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领被AI取代,中产阶级会走向“消亡”还是“重生”?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1 01:35 1

摘要:前Google X 首席商务官 Mo Gawdat 最近抛出一个惊人预言:随着白领工作逐渐被AI替代,中产阶级将彻底消亡,未来除非你属于顶级 0.1%,否则就是底层民众。

作者:方也

转载:方也的空间


正文


前Google X 首席商务官 Mo Gawdat 最近抛出一个惊人预言:随着白领工作逐渐被AI替代,中产阶级将彻底消亡,未来除非你属于顶级 0.1%,否则就是底层民众。


听起来有点夸张,感觉不太像是真的,也不希望他的预言成真。


否则我们广大中产阶层的价值观体系会崩塌,尤其是中产家庭的教育目标会毫无意义。


一直以来,我们在教育上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教育孩子一定要好好读书,将来上个好大学,进入社会后成为专业人士,谋得一份体面的生活,即使不能实现阶层跨越,至少维持一个中产的体面生活,这是我们基本生活信念。


AI教父Geoffrey Hinton 建议,由于脑力劳动被人工智能取代,年轻人应当放下身段去学当水管工。如果一切如他所说,中产阶层消失,我们都将进入底层,那么,我们未来的教育目标是什么?孩子还要不要上大学?人生的奋斗目标或者说是希望在哪里?


但是,现实真的不乐观,各个国家的大学生就业率史无前例地低,公司裁员更是普遍现象,美国公司Challenger, Gray & Christmas的最新数据,仅在2025年的前七个月,美国生成式人工智能的采用就直接导致了超过1万个工作岗位的裁员。


金融、律师、医生和工程师,薪水高且有很强的技术壁垒,是中产精英聚集的领域,如今人工智能在怎样改变着这些行业?


金融和咨询业最先受到人工智能冲击,好几年前,华尔街已经开始大裁员和人员结构调整。


投资银行业素来被视为金融业岗位的金字塔尖,卓越的声望以及丰厚的薪酬,顶尖名校的本科毕业生和MBA毕业生,每年竞相申请每家顶级投行仅200人左右的分析师项目,他们的起薪普遍超过十万美元,且尚未计入年终奖金。


作为业务一线的主力,分析师们长期承受着行业的高压与风险,他们还要花大量时间深入学习公司财务、并购、公开发行、债券发行等复杂业务的基本原理与实操细节,而如今,人工智能已能够高效完成其中大部分基础性工作。


JPMorgan、Goldman Sachs、Morgan Stanley、Citi 等金融巨头已经将 AI广泛使用于IPO文件撰写、代码生成、客户服务等领域;对冲基金(如 Citadel、Bridgewater、Point72)和私募(如 Blackstone)也在用 AI进行投资策略与尽职调查。


Goldman Sachs 的 CEO David Solomon 表示,AI现在可以在几分钟内完成一份 IPO 招股书——过去是由六人团队耗时两周完成。


Goldman Sachs 推出全公司的 GS AI Assistant,覆盖约46,500 名员工,让工具帮助总结文档、撰写初步内容、进行数据分析。官方强调 AI 是辅助而非替代员工,但业内预计 AI 将压缩一定数量的岗位。


Business Insider 报道称,由于采用AI工具,Moelis、JPMorgan Chase、Morgan Stanley 等金融机构,会逐步减少对初级员工的依赖,预计可裁掉多达 30% 的岗位,未来岗位将更集中于高价值判断性任务。


AI正快速重塑华尔街金融结构,这些体面和高薪的工作,名校精英学生曾经趋之若鹜,过五关斩六将才能得到,如今正在被AI轻松替代。


高科技行业受到的冲击今年最为明显,并且比金融业更加汹涌澎湃,几乎所有的科技巨头进行史无前例的大规模裁员,微软2025年上半年裁员已导致超1.5万人失业。


由于AI大量替代入门级工作岗位,今年是科技类学生工作最难找的一年,曾经风光无限的程序员工作,失业率超过历史和艺术专业的学生,并且面临着是否会被AI完全取代的危险。


AI在迅速重塑整个技术行业,入门和中层岗位如常规开发者、测试工程师及中级产品经理等,正在逐渐减少,就业结构向顶尖技术岗位靠拢。


金融和科技行业的“中产阶级”似乎正在消失,科技大佬们的各种预言更是让我们忧心忡忡, Anthropic CEO Dario Amodei 直言,未来几年白领岗位可能减少 50%,Elon Musk 说得更彻底,通用人工智能很快就要到来,今后大部分人都不用工作了。


还有更悲观的,根据《福布斯》报道,最近Harvard 和 MIT 的部分学生因为担忧超级人工智能(AGI)可能“毁灭人类”,退学专注 AI 安全研究。一位哈佛二年级的女生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我认为超级人工智能会在我大学毕业之前出现,我不想被杀死,所以,我要赶紧辍学研究“如何让AI 不杀死人类”。


近年来由于文科专业不好找工作,中产家庭的孩子大批涌向工程、计算机专业,辛苦考名校、考证书、进大公司,如今似乎正在被 AI 一脚踹出局,未来孩子究竟该往那个方向发展?真的是焦虑又迷茫。


