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指着地图问儿子:“你看,从摩洛哥到印尼,这么多绿色国旗的伊斯兰国家,怎么就是连不成一片呢?”
昨天晚上翻世界地图,突然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
我指着地图问儿子:“你看,从摩洛哥到印尼,这么多绿色国旗的伊斯兰国家,怎么就是连不成一片呢?”
儿子凑过来看了半天:“爸爸,中间好像被几个国家给‘切断’了。”
没错!就是被“切断”了。
拿起放大镜仔细看,全世界50多个伊斯兰国家,本来可以从西非一路连到东南亚,形成一个超级大陆块。
可现实很骨感,硬生生被几个“钉子户”给分割开了。
这几个“钉子户”可不简单:希腊、印度、缅甸、泰国。
听起来毫不相关的四个国家,却在历史长河中扮演了同样的角色——伊斯兰世界的“分割者”。
公元1453年,奥斯曼大军攻破君士坦丁堡,整个巴尔干半岛几乎全部沦陷。
土耳其人统治希腊将近400年,按理说早该伊斯兰化了。可希腊人就是不改宗!
奥斯曼帝国的宗教政策其实挺宽松,不强制改宗,只要你交税就行。希腊人宁可多交税,也要保持东正教信仰。
为啥这么倔?
希腊可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啊!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这些思想家的故乡,怎么能轻易改弦更张?希腊人骨子里有一种文化自豪感,认为自己才是“真正的罗马人”后裔。
就这样,希腊成了横在土耳其和北非阿拉伯世界之间的一道“防火墙”。
更有趣的是印度。
莫卧儿帝国统治印度几百年,皇帝都是穆斯林,按道理印度早该伊斯兰化了。可到现在,印度教徒还是占绝对多数。
这就是人口基数的力量!
13世纪伊斯兰征服者进入印度时,当地已经有好几亿印度教徒。就算统治者是穆斯林,想要完全改变这么庞大人群的信仰,谈何容易?
莫卧儿帝国的几位皇帝,阿克巴大帝甚至搞了个“神圣宗教”,想把各种宗教融合起来。这种宗教政策虽然维护了稳定,却也保留了印度教的生存空间。
印度就像一块巨石,硬生生把从阿富汗到孟加拉的伊斯兰带给“撞”开了。
再往东看,缅甸和泰国这两个佛教国家更有意思。
缅甸西部紧挨着穆斯林占多数的孟加拉,泰国南部直接和马来西亚接壤。
按地理位置,这两个国家最容易被伊斯兰化。
可人家就是不买账!
缅甸的蒲甘王朝、泰国的素可泰王朝,都把佛教当成国教来供奉。国王不光是政治领袖,还是佛教的保护者。这种政教合一的体制,给了佛教极强的抵抗力。
阿拉伯商人确实通过贸易把伊斯兰教传到了这些地区,可始终没能撼动佛教的根基。
缅甸人、泰国人骨子里认为,佛教才是他们民族身份的核心。
历史的巧合还是必然?
有人说这是巧合,可我觉得是必然。
希腊代表西方古典文明,印度代表南亚本土文化,缅甸泰国代表东南亚佛教传统。这些地区都有一个共同点——文明根基深厚,人口基数庞大。
伊斯兰教虽然传播力很强,可遇到这种“硬骨头”,也得认栽。
更关键的是,这几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太重要了。希腊卡住了地中海东部,印度横跨南亚次大陆,缅甸泰国扼守中南半岛。任何一个伊斯兰化,整个世界格局都得重新洗牌。
别小看这种“分割”,影响一直延续到今天。
沙特和巴基斯坦,一个有钱,一个有人,本来是天然盟友。可中间隔着什叶派的伊朗和印度教的印度,想要深度合作还真不容易。
印尼是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国家,马来西亚也是伊斯兰国家,可他们和中东的联系,总是隔着缅甸泰国这道“屏障”。
地理决定命运,这话一点不假。
看完地图再想想,历史真是个奇妙的东西。几个关键节点的坚持,就能改变整个世界的版图。
你觉得,如果当年这几个国家都伊斯兰化了,今天的世界会是什么样?
来源:雪琴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