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要理解这一点,得先搞懂血型的“身份逻辑”。我们的血型,由红细胞表面的“抗原标签”决定:A型血带A抗原,B型血带B抗原,AB型血两种抗原都有,而O型血的红细胞表面“干干净净”,没有A、B抗原。同时,血浆里藏着“抗体安检员”——一旦发现不属于自身的“外来抗原标签”
生活中,你大概率听过这样的说法:“O型血是万能血,能救所有人。”
急救输血时,O型血真能像“万能钥匙”一样,适配任何血型的患者吗?
很多人对此深信不疑,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今日科普,为你揭开O型血的“拯救密码”。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顺
【知识多一点】
先明确结论:O型血并非真正万能,它的通用性有严格前提,盲目输注反而会危及生命。
要理解这一点,得先搞懂血型的“身份逻辑”。我们的血型,由红细胞表面的“抗原标签”决定:A型血带A抗原,B型血带B抗原,AB型血两种抗原都有,而O型血的红细胞表面“干干净净”,没有A、B抗原。同时,血浆里藏着“抗体安检员”——一旦发现不属于自身的“外来抗原标签”,就会发动攻击,引发危险的“溶血反应”,这也是输血不能乱输的核心原因。
那O型血为啥被传成“万能供血者”?关键就在它“无标签”的红细胞。医院急救时,若找不到同型血,常用去掉大部分血浆的“悬浮红细胞”。当O型红细胞输给A、B、AB型患者时,患者血浆里的“抗体”认不出这些“无标签”的红细胞,不会攻击,这在医学上叫“主侧配血相合”,能为急救争取时间。
但必须警惕:“通用”≠“随便用”,它有两个绝对不能忽视的前提∶
仅限红细胞,不能输全血。若给非O型血患者输O型全血(含红细胞和血浆),O型血浆里的抗体会立刻攻击患者红细胞上的A、B抗原,引发溶血,严重时会导致肾衰竭甚至死亡。
仅为“应急之选”。“同型输注”才是现代输血的黄金法则。只有在血库告急、患者生命垂危且无同型血时,才会在严格交叉配血后使用O型红细胞。
总结一下:O型血不是无所不能的“万能钥匙”,而是危急时刻的“应急帮手”,能为车祸大出血、产后急症等情况争取抢救时间。每种血型都有独特价值,保障输血安全,既需要科学规范的操作,更离不开全社会对无偿献血的支持。
参考文案来源:湖南省血液中心
来源:湖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