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说起老李这个名字,在咱们黑龙江那片黑土地上,现在提起他来,村里人谁不竖大拇指?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小子,当了三年兵,本以为混个军功或者入个党啥的,能给回家镀层金,结果啥也没捞着,就那么灰头土脸退了伍。可谁成想,这哥们儿一回家,就钻进自家地里,愣是把那把锄头抡成了
说起老李这个名字,在咱们黑龙江那片黑土地上,现在提起他来,村里人谁不竖大拇指?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小子,当了三年兵,本以为混个军功或者入个党啥的,能给回家镀层金,结果啥也没捞着,就那么灰头土脸退了伍。可谁成想,这哥们儿一回家,就钻进自家地里,愣是把那把锄头抡成了摇钱树,现在摇身一变成了董事长,年头几十万的进账不说,还成了村里的顶梁柱。听起来像天上掉馅饼?其实不然,这事儿搁谁身上都得说一句,踏实干活儿,总有出头天。
老李家在黑龙江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子,家里几亩薄田,父母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他从小就跟着大人下地,十八岁那年,村里征兵,他二话不说就报了名。农村娃参军,本来就是条出路,出去见见世面,回来还能分个工作啥的。结果分到南方一个团,军营生活刚上手,就发现这部队不光是操练枪杆子,还得管后勤自给自足。每个连队后头都有一块菜地、温棚,还有十来亩大田,种的都是玉米,用来喂猪的。编制外头单拎出个生产班,就一两个兵,平时管管菜,照看玉米,春播秋收全连一起上,所以也不算太苦。
问题是,这活儿谁爱干?农村兵在家干够了农活儿,到部队还想再沾地?城里兵更别提了,碰都不想碰。老李倒好,自个儿主动站出来,说我去。指导员当时还挺意外,拍着胸脯说你干好了,有好处想着你。结果呢,老李就这么三年兵,三年全泡在地里。菜地管得绿油油的,大田玉米年年大丰收,全团后勤都传开了他的名头,后勤处长都知道这么个能干的兵。可部队那时候正从劳务转全训,训练尖子优先,入党立功的机会全给了战斗班的。老李呢?啥也没沾边儿。指导员觉得对不住他,帮着争了个复员名额,三年一到,就让他回家了。
回家后,老李没像其他战友那样,四处找工作或者进城打工。他就窝在村里,继续种地。凭着部队里攒下的那点儿经验,自家地块管得有模有样,收成稳当,收入也凑合。村里人那几年开始往外跑,进城务工的越来越多,地扔那儿没人管。老李瞅准机会,挨家挨户问,谁的地闲着就包下来。起初就几户,慢慢地越包越多,规模上来了。国家这几年推农业政策,补贴啥的雨点儿般落下来,老李也没闲着,琢磨着抱团干。他拉着村里几户有想法的,凑起来办了个专业合作社,专攻种养殖。手续一办,公司就注册了,他当了董事长。现在呢?年收入几十万起步,村里公认的首富,周边几个村都认识他。
这故事搁哪儿说都得让人琢磨琢磨,为什么老李能这么顺?说白了,就俩字:实诚。部队里他不挑活儿,别人躲的生产班,他抢着上。三年下来,没啥虚名,但手艺实打实练出来了。种地这事儿,看似简单,里面门道多着呢。选种、施肥、浇水、除虫,每一步都得掐着点儿来。老李在军营里就把这些摸透了,回家一用,立竿见影。别人退伍后想着一步登天,找个铁饭碗或者下海经商,结果呢?不少人折腾几年,兜里没几个钱,还不如老李在家刨食儿。
再说了,时代变了。以前退伍兵安置工作是铁板钉钉的事儿,现在市场化了,自己得找路子。老李没学历没关系,就凭一手农活儿,愣是闯出一片天。农业这行,当年被看扁,现在国家重视,政策一倾斜,机会就来了。合作社这模式,好就好在抱团取暖,小农户单干风险大,凑一块儿,分工明确,采购销售都省事儿。老李的种养殖公司,不光种玉米,还搞猪鸡啥的,产业链拉长了,抗风险能力强。年入几十万,听着多,但摊到村里人头上,就是实打实的例子:干一行爱一行,就能吃饱饭。
当然,老李这路子也不是人人能抄。农村背景是基础,没那底子,城里兵退伍后想种地?估计得从头学起,赔本儿是小事儿,关键是心气儿得跟得上。部队经历对他来说,是个加分项。军营里纪律严,时间紧,他学着高效干活儿,回家后管人带队,也得靠那股子劲头。村里人说,老李不爱吹牛,事儿办成了再说。董事长这帽子戴着,底下还是得起早贪黑,地里的事儿没人替。
想想看,当年那批战友,现在散落各地。有的进了国企,朝九晚五,工资稳定但涨头有限;有的下海了,风光几年,经济一波动就栽跟头;还有的继续务农,但没老李这么会转弯,日子过得马马虎虎。老李的例子,就告诉大家,路子千条百条,关键看你抓不抓得住自家那点儿长处。他没立功没入党,部队里没留下啥痕迹,但那三年地没白种,成了他后半辈子的本钱。
来源:烟寒若雨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