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冠王!南外毕业生所在战队问鼎RoboMaster2025全国总冠军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1 19:14 1

摘要:近日,第二十四届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RoboMaster 2025机甲大师超级对抗赛全国总决赛在深圳落幕。上海交通大学云汉交龙战队再度问鼎全国总冠军,成为RoboMaster历史上首支四冠王战队。交龙战队由南外毕业生姜宝歆、曹乐晨、关怀、陈静怡、杨博文、郝尚诚

近日,第二十四届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RoboMaster 2025机甲大师超级对抗赛全国总决赛在深圳落幕。上海交通大学云汉交龙战队再度问鼎全国总冠军,成为RoboMaster历史上首支四冠王战队。交龙战队由南外毕业生姜宝歆、曹乐晨、关怀、陈静怡、杨博文、郝尚诚等同学组成。他们披荆斩棘、奋力突围,在赛场上将高新技术融入机器人策略对抗,呈现极致的技术表演。

机甲巅峰对决,从代码到现实的极致跨越

作为一项射击对抗类机器人赛事,RoboMaster融合了机器视觉、嵌入式系统设计、机械控制、自主导航、人机交互等前沿学科技术,强调参赛队员对理工知识的综合应用与工程实践能力。2025赛季,赛场通过增设二级台阶、狭窄隧道等复杂地形,引导各队研发具备高地形适应能力的底盘与控制算法,重点突破跌倒自主复位、负载提升、机动优化等关键技术,推动机器人技术加速落地。

“真正的工程,不是纸上谈兵,而是在不断摸索与试错中,将理论转化为坚不可摧的现实。”参加此次竞赛让姜宝歆同学收获颇丰,他表示,“RoboMaster让我获得将想法付诸实践的极致体验。每一个成熟部件都源于无数次的需求分析、理论推演和实验迭代,我由此深刻理解‘实践出真知’的真理。这种追求极致、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我从竞赛中获得的最宝贵财富。”

杨博文同学说:“与信息学竞赛在虚拟世界中追求极致效率不同,这里的算法必须与真实世界互动,面临各种不确定性。这段从0到1再到巅峰的征程,让我深刻体会到技术与团队的魅力。它教会我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找到平衡,让最前沿的技术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真正发挥作用。”

比赛带给郝尚诚同学最大的收获是理解了算法的真正价值在于应用,“在赛场上,一个能快速做出足够好决策的算法,远胜于一个缓慢的完美算法。这种在理想与现实间做平衡、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思维方式,是比赛送给我最宝贵的礼物。”关怀同学负责赋予机器人“眼睛”和“大脑”。他说:“当亲手编写的代码在激烈对抗中精准引导机器人时,那种将智慧付诸现实的成就感无与伦比。”

陈静怡同学是战队的记录者和运营者,她见证了技术背后无数的心血,“每一次熬夜重来、无数次的细节打磨,才换来赛场上的几分钟辉煌。”

在南外播种热爱,奠定机甲未来

回顾南外的学习生活,姜宝歆、曹乐晨、关怀、陈静怡、杨博文、郝尚诚纷纷表示,“南外是培养我们的沃土,在南外,播下了热爱工程、热爱动手实践的种子。”姜宝歆还记得在南外的机器人社团课上,“老师带领大家亲手加工零部件,在摸索中制作出一个个小机器人。这段经历点燃了我对工程的热爱,培养了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杨博文也很感激在南外参加信息学竞赛的经历,“不仅锻炼了我的编程和逻辑思维,更培养了我自主学习和解决未知问题的能力。当年在机房为算法冥思苦想、与同学激烈讨论的日子,与如今在实验室熬夜攻关的场景一脉相承。南外自由开放的学风,鼓励我不畏难题,大胆探索,让我面对全新领域时充满信心。”

在南外上学期间,郝尚诚就埋下了“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思维种子。他说:“南外的学习没有死记硬背,项目化学习和研究性课题鼓励我们为了搞定一个真实问题而去学。这种带着目标学、学了就能用的训练,让我后来能快速上手新语言、理解复杂算法,并迅速应用到RoboMaster面临的实际挑战中。”

关怀同学还记得在南外参加信息竞赛的逻辑训练,为他构建复杂算法模型打下了坚实基础;代表学校参加机器人赛事的经历,则在他心中埋下了热爱的种子。

“团队里都是高精尖技术成员,每个人都有绝妙的点子,强大的个体则更需要赋予凝聚力。我在战队的运营和宣传工作中较好地调动了大家的热情,将彼此凝结成一个真正的集体。”陈静怡很感激母校培养的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这成为她有效记录团队成长、传播战队文化的重要支撑。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袁永红

来源:现代快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