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和吃苦相比,有苦难言,无人问津,可能比苦本身还难受。重生之后,叶檀老师变了很多,变得能吃苦,吃自己的苦,吃别人的苦。她说,有苦我们一起分担。每周六,叶檀老师都会亲自回复,并在公众号上发出,有苦难言的朋友,如果你也想和叶檀老师倾诉,把你的故事,发送到邮箱yeta
长期征集
日子很难,生活不容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苦,有苦说不出的感觉,受苦的人最懂。
和吃苦相比,有苦难言,无人问津,可能比苦本身还难受。重生之后,叶檀老师变了很多,变得能吃苦,吃自己的苦,吃别人的苦。她说,有苦我们一起分担。每周六,叶檀老师都会亲自回复,并在公众号上发出,有苦难言的朋友,如果你也想和叶檀老师倾诉,把你的故事,发送到邮箱yetanbusiness@163.com,叶檀老师看到,一定会回复。记住,这世界还有人,关心你,在乎你,理解你。
文/叶檀财经团队
更多地了解自己,才能更好地接纳自己。
不知从何时开始,越来越多人陷入自证陷阱。为了赢得别人的认可,每天对外展露出美好的一面,希望在别人眼里形象完美,内心深处却长期躁动不安。
努力摆出的姿态如果迟迟不得到外界的认可,人会沮丧,而观照心灵深处,会不断拷问自己,这是我么?这么做值得吗?
中国人的集体内心独白曾经在日本出现过,东亚民族经历经济动荡后,行为模式有着相似之处。
斋藤环写了一本书,名为《自伤自恋的精神分析》,对此有着精辟和独到的解读。
斋藤环在书中写道,自尊,是心里有一个理想的、值得珍视的自己。但“理想的自己”是幻象,必然与真实的自己有距离。而自信,则来自于现实生活的实际体验,是从别人的信任和肯定中逐渐累积而成的。
如果人在生活中长期处于被否定、无视、嘲笑的境地,会让自信的根基慢性而持续地受损。正因为保持不了自信,所以更加依赖于“理想的自己”这个幻象,为自身达不到理想状态而痛苦自厌。
简单来说,“自信”指的是无条件地积极认同当下的自己,而“自尊”是对“我应该是个什么样的人”的执念。
用拉康的话说,两者之间的关系是镜像的。
一个人用镜子来映照自己书写的文字时,文字将发生左右翻转,映照在镜中的人的面孔也存在着巨大的“虚假”。人必须借助镜像,即幻想的力量,才能成为“自己”。
只要我们依赖镜像的力量,就无法抵达真正的自我之姿。
现实中,一个真正有自信的人,不会执着于自尊,而更多人则是所谓“高自尊,低自信”者。他们过高地要求自己“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不断否定现实中的自己。同时,他们具有“能够客观看清自己”的自信,这导致他们在他人面前不断自我贬低,来证明自己是“清醒而理智的”。
斋藤环在书中援引了很多他熟知的日本名人,在光鲜背后阴暗的角落里,都是没什么自信的人。
所以,无论名人还是普通人,都不可避免要面对镜中的自己。
或许,太宰治的话,能够给人以调整之姿。
太宰曾说:
我们无法拥有自信。我们怎么了?我们并没有懒惰,过的也不是放荡的生活,我们还在悄悄读书。可是随着努力,自信也快消失殆尽了。
希望我们能珍惜这种‘不自信’。不克服懦弱,而是坦诚地肯定它。祈愿我们能绽放出前所未有的绚丽之花。
用真实替代幻想,从根本上提高自信,人才能活得自在舒适。
言归正传,下面我们进入本周的檀几条。
恒生科技大放异彩,人民币继续攀升
本周中国股市出现,你涨涨,我歇歇,你歇歇,我涨涨的友好分歧。A股围绕3800点反复争夺,港股已突破25500点的重要关口,向上进发。
作为港股发动机,恒生科技大放异彩。阿里重返3万亿,腾讯距离历史新高仅一步之遥,百度连续大涨,两日涨幅超过20%。
曾经BAT,又回来了。
和港股相比,A股明显纠结,带头大哥银行板块已经调整了快两个月。工行等标志性公司,没什么抵抗就跌破了半年线,国家队慢牛控盘意味明显。
为何市场再度对港股充满热情?龙头回归是最主要原因。
马云的曝光度越来越高,市场对阿里的期待也逐步升温。9月16日,彭博撰文,马云回归,阿里巴巴盼再次伟大。
