是,这不是简单的“修修补补”,而是要让农村从“能住”变成“住得好”,从“能种地”变成“种好地、能挣钱”。
对农民来说,好处是实实在在的。路修好了,农产品能及时运出去,卖个好价钱;环境变好了,住着舒心,身体健康也有保障;产业起来了,不用背井离乡打工,在家门口就能挣钱;服务跟上了,看病、上学不用愁,老人养老也有依靠。
对整个社会来说,农村变好了,能吸引更多年轻人回来。现在已经有不少大学生、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回村创业,有的开民宿,有的搞特色种植,有的做农村电商,给农村带来了新活力。以前农村都是老人小孩留守,现在年轻人回来了,村子里又热闹起来,这才是农村该有的样子。
说到底,这五大升级工程,藏着的是“让农民过上好日子”的真心。现在很多地方已经开始动工,再过一两年,全国56万个村都会变成环境好、能挣钱、服务全的新农村。
大家可以问问家里的亲戚,你们村有没有开始搞这些升级?要是已经开始了,说说村里变化最大的地方是啥?要是还没开始,你最期待村里先升级哪项工程?欢迎在评论区聊一聊,一起看看农村的新面貌。
我是好运相伴,我每天会分享有用的知识,感谢大家的喜欢,咱们明天见!!
来源:好运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