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谁能想到啊。一个刚拿了世界冠军的中国男乒一哥,回国那一刻,机场里……全是陌生的脸。不是球迷。不是喊他名字的人。全是举着长焦和手机的代拍,像堵住水管的杂物一样,把出口挤得死死的。
谁能想到啊。一个刚拿了世界冠军的中国男乒一哥,回国那一刻,机场里……全是陌生的脸。不是球迷。不是喊他名字的人。全是举着长焦和手机的代拍,像堵住水管的杂物一样,把出口挤得死死的。
王楚钦。这个名字,今年在乒乓球圈火得不能再火。刚拿了WTT澳门冠军,男单冠军。其实说实话,那会儿直播的时候,我和朋友在家边吃泡面边看。打赢最后一球,他咬了下嘴唇,把球拍一扔,笑得像刚考完试的小孩。那种松了一口气的表情,太真实了。结果第二天一早,热搜全是他。
但机场那天晚上,气氛完全不一样。甚至有点诡异。
01
王楚钦小时候其实一点都不出挑。说白了,小时候的他,和我楼下那帮爱踢球的小孩,没啥区别。北京土著,爸妈普通上班族。小学那会儿,个子高,手脚长,老师说他跑得快,推荐去打乒乓球。结果被教练一撇嘴,说胳膊长,动作太死板。差点没被刷下来。
他那个性子吧,说难听点,挺轴的。输了球不服气,回家自己拆了球拍,非得研究弹道;下雪天还要去室外练步伐,冻得手指直哆嗦。邻居大姐说过一句话:“你看那谁家小王,打球都打傻了吧,每天背着球包满楼乱窜。”
其实,那时候谁都没觉得他能打出来。太普通了。甚至有点木讷。和那些天赋型选手比起来,他像个苦力。训练结束不肯走,晚上自个儿偷偷摸摸在球馆里对着墙练发球。一次,教练回头路过,看见他一个人,汗水啪嗒啪嗒掉地上。没开灯,球馆黑得像后巷。他就一边盲打,一边嘟囔:“我得试试,明天不能再失误了。”
有时候命运就是这样。你以为它在跟你开玩笑,其实是憋着劲给你上一课。
02
等到进入国家队之后,王楚钦的日子才真正开始变得“有点意思”。刚进队那会儿,没人看好他。身边全是天才。樊振东,林高远,个个是冠军苗子。他打球,动作不花哨,打法也不新鲜。比赛输了,被教练当面批评,私底下还被老队员嘲笑“木头人”。
但有一场比赛,我印象太深。2019年世乒赛,王楚钦对阵日本的张本智和。前两局被打懵了,脸都白了。场边的镜头拉近,能看到他嘴角在抖,手在捏球拍。那种紧张,像第一次上讲台的学生。可他就是不认输。第三局开始,咬着牙一个球一个球打回来。每赢一分,他小声喊自己:“别怂……别怂啊。”
那天他赢了。全场都炸了。解说员喊破了嗓子。有人说他打得“像条疯狗”。我觉得不是。他更像是一块被命运按在地上摩擦的石头,终于蹦出来咬了命运一口。
后来,他越来越火。粉丝多了,采访多了,广告也多了。可奇怪的是,王楚钦总有点“不适应”。外面的人都羡慕他,说他是国乒新王。可你仔细看他领奖的时候,永远是那副表情:紧绷,甚至有点呆。
有一次,他在综艺节目上被问:“你觉得自己算偶像吗?”他愣了一下,摸了摸脑袋,说:“偶像?我就想把球打好。”
就是这样。太实诚,太倔,甚至有点不合时宜。
可也正是这种“呆拙”,让他在赛场上“一根筋”到极致。你说他不懂变通吧,关键时刻,靠的就是这种死磕到底的劲儿。冠军不是天上掉的,是用无数个无聊、重复、甚至无望的夜晚换来的。
03
再说回那天机场。9月15号晚上,北京。王楚钦刚下飞机。人还没完全缓过来,结果电梯口就被一群代拍堵住了。全是陌生的脸。举着手机,单反,灯光一通乱闪。没人喊他名字。没有球迷的尖叫。没有横幅。没有“王楚钦我爱你”。只有代拍们各自为阵。有人甚至为抢个好位置,差点打起来。
他就那么走着。身边跟着一个红头发的小兄弟,帮他挡了一下。可人太多了,根本挡不住。有人近距离怼着镜头拍他的脸。有人蹲在地上,举着相机卡卡猛按快门。那一瞬间,他有点懵。眼神飘了一下。像是没睡醒,又像是突然被人叫停的行人。
整个机场,只有机器的快门声。没有一句加油。
你说尴尬吗?其实更像是冷漠。明明是中国乒乓球的冠军。明明刚刚让无数人热血沸腾。可这一刻,他像个普通人。像个刚下班的工人,被一群人围着,却没人关心他到底累不累。王楚钦自己也没发火,也没抱怨。就是加快了脚步,头也不回地往外走。
有网友说:现在的代拍,比粉丝还多。球员回家都得提防。这哪是欢迎英雄回家啊?分明就是“货物”一样被围观、被记录。哪怕你是冠军,也不过是他们镜头里的素材,下一条热搜的“流量”。
有人说,真正的热爱,不是拿着相机把人堵住,而是让他有一口喘息的空间。
说真的,这几年体育越来越热闹。偶像化,流量,饭圈。乒乓球也不例外。可你冷静想想,王楚钦打球是为了什么?为国争光,就这么简单。不是为了被围拍。不是为了被消费。
那天机场的画面,我到现在还忘不了。王楚钦低着头,背着包。人群里挤来挤去,他像一条被困住的鱼,拼命往前游。可前面永远有人挡着。没有出口。
说到底,我们要的是一个怎样的英雄?是舞台中央的发光体,还是生活里的普通人?
王楚钦这一生,拿过冠军,跌过倒,哭过笑过。却总是用最倔强的方式,咬牙走到最后。
他是那个在黑暗球馆里盲打的少年,是赛场上死磕到底的“木头人”。但也是他,用沉默和行动教会大家一个残酷的真相:真正的尊重,不是围堵和消费,而是默默守护。
说实话,我也说不清什么才是对运动员最好的礼物。大概每个人都只能自己体会。也许,安静地看一场比赛,悄悄地为他加油,然后给他一点空间。不说再见,不说拥抱,只是让他好好走回家。
真正的热爱,不是表象的喧闹,而是本质的安静。
来源:专属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