文中称,马云在幕后指挥的迹象越发清晰,最明显之处或为阿里巴巴转向人工智能,以及向电商竞争对手京东和美团宣战。据悉,马云在阿里巴巴应对京东杀入外卖市场的决策中发挥关键作用。
据财经杂志9月7日报道,瑞银的数据显示,以骑手在线时长估算,美团的订单份额从此前的74%降到65%,饿了么则从13%提升到28%。
高盛研报显示,未来淘宝限购的份额可能提高到45%,和美团分庭抗礼。
在闪购、外卖大战上高歌猛进的同时,AI业务被外界寄予厚望。除了3800亿的超预期投入外,9月16日《新闻联播》报道了阿里巴巴旗下平头哥自研PPU AI芯片的详细参数,另有媒体披露阿里自研芯片性能堪比国际巨头的中国特供。
腾讯的低调藏不住霸气的股价。
作为中国科技企业的市值第一股,腾讯不断上涨为科技板块打开空间。截至9月18日,其股价距离历史巅峰仅有10%左右。
9月7日,快科技的消息显示,腾讯混元翻译模型Hunyuan-MT-7B登顶 Hugging Face模型趋势榜第一位。这是腾讯在大模型应用领域的新突破。
在硬件层面,在9月16日的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上,腾讯高层表示,正全面适配主流国产芯片,为中国科技企业再添一把火。
沉寂已久的百度,近期意气风发。9月17日,华尔街见闻援引高盛的数据称,当日外资有明显的买入迹象。
据南方都市报9月15日消息,招商局集团与百度集团在深圳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通过紧密合作,积极发挥各自优势,在科创产业、交通物流、综合金融、地产园区等领域开展合作,构建双赢、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发展。文章认为,这是探索“AI+产业”的新路径。
更早的8月21日,百度旗下昆仑芯发布消息,公司在中国移动2025年至2026年人工智能通用计算设备(推理型)集中采购项目中斩获佳绩,昆仑芯在相关工程包中,分别拿下70%至100%的份额。
中国商业周刊统计,截至9月18日,阿里巴巴、腾讯和百度三家公司通过点心债等方式,筹集了超过50亿美元,准备继续加码人工智能。
总部位于伦敦的资产管理公司极地资本手握200亿美元资产,他们在看到DeepSeek横空出世之后,全面看多中国科技。
本轮科技热潮的发动机——DeepSeek,最近也有最新进展。
9月17日,据科技日报消息,DeepSeek-AI团队梁文锋及其同事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开源人工智能模型DeepSeek-R1所采用的大规模推理模型训练方法。
Nature评价道:目前几乎所有主流的大模型都还没有经过独立同行评审,这一空白“终于被DeepSeek打破”。
敢于让同行评审,这是魄力,更是自信。DeepSeek的自信,让全球资金更加青睐中国科技资产。
人民币是中国资产的指向器。9月16日,离岸人民币突破7.11,创去年11月以来新高,截止9月份,离岸人民币已经上涨超过3%,是2021年以来最大涨幅。
科技很乐观,制造很残酷
尽管科技热情很足,但现实有骨感部分。本周,国家统计局公布了8月份的一系列经济数据,结果显示,经济仍需努力。
8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5.2%,增速再创年内新低。考虑到2024年8月份,并非高基数月份,增速续创新低,让人意外。
分经济类型来看,几乎所有经济主体的增速都在放缓。
和7月份相比,放缓最多的是国企,工业增加值增速从5.4%回落到4.7%。
股份制企业、外资、私营企业增速回落差不多,股份制从7月份的6.5%下滑至6.0%,外资从2.8%的增速下滑到2.3%,私营企业则从5.0%调整到4.6%。
41个主要行业中31个保持增长,消费领域表现疲弱。比如,纺织业仅增长1.5%,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甚至下降了2.4%。
