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农业生产的宏大版图中,农民始终是最为关键的角色。然而,当前化肥价格高企与粮食价格偏低的困境,却如沉重的枷锁,束缚着农民迈向富裕与稳定的脚步,探寻农民的出路迫在眉睫。
在农业生产的宏大版图中,农民始终是最为关键的角色。然而,当前化肥价格高企与粮食价格偏低的困境,却如沉重的枷锁,束缚着农民迈向富裕与稳定的脚步,探寻农民的出路迫在眉睫。
化肥价格的持续攀升,给农民带来了极大的成本压力。从生产源头来看,化肥生产所需的原材料,像煤炭、天然气等价格波动频繁且整体呈上涨趋势,导致化肥生产成本不断增加。同时,运输成本的上升、市场上可能存在的垄断因素以及生产企业的利润诉求等,都层层加码,最终让高价化肥成为农民不得不承受之重。而粮食价格却长期在低位徘徊。粮食作为生活必需品,需求弹性较小,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时有发生。加之国际粮食市场的冲击,进口粮食凭借价格优势涌入国内市场,进一步压低了国内粮食价格。在这种一高一低的强烈反差下,农民辛苦劳作一年,扣除高昂的化肥等农资成本后,所剩利润微薄,甚至入不敷出。
农民要突破困局,提升种植效益是关键。一方面,农民应积极学习科学种植技术,通过合理密植、精准施肥、适时灌溉等手段,在有限的土地上提高粮食产量。例如,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根据土壤的养分含量精准确定化肥的施用量和配方,既能减少化肥浪费、降低成本,又能有效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另一方面,调整种植结构也是可行之道。从传统的单一粮食作物种植,向多元化、高附加值的种植模式转变。比如种植特色经济作物,像中药材、花卉、有机蔬菜等,这些作物市场需求大、价格高,经济效益显著。以种植金银花为例,其市场价格相对稳定且较高,亩收益远超普通粮食作物,只要做好市场调研和种植管理,就能为农民带来丰厚回报。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同样能为农民开辟增收新路径。农民可以将收获的粮食进行深加工,把原本价格低廉的初级农产品转化为具有更高附加值的产品。例如将小麦加工成面粉、面条、糕点等,不仅能延长农产品的产业链,还能有效抵御粮食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通过农产品加工,农民能够参与到农业产业链的更多环节,分享加工环节的利润,从而提高整体收入水平。一些地区的农民合作社建立了小型的粮食加工厂,生产特色挂面,产品畅销周边市场,极大地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此外,借助互联网平台拓展销售渠道也是农民摆脱困境的有力武器。互联网打破了地域限制,让农民能够直接与全国各地的消费者对接。农民可以通过电商平台、直播带货等方式,将自家的农产品直接销售给终端消费者,减少中间环节的层层剥削,提高农产品的销售价格和利润空间。不少农民通过抖音、拼多多等平台直播销售自家种植的水果、蔬菜,不仅解决了销售难题,还获得了比传统销售方式更高的收益。
在化肥贵粮价低的严峻形势下,农民虽然面临着诸多挑战,但只要积极探索、勇于创新,通过提升种植效益、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拓展销售渠道等方式,就一定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出路,在希望的田野上收获满满的幸福。
来源:山村老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