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日前,强生发布了2025年一季度财报,财报中显示:第一季度,强生营收219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604亿元),同比增长2.4%,净利润约为110亿美元,同比暴涨237.91%。
近期,Q1财报季拉开序幕,多家械企交出答卷。在最新财报中,强生业务增长明显,再次展现出其强大的韧劲。
图片来源:摄图网
多业务增速放缓,心血管板块撑起营收大旗
日前,强生发布了2025年一季度财报,财报中显示:第一季度,强生营收219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604亿元),同比增长2.4%,净利润约为110亿美元,同比暴涨237.91%。
图片来源:强生官网
其中,强生医疗科技在Q1季度营收80.2亿美元,同比增长2.5%。据强生表述,Q1季度中医疗器械业务的增长动力主要来自于Abiomed和伤口闭合产品,但是脊柱、运动和其他部分骨科产品的较为低迷表现抵消了心血管等业务优异表现。
各业务板块中:
心血管业务撑起此次强生医疗的营收大旗,销售额达到21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53亿元),同比上涨16.4%,在总营收中占比约为26%;
骨科业务销售额为22.41亿美元,实现报告增长4.2%;
外科业务销售额为23.96亿美元,实现报告增长0.8%,其中生物外科增长约3%、腔镜切割吻合器增长约2%、能量设备下降约3%;
眼科业务销售额为12.79亿美元,同比增长1.7%。
近年来,在强生医疗的业务板块中,创伤医学和脊柱两大部门的增速下降明显,在2024年内,各大械企的骨科板块都迎来了一些挑战,强生医疗的骨科业务也面临着寻求新的增长点、以安稳度过这一增长疲软期的局面。
为此,强生医疗在2023年提出了重组DePuy Synthes骨科业务计划,该计划为期两年,意在剥离骨科业务中利润较低的市场和产品线,并且在2024年内提出加速推进重组事宜。
该计划在强生医疗2024财年的年报中初步体现了一定的成果,2024年强生医疗的骨科业务收入91.58亿美元,同比增长2.4%。此次Q1财报中,骨科也实现了一定的增长,但仍需不断“蜕变”。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次强生披露的财报中特别指出,由于近期受到关税影响,预计全年将面临约4亿美元的额外成本,关税主要影响公司业务中的医疗技术板块。
超300亿美元,重金布局心血管领域
从强生近年来的重大举措来看,此次强生医疗的心血管业务能够显现出强大的韧性、保持增长趋势也是意料之中的表现。近年来,强生医疗已多次斥巨资为心血管业务铺路,短短3年中,强生已4次收购心血管领域的械企,增强心血管领域的实力,目前强生在该领域的收购金额已超过300亿美元。
资料来源:根据公开信息整理
4笔收购中,有2项收购斥资超过百亿,其金额之庞大在整个医械领域的并购史中都屈指可数:
2022年以166亿美元收购的Abiomed是心血管领域实力强悍的猛将,拥有目前全球唯一获得美国FDA认证的介入式人工心脏——Impella,被称为“世界上最小的人工心脏”。该产品可以通过暂时协助心脏的泵血功能,有效地将血液和氧气输送到全身,让心脏得到休息和恢复,并已经获得FDA的批准。据公开数据显示,该系列产品在全球介入心脏泵领域罕有对手;
2024年4月收购的Shockwave在2023年就已引得强生、波士顿科学、美敦力等巨头“争夺”,在收购后强生又独揽了Shockwave的IVL技术。随着Shockwave的加入,强生将把其医疗技术心血管产品组合扩展到心血管介入中增长最快、以创新为导向的两个领域—冠状动脉疾病(CAD)和外周动脉疾病(PAD)。
除去大手笔收购带来的收益,强生医疗在近年也有诸多重磅产品获批上市。其中,强生首款PFA产品——Varipulse脉冲场消融系统于2024年11月获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上市,可用于治疗药物难治性阵发性房颤。并且,该系统已于今年1月27日获NMPA批准上市。
通过精准并购与技术创新,强生医疗不仅实现了心血管业务的爆发式增长,更重塑了其在全球医疗器械市场的竞争格局。
此外,强生在今年3月21日宣布了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将在未来四年内对其美国的制药和医疗技术业务投入超过550亿美元的巨额资金。
结语
虽然当下关税政策为全球医疗器械行业带来了不确定因素和一些挑战,但强生公司首席财务官Joseph Wolk表示:尽管面临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强生在创新药物和医疗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将帮助其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期待后续强生医疗的精彩表现。
参考资料:《2025Q1 | 强生营收1600亿 心血管业务暴涨16.4%》 医诗界
声明:本文仅作信息传递之目的,并不代表本平台观点,本文不是治疗方案推荐,也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本平台留言,我们将在第一时间核实并处理。
来源:药智医械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