当然,也有另外一种声音,主要来自学术界:通用人工智能并不会出现,它更像是科技巨头为了吸引投资而制造的一场泡沫;人工智能不可能超越人类,它充其量只是提升人类工作效率的工具。


当我们将视线转向律师和医生行业时,会发现尽管它们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AI冲击,但整体依然相对稳定,这足以让我们的焦虑缓解不少,也许学术界的说法更靠谱。



律师事务所已开始将AI应用于起草合同、法律检索、文件审查与摘要等事务性工作,律师则主要负责把关和验证。AI的引入使律师能够更专注于高价值、复杂性强的任务,但目前并未引发大规模裁员。


整体来看,美国法律行业的就业仍在增长,而且大型律所对律师本身的依赖度正在提升,只是对助理和辅助人员(如部分法务助理岗位)的需求有所下降。


著名的国际律师事务所 Simmons & Simmons的合伙人 Julian Taylor 表示,AI 可能减少初级律师的例行性任务,但不会显著减少律师总人数,因为合规与法律咨询的需求依然存在。


AI工具正逐步应用于医疗系统中,以提升效率并减轻医护人员的行政负担。例如,系统可自动从电子病历中提取关键信息(如诊断结果和实验室数据),生成结构化的出院文件摘要,供医生快速复核。这类应用有助于缩短患者的等待时间、加速床位周转,使医生能将更多精力集中于临床诊疗本身。


尽管AI带来这些变化,但从整体上看,目前医疗系统所受的结构性影响仍相对有限,尚未引发大规模的工作流程重构或岗位替代。


关于中产阶级未来的前途和命运,也许我们更应该听听学术界的看法。


来自学术界的结论:人工智能不会消灭中产阶级,但会重构中产阶级。换句话说,中产阶级会依然存在,但是,未来谁属于中产阶级会有很大变化,今天的你是中产阶级,未来可能就不一定了。


多方面的研究成果表明,AI并不会彻底消灭白领职业,但确实会对部分工作岗位带来影响——其中一些可能被替代,而另一些则因效率提升而发生转变。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所采用的分析框架,基于人工智能的“暴露程度、互补性与替代性”,被广泛认为是当前该领域中最全面和权威的分析方法。


根据IMF的分析,全球约40%的岗位将受到AI的影响,包括替代或增强两种路径,具体可分为以下两类:


高AI暴露度、高互补性的职业:这类岗位更可能被AI增强而非替代。它们通常具有高认知性,并强调责任感、判断力及人际互动,例如外科医生、律师和法官。尽管AI在这些领域具有显著的应用潜力,能够辅助人类完成工作与决策,但其使用仍必须在人类的监督与控制之下进行。


高AI暴露度、低互补性的职业:这类岗位更容易被AI替代,电话营销员即是一个典型案例。数据显示,2012至2019年间,美国的电话营销员岗位数量下降了49.5%。


AI不仅将重塑现有的白领岗位,更会催生全新的职业,从而根本性地改变中产阶级的构成与形态。


世界经济论坛(WEF)预测,到2030年将诞生 约1.7亿个新工作机会,而在同一时期内被替代的岗位数量约为 9200万个。也就是说,工作岗位的“消失”与“新生”并存,并实现净增长7800万个,旧的中产在退出,新的中产正在诞生。


未来将涌现出大量与AI相关的新职业,包括AI治理顾问、数字心理健康顾问、AI内容策展人、系统训练师、AI伦理专家、人机协作设计师、AI医疗开发者、虚拟体验设计师等新兴领域。



根据MIT经济学家 David Autor 的研究,AI不仅不会扼杀中产,甚至有可能扩大中产阶层的规模。在AI 工具的赋能下,护士、教师和技术员等普通劳动者将能承担更复杂的专业任务,这一转变有望为美国的中低收入劳动力市场注入新的活力,提升整体生产力。


如果你继续留在中产阶层,你必须了解未来中产的特征,那就是必须会使用人工智能,这个趋势从目前的招聘要求里已经很明显了。


Handshake数据显示,过去两年间,招聘要求中提及“人工智能”的雇主数量激增了400%,这一现象即是职业结构正被AI深刻重塑的明证。


AI增强型职业正成为就业市场的新趋势:能够熟练使用Midjourney的设计师,其工作效率可达传统设计师的十倍;而善于利用GPT辅助编程的程序员,月薪也普遍高于仅依靠手动编码的同行。


软件开发职业的未来是“进化”而非“灭绝”。尽管过去几十年间,更先进的工具持续实现了对部分编码任务的自动化,但市场对软件产品及其开发者的需求并未因此减弱,反而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


许多律所并未缩减对初级律师的招聘规模,而是更加倾向于招募那些掌握人工智能技术的法学院毕业生。这些新人将与AI工具高效协同,显著提升团队的整体专业能力与服务效率。


“AI 正在重塑中产的含义。未来的中产,不再是传统的白领符号,而是那些能驾驭 AI 提升生产力、拥有跨界整合能力、并能在复杂环境中做出判断的人。AI并不是消灭中产的屠刀,而是重建社会结构的刻刀。”

来源:UrbanPulse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