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辽宁省博物馆的馆藏珍品中,文彭草书《雪赋册》犹如一帧凝霜缀雪的墨宝,以13.5×20.5CM的精巧尺幅、11页连贯的篇章,将晋唐草法的风骨与明代文人的雅趣熔铸一体,成为后世赏鉴明代草书的重要范本。
在辽宁省博物馆的馆藏珍品中,文彭草书《雪赋册》犹如一帧凝霜缀雪的墨宝,以13.5×20.5CM的精巧尺幅、11页连贯的篇章,将晋唐草法的风骨与明代文人的雅趣熔铸一体,成为后世赏鉴明代草书的重要范本。
文彭作为“吴门书派”代表文徵明长子,自幼浸淫书艺,其草书既得父亲严谨笔法的滋养,又融入自身对晋人风度的追慕。《雪赋册》所书内容为南朝谢惠连名篇《雪赋》,文辞本身便以“散漫交错,氛氲氲”勾勒雪之灵态,而文彭以草书演绎,更让文字与意境浑然相融。
观其笔法,《雪赋册》最显精妙之处在于“刚柔相济”。起笔多以露锋切入,如“翩”“翻”等字,笔尖轻落即转腕行笔,墨色随力度变化呈现浓淡层次,似雪花初落时的轻盈;转折处又暗含骨力,“积”“素”等字的折笔处顿而不滞,如积雪压枝时的沉稳。11页册页连贯书写,字距疏密有致,行距虽窄却不显拥挤,整体节奏如雪花纷飞般灵动,无一字拖沓,无一笔懈怠。
从结体来看,文彭并未刻意追求狂放,而是在规整中求变化。“皓”“洁”等字字形偏正,保留楷书的端庄;“飘”“舞”等字则欹侧有度,笔画舒展如雪花漫舞,既避免了草书易有的杂乱,又不失灵动之气。这种“放而不纵”的结体风格,恰是明代中期文人审美“雅正”的体现——不追求惊世骇俗,却在细节处见真章。
如今再赏这册《雪赋册》,不仅能领略文彭草书的精湛技艺,更能透过笔墨感受到古人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感知。雪本无形,文彭却以笔为帚、以墨为雪,在方寸纸页间勾勒出雪的清、洁、灵、动,让千百年后的我们,仍能在墨香中遇见那场跨越时空的“冬日雪韵”。这,正是传统书法艺术穿越时光的魅力所在。
壮士留步!编辑不易,恳请点赞、评论、转发,不胜感激!(图片来自网络,只为传播艺术)
来源:牧之堂弘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