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次长春航展上,白帝战机的模型又展示出来了。这款战机,实际上是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旗下“中航环球文化”,打造的一款虚构空天战机,来自于一个科幻IP,叫做“南天门计划”。至少咱们是这么宣传的,让大家都别当真。
这次长春航展上,白帝战机的模型又展示出来了。这款战机,实际上是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旗下“中航环球文化”,打造的一款虚构空天战机,来自于一个科幻IP,叫做“南天门计划”。至少咱们是这么宣传的,让大家都别当真。
“南天门计划”最早在2018年珠海航展露面,当时展出的是“鸾鸟”空天母舰模型。后来一连串概念机逐步推出,包括玄女空天战机、白帝战机、承影战术机器人和狼蛛步行机甲。这些设定把神话元素和未来科技结合,设想了一个面对外星或地底硅基生命体的防御体系,时间线设定在2043年。把科幻叙事搬到军事展台上,这本身就是一种软实力展示。
不过说归说,都2025年了,说“南天门计划”只是单纯的娱乐项目,美国人恐怕第一个不答应。看这一年,又是多型六代机试飞,又是小行星防御计划启动,又是“军事航天部队”公开亮相大阅兵,连宣传都是“作为和平利用太空的新域新质力量”,你说中国人只是想象力丰富就完了?
再看白帝的设计,官方给出的参数很夸张:长度约24.6米,最大起飞重量近52吨,作战速度在大气层内可达4.8马赫,太空则标称更高数值。飞行布局采用鸭嘴式扁平机身与可变后掠翼,整体造型更像是“飞翼+机身融合”的混合体。这样的外形有利于降阻和隐身,但实现起来对材料和气动控制要求极高。
白帝被描述为兼具侦察、突防与打击能力的空天平台。它可以搭载电子战设备和对抗系统,能干扰敌方雷达,甚至具备“入侵”敌方网络的设想。武器上,设定中出现了电磁轨道炮与反卫星导弹,目标是高价值太空与地面资产。科幻设想夸张,但让人联想到未来战场更侧重信息与制天制电能力。
从战术协同角度看,白帝并非孤军作战。设定里它与玄女战机配合,形成侦察突防与火力打击的双机组合。一个负责探测与吸引防空注意力,另一个负责精准打击。这样的组合思路并不陌生,现代空战已经走向“多平台协同”的方向,只不过这里的协同延伸到了空天与网络空间。
虽然说,以上都只是科幻设定,但并不代表就没有现实中的战略含义。展出白帝战机的设想,有助于形成一种“未来战场思维”:那就是战争不仅限于地海空,而是延伸到近太空、通信与电磁空间。各国对未来战力的布局,早已把制天、制电放在核心位置。公开传播这种思维,有利于国家在国际话语场上争取先发优势,也能提醒国内产业把目光拓展到更宽广的技术领域。
白帝带来的不是简单的幻想,而是一次能促动产业、科研和公众三方参与的机会。未来若要把这一类想法转成现实,路径依旧是踏实的科研、严格的测试和稳健的产业化。到那时,科幻才会慢慢走进现实,而我们也能更理性地评判哪些值得期待,哪些需要更长时间去实现。
来源:一号哨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