工业增加值放缓,消费表现一般,导致人们投资的意愿进一步下滑。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前8个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为32.6万亿,增速仅剩0.5%。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也创了年内新低。
前8个月,拖累固定资产的主要因素是第三产业:第一产业投资增速为5.5%,第二产业为7.6%,第三产业是唯一下滑的,下滑了3.4%。
从规模来看,第三产业投资规模达到20万亿,接近第二产业的两倍,所以第三产业下滑3.4%,一下子就把一二产业的投资增长拉了下来。
从企业性质来看,民间固定投资下降了2.3%,外资(非港澳台)下滑了15.4%。
从地域来看,东部地区和东北地区是拖累地区。其中,东部地区投资下降了3.5%,东北下降了6%;中部和西部地区表现相对较好,一个增长了2.5%,另一个增长了2.3%。
在固定资产投资中,地产开发在流血。前8个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60309亿元,同比下降12.9%,投资增速继续以两位数速度下滑,且下滑的进程还在加快。
土地市场一样疲软。据中指研究院的数据,8月份,300城住宅用地成交面积同比下降25.6%,降幅较上月扩大10.6个百分点。同期,土地出让金下滑幅度为31%,高于成交面积,说明土地价格也在回落。
根本原因是终端销售不行。统计局数据显示,前8个月,全国住宅销售面积下降4.7%,住宅销售额下降7.0%,以量换价成常态。
另据数据GO,8月份,百大城市里,有27个城市二手房价格低于2010年,比7月份又多了一个。
房价不断下滑,居民资产负债表暂时看不到修复可能。
楼市唯一的好消息就是库存下降。统计局数据,8月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比7月末减少317万平方米,连续6个月减少。
投资的惊喜在境外,据日经中文网9月16日的消息,2025年上半年,中国一带一路相关投资创历史新高。
报道援引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和中国复旦大学的调查结果,2025年前个6月,包括建设合同在内的投资额已超过1240亿美元,是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的最高值,半年时间已超去年全年。
对非洲投资增长明显,2025年半年的投资规模已达400亿美元,占比在三成。在非洲见到国人,已经不稀奇。
医药红利远未结束,行业格局发生历史性变化
本周,医药行业发生一件历史性的事件,中国第一家美国制药合资企业宣告易主。
据新浪财经等媒体的报道,在中国运行40多年后,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被美国母公司百时美施贵宝(BMS),挂上货架出售。BMS表示,将协助所有受此次交易影响的员工“平稳且尊重的过渡”。
出售前,其股权结构为BMS 60%,上海医药集团30%,国药集团10%。据网传资料,受让方可能为高瓴资本,交易预计在2026年初完成。
作为中美合资的第一家制药企业,BMS的离开有历史性意义。
无独有偶,2025年7月,中美史克也退出了历史舞台。这家由制药巨头葛兰素史克、津药达仁堂集团等公司成立的合资企业,成立于1987年,有将近40年的历史。
不过和BMS的退出不同,中美史克的结局是成为外资独资公司。据新浪医药的报道,中美史克的接盘方为赫力昂。
赫力昂是2019年葛兰素史克与辉瑞合并消费健康业务后成立的新公司,是全球最大的独立消费健康公司。
赫力昂表示,收购目的明确:中国是其关键市场,收购TSKF,是因为其拥有卓越的运营能力,将促使公司在全球增长最快的OTC市场里实现品类增长。
中国制药行业竞争加剧,外资要么放弃,要么从合资改为独资。
本周,医药市场还有一件事情引发投资人热议。在香港市场上,一家名为药捷安康的公司,短短几个交易日股价最高翻了快10倍,巅峰市值一度接近3000亿,无限逼近百济神州。
这家公司有什么产品,让市场如此疯狂?
