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妄尽还源观》第34课法师讲解笔记(上3)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1 03:17 1

摘要:第一观出现这个境,以世间法解释就是外在。从佛法的解释,从华严的角度,就是你心中的境。你说我心中哪有境,有,你的妄想。你心中怎么没有境,我们被困扰的是心中的境,哪有外在的境。所有外在的境,对所有的众生都变成心中的境。我今天讨厌一个人,是讨厌你心中现出影像的那个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今天分享《妄尽还源观》第34课上半部分法师讲解笔记,内容如下:

1、 第一观出现这个境,以世间法解释就是外在。从佛法的解释,从华严的角度,就是你心中的境。你说我心中哪有境,有,你的妄想。你心中怎么没有境,我们被困扰的是心中的境,哪有外在的境。所有外在的境,对所有的众生都变成心中的境。我今天讨厌一个人,是讨厌你心中现出影像的那个人,不是那个人。你说,真的有那个人,那个人不是你心中影像现出来的吗?怎么证明?如果那个人现在跟你在一起,那个人在啊,请问这个人没有跟你在一起,你回去,你心中的那个人有没有再出来。有啊,所以你的恨又会再出来。如果他站在我的前面,我恨他,他如果离开,我就不恨他,事情就好办了,但是不是这样啊。他站在我前面,我恨他,他离开以后,我还是恨他。为什么?因为你心中的他,没有除去。

2、 佛经讲的不是特异功能,更不是外在讲遥不可及的,是讲我们的心。一部佛经就是我们的心路历程,佛陀是在讲我们自己,不是在讲别人。因为讲自己,所以听经才有效。讲别人,来听干什么,浪费时间。

3、 摄境归心这个方法能体悟,坐禅的用意就能了解。因为这六门里面入一门,六门都到。不是六门都要具备,是随入一门都到。可是为什么要学六门?因为学的更完备,你才知道,你想从哪一门入?一定有一、两门对你最摄心。第一段,你心中的境,无时无刻要把它归心,境为什么归心,当下,境跟心也是一。归,也是归自己,不要停留在你心中的境,要把境归心。境如果归到你的自性,自性就是心,它是真的还是假的,完全是假的,这叫若见诸相非相即现如来。当下归心,心才是真正的主体性。心即是佛,就归为佛性了。你要往生,只要第一观你懂,你一定往生净土,净土是心中的净土。

4、 世界净土你永远找不到,你再怎么努力,科学再发达,你也找不到相上净土。它在哪里?不离开我们的自性,这叫摄境归心真空观。

5、 如果你再尝试另外一种方法,从心现出什么?境,也可以啊。刚才是摄境归心回来,现在从心现出去,也可以,变成你的念头。念头是什么观?妙有观。什么叫妙有?假的。既然假的,它怎么干扰到你?这两观随便你用。如果到现在你真的明了没有迷惑了,这才是真正的修行人。这才是真正修行,从心起的自性,不是相中修行。一个是从心中的外往内,一个是从心中内往外。再怎么往,都是心,不离一心。最后把两个融合,心跟境本是一体。为什么心跟境本是一体?你看镜子就知道,不是都在镜子里面,不是都一体吗?心境秘密圆融观,两者原来是一体。这是六观里面的第一个阶段我把三个合成一个,你要每一天这样观想。

6、 什么叫承担?不用客气,你本来就是,因为是我们太客气,所以叫自己叫众生。众生做久了,就当众生,永远当众生,既然当众生就去轮回,就是你自己。心中的境,不除妄想不除真,没有教你除去心中的镜子,它只是告诉你,知幻即离。空而不空,有影像可是它干扰不了你,叫真空。真空不是没有,真空叫做空而不空,有而不有叫真空。碧湖里的月亮,当下不去除,不去取,知道是幻像,叫摄境归心真空观。月以后对你会不会困扰,不会,那就不会了,这叫摄境归心真空观。当你知道它是月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舍的心。你在碧湖,在日月潭看到有一个月摄在潭上,你有没有想要取的心,没有,你有没有想要舍的心,没有,当下没有取舍,即是真心本性的佛性。为什么当下你没有取的心?假的,也不用告诉自己。并不是想要取,然后才告诉自己它是假的。也可以,那是渐次,也是一种方法。可是佛陀要的是当下,所以佛法是顿法,是在当下。还有渐次,就是还要功夫,还要过程,等成熟了以后,全部都当下。为什么?因为它是假的。看到月,可以欣赏,可是从来没有动过,要占有它,取它,还是舍它的念头,就在当下,叫做若见诸相非相即现如来。

7、 众生的苦就是有个水中的月让我们痛苦跟快乐,当我们知道,水中的月不取不舍的当下,叫做不来不去,不离不异,当下就是我们的真心。

8、 智身是心,众缘是境,心跟境关系,它只是影像而已,叫智心影像众缘观,观就是看破,一起都是影像。月亮是属于众缘,月亮在我们心里面,它只是个影像而已。所以日月潭的潭,那个潭叫海印,海印印出什么,森罗,海印森罗常住用,什么叫常住用?所有的众生法尔如是,都是如此,只是众生不知道这个真理而已。本来就这样,不知道。而执着在海印森罗的万象中而已。现在凡夫全部都是从众缘里面做文章,这就叫凡夫。如果从众缘里做文章,对人类有利,叫善德、善人。危害世界,叫恶缘、恶人。跟了生死无相关,佛法跟佛教你才能分清楚。其实佛教的最大用意是要传播佛法,可是现在都变成在众缘当下努力,没有什么求什么,还在外在里面做文章。

9、 宇宙一切都是空?什么叫做空?不是没有,影像。无相,空就是无相。无相你还求什么?愿什么呢?这才是真正入三门的人。佛寺的山门是三门,中间门是空,左边门是无求,右边门是无相,叫做空门。

10、你从心看众生的缘,所有的缘都是影像。既然是影像,知幻即离。什么叫离?不取不舍,是当下,这是究竟法,圆觉三法。

11、第二个多身,森罗万象指多,多身指境,入一,一是什么?心。多身入一镜像观。你心里面的烦恼叫多身,那么多的烦恼回归一,回归你的自性,回归你的心,全部都是镜子里的影像而已。没有一个不是镜子里的影像,所以叫若见诸相非相即现如来。什么叫众生即非众生?所有经典讲的众生,不是讲外面的这个众生,所有众生讲你心中的众生。

来源:一品姑苏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