据公开资料,药捷安康成立于2014年,2025年6月23日才上市,上市至今不到3个月。据36氪,药捷安康的上市之路坎坷,四次递表港交所,前三次均以招股书失效告终,2022年试图闯荡科创板,再次失败。
2025年虽然上市,发行价仅为13.15港元,募资总额只有2亿港元。
药捷安康目前处于烧钱研发阶段,2024年全年和2025年上半年收入都为0。没看错,0收入。
尽管没收入,每年研发费用倒不低,2023年研发费用3.44亿,2024年为2.44亿,2025年上半年为9800万。
中报显示,在募资2亿港元后,药捷安康账上有类现金6.3亿,还能够支持公司研发两到三年。
据招股书等资料显示,其核心产品为Tinengotinib,一款MTK抑制剂,靶向三个关键通路,治疗若干耐药性、复发性或难治性肿瘤。
药捷安康称,该产品是世界首个且唯一已进入注册临床阶段治疗FGFR抑制剂复发或难治性CCA(胆管癌)患者的研究药物。
一份调研报告显示,Tinengotinib在胆管癌、前列腺癌、乳腺癌、感觉系统癌症及肝癌等多个领域展现出广泛的应用前景。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医药领域的专家表示,目前全球没有与Tinengotinib机制完全一样的在研产品。
目前Tinengotinib多数适应症的临床进度在初期阶段,这么早就被市场催生到千亿级别,实在匪夷所思。
当然,炒作自有逻辑。
9月8日,药捷安康被纳入港股通,9月10日公司便公告利好。
Tinengotinib 联合氟维司群治疗经治失败的激素受体阳性(HR+)且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阴性或低表达(HER2-)的复发或转移性乳腺癌二期临床试验,已于2025年9月10日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临床默示许可。一纸公告成了导火索。
另据雪球大V汤诗语的分析,该公司筹码高度集中,实际流通的比例不到4%。这意味着不用太多资金,就可以大幅拉抬股价。
汤诗语还发现,药捷安康不知道何时被纳入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9月12日尚没有在申述名单里,9月15日就已经占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权重的2.62%。据其估算,相关控盘方,只需要3到4亿,就可达成药捷安康的暴涨神迹。短短几天,利润可能就高达10倍。
牛市,就是这么亢奋。
9月19日,国家药监局数据显示了中国医药行业的最新进展。据央视财经消息,在中国生物制品质量控制大会上,国家药监局表示,截止9月19日,已批准56款创新药,已经超过2024年全年的48款。
其中,18款为生物制品,包括首个干细胞治疗产品、首个血友病基因治疗产品等,且多款为“全球首发”。
另外,创新药投资的核心指标BD规模,2025年达到660亿美元,大幅超过2024年全年。医药领域的红利,远未结束。
中美贸易,TIKTOK成了核心话题?
本周,中美贸易谈判有了新进展。
新华社9月15日消息,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李成钢表示,中美马德里会谈,双方围绕TikTok及中方有关关切进行了坦诚、深入交流,就以合作方式妥善解决TikTok相关问题,减少投资障碍,促进有关经贸合作等达成了基本框架共识。
同一时间,美国也发表了对马德里会谈的看法。
美国驻华大使官微连续发文,分别引用了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的话,以及老川的最新表态。
贝森特说:“我们已经有一个关于TikTok的框架协议。两位领导人将于星期五进行通话,以敲定这项协议。
老川在社交媒体上说,正在欧洲进行的美利坚合众国与中国之间的重大贸易会谈进展非常顺利!会谈很快就会结束。我会在周五进行通话。这一关系依然非常牢固!!!
9月16日,老川再度签署总统行政令,第四次延期执行字节跳动剥离TikTok美国业务的最后期限。
会场内的声音相对和谐,会场外博弈还在继续。
比如,英伟达的特供芯片等事项,就在不断发酵。
9月19日晚8点,通话消息公布,内容涉及阅兵、经贸等方面,TikTok作为单独事项,很是特殊。
中方对TikTok的最新表态是,中国政府尊重企业意愿,乐见企业在符合市场规则基础上做好商业谈判,达成符合中国法律法规、利益平衡的解决方案。
据每日经济新闻9月20日的消息,字节跳动发布公告称,字节跳动将按照中国法律要求推进相关工作,让TikTok美国公司继续服务好广大美国用户。很有意思,字节跳动将按照中国法规,继续给美国用户提供服务。
换言之,中美两地的法律条款都可以约束字节跳动。TikTok不由自主的进入棋局。
美联储如期降息,黄金事故频发
本周全球市场最瞩目的事情是美联储降息,9月17日,美联储如期下调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25个基点。
这是2024年12月以来美联储首次降息,目前市场预计,年内还可能降息两次。
联储的成员们没有彻底放弃独立性超预期降息,降息25个基点,算是守住了一些底线。。如果降了50个基点,美联储的信用会加速陨落,市场将继续交易美联储独立性期权。
不过,老川在加大改造美联储的力度,未来存在变数。
比如,老川提名的联储理事斯蒂芬·米兰,投出了唯一一张反对票。他主张一次性降息50个基点,以回应老川的诉求。
对当前美联储要且看且珍惜,这有可能是联储历史上最后的理和独立性。
鲍威尔的降息是为了风险管理,他在本次议息会议上表示,美国就业增长正在放缓,下行风险加大,本次降息是一次“风险管理型降息”,主要应对就业市场。
不难看出,就业是当前美联储的重心,这就不得不考虑老川裁员和AI冲击。这些就业变量,无法通过货币手段解决,将来就业是各国的大难题。
对于通胀,鲍威尔称,关税成本的转嫁程度非常低,无论转嫁速度和幅度都低于美联储的预期。
此前我们多次在文章分析过,通胀被各国明显高估,在复杂的贸易局势下,多数机构低估了贸易本身的韧性。当然,这里面有很多中国供应商的牺牲。为了抢出口降价,以价换量。
降息,有利于贵金属和风险资产,很多人期待黄金因此大涨,但历史上,在预期打满的情况下,降息时段黄金的表现多数情况下是比较一般的,市场提前反映,降息后走势平稳。
金价这几年大涨,人心蠢蠢欲动。最近,有关黄金的案件,越来越多。
据证券时报9月17日的消息,网传深圳16家水贝黄金料商突然跑路失联,被曝卷走260公斤黄金原料,导致下游商户预付资金难以追回,涉及下游批发商户超百家。
实际情况和网传有一定出入。9月16日的羊城晚报报道,记者从深圳罗湖区商业局了解到,目前公安部门已立案办理,网传信息有夸大、不实的部分。没有这么多家料商跑路,大概一到两家,案值也有夸大。
确凿出问题的公司是粤宝鑫贵金属有限公司。据河南媒体报道,粤宝鑫之所以被挖出来,原因在于,许昌胖东来天使城内的一家金店其委托粤宝鑫公司提纯加工黄金,最终被卷走价值约90万元的黄金原料,总重量超过一公斤。东窗事发。
据蓝鲸新闻新闻,出事的粤宝鑫是黄金料商,商业模式原本很清晰:客户向黄金料商下单购买板料,一般是标准金条,并支付货款;粤宝鑫等黄金料商收款后,从更上游的金交所会员单位买金,然后交付客户,赚取中间差价。想要做大,得靠走量。
金价不断上涨,终端金饰销售疲软,走量吃差价日子不见得滋润。粤宝鑫可能另谋出路。玩金融。
据第一财经消息,有业内人士表示,粤宝鑫通过预定价模式玩对赌。
举例来说,黄金料商以每克760元的价格接单后价格即被锁定,但实物黄金并不会立刻交付,而是按行规延迟交付黄金。此时,如果黄金料商判断金价会跌,会等待金价下跌后再出手购买黄金。他们赌跌,但金价一直涨,于是崩了。
长期混迹于黄金市场的料商,对金价变动过度自信,成为大祸之源。
除了深圳水贝市场暴雷,深圳河对岸的香港,这两天也因为黄金上了热搜。
据每日经济新闻的报道,9月17日上午11时22分,香港九龙红磡鹤园东街1号富恒工业大厦一间打金工场的职员报案,称当日清晨5时许有约10个悍匪突然闯入工场,掠走了65公斤的金条、金砖及金粉,总值约接近6000万港元。
恍惚以为在看八九十年代的香港电影。时过境迁,但人们对财富的狂热,丝毫没变。
(免责声明:本文为叶檀财经据公开资料做出的客观分析,不构成投资建议,请勿以此作为投资依据。)
来源:叶檀工作室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