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出品大型创新粤剧《决战之燎原》国庆开演!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0 14:27 1

摘要:由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出品,深圳市粤剧团倾力打造的大型创新粤剧《决战之燎原》,将于10月4日至6日在深圳保利剧院连演3场。该剧通过“戏曲+网游+科技”跨界合作,将传统戏曲与数字文娱巧妙融合,不仅是一场文化传承与科技共振的戏曲盛宴,更展现出鹏

由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出品,深圳市粤剧团倾力打造的大型创新粤剧《决战之燎原》,将于10月4日至6日在深圳保利剧院连演3场。该剧通过“戏曲+网游+科技”跨界合作,将传统戏曲与数字文娱巧妙融合,不仅是一场文化传承与科技共振的戏曲盛宴,更展现出鹏城文化创新的蓬勃生命力。

粤剧是独具岭南文化特色的综合性艺术形式,通过舞台设计、唱念做打及华美服饰等共同营造出精彩纷呈的戏剧世界。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当粤剧与年轻的深圳相遇,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决战之燎原》诞生于深圳,并非偶然。 深圳是因改革而生、因创新而兴的年轻城市。一直以来,深圳市委、市政府对文艺精品创作高度重视,从顶层设计到体制机制创新,文艺人才队伍建设,从改革攻坚到推广扶持,为文艺精品创作营造一流环境。

深圳不遗余力推动粤剧艺术的传承与发展,用粤剧讲好深圳故事,让这枚“南国红豆”绽放华彩。作为深圳市唯一的国有专业戏曲院团,前身成立于1956年的深圳市粤剧团,曾诞生了《驼哥的旗》《风雪夜归人》等屡获国家级奖项的精品力作。去年新团长彭庆华上任以来,带领粤剧团始终围绕守正与创新这两个核心命题,以戏带团,以戏立团,用优秀的作品来实现剧团的成长和发展,《决战之燎原》就是其中的硕果。

该剧由深圳市粤剧团与金山集团旗下企业西山居强强联合,将网游和粤剧进行创新表达,体现了深圳“守正创新”的城市基因。

在彭庆华看来,这部戏的“守正”,就是守护粤剧作为一门独立戏曲艺术的“根”与“魂”。坚守传统表演程式和美学规范,传承和保护粤剧独特的艺术语言以及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决战之燎原》的可贵之处,在于始终把握‘戏以曲传’的根本——所有创新都服务于戏曲本体。”

该剧的导演韩剑英是业内资深人士,其执导的作品多次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文华导演奖、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等大奖。他表示,从游戏到戏曲,《决战之燎原》创作的立足点在于,遵循戏曲创作的规律,“传统不守旧,创新不忘本”,最终让观众清晰感受到粤剧艺术的魅力。

粤剧是传统戏曲,属于古老的传统艺术;游戏是数字文娱,属于现代的流行科技。《决战之燎原》内容题材改编自深受欢迎的游戏故事,用传统戏曲“活化”现代游戏,实现古老与现代的碰撞,充分展示出戏曲与科技跨界融合的无限可能。

这种跨界融合的底气来自科技之城深圳蓬勃发展的游戏产业。近年来,深圳持续推动游戏产业高质量发展,成果斐然。正是对创新精神的持续追求和对文化产业的大力支持,催生出以《《黑神话:悟空》为代表的一系列“爆款”游戏。

深圳已成为拥有良好的游戏与动漫IP产业和创新发展沃土。截至2024年,深圳游戏产业收入已超1000亿元、占全国逾50%,培育出一批以腾讯为代表的龙头企业;深圳游戏产业不仅企业数量多,研发、运营能力也在全国处于领先位置。可以说,深圳自带的强大“游戏基因”为《决战之燎原》实现跨界融合,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彭庆华表示,在守正的基础上,《决战之燎原》积极探索创新表达。“这部戏不仅将网络游戏改编为粤剧曲目,更在表现形式上大胆突破。在选角上,角色高度还原游戏人物原型;在音乐结构上,整部戏除了采用几首传统粤剧曲牌之外,全新创作大量带有武侠风的曲调;在表演风格上,将粤剧的表演程式融入到剧情中;在舞美效果上,通过多元艺术手法融合与高科技舞台技术应用,让传统戏曲在视听觉呈现、叙事方式上更贴合当代观众审美。”

《决战之燎原》为传统戏曲的发展拓展出新的延伸空间,让粤剧借助网游用户焕发新生,同时让网游玩家、年轻观众通过粤剧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为呈现传统艺术与现代文化碰撞的突破之作,《决战之燎原》集结行业顶尖创作团队,从剧本打磨到舞台呈现的每一环都精益求精。

本剧由一级编剧欧舜执笔剧本,一级导演韩剑英坐镇执导;一级演奏员錞、作曲家@CSkywalke团队作为音乐设计,该团队曾参与游戏《黑神话:悟空》作曲;舞台呈现上,一级舞美设计刘鹏担任舞美设计指导,剧团优秀人才梁华忠出任舞美设计;一级灯光设计刘传龙担任灯光设计指导,剧团优秀人才劳同有出任灯光设计;一级舞美设计师李彦操刀服装设计,二级舞美设计张坤与常飞洋担任造型设计指导,剧团优秀人才钟宇飞担任造型设计;一级舞美设计鹿鸣负责道具设计,曾参与《指环王》三部曲的制景师NADA也加入道具团队;伍方忠担任音响设计,苏晋佑担任武打动作设计,香港著名漫画家黄玉郎为本剧创作主视觉素材,强大阵容为剧目品质“保驾护航”。

此外,该剧的艺术顾问团堪称“顶流天团”,引领剧作向上突破。包括两位“二度梅”获得者冯刚毅、欧凯明;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梅花奖”获得者丁凡;著名导演艺术家、国家一级导演王佳纳;著名粤剧、粤曲创作人陈锦荣等8位业内“大咖”倾情加入,确保本剧的艺术品质和艺术高度。

作为深圳市粤剧团培养起来的演员,已经78岁高龄的冯刚毅一直关注和支持粤剧团的发展。他对《决战之燎原》充满信心。“在深圳市政府各级领导的关怀支持下,深圳市粤剧团不断砥砺奋进。这部戏的团队年轻,有朝气,有闯劲。我相信在坚持传统与创新结合方面大有可为。”

《决战之燎原》取材自网游《剑网3》的《血战天策》,讲述唐朝“安史之乱”期间,天策府统领李承恩率部与狼牙军周旋,期间遭叛徒算计,天策府陷入危机。经历背叛、牺牲与重逢,最终李承恩重整旗鼓,集结各门派及江湖义士击溃狼牙军,收复天策府,彰显“长枪独守大唐魂”的忠义精神与江湖儿女的家国情怀。

粤剧讲述古代故事,有着先天优势。粤剧传统剧目超九成取材于古代故事,其故事内核、价值观念与戏曲的忠孝节义美学体系高度契合。

《决战之燎原》如何将这个唐朝故事讲出新意?导演韩剑英介绍,为增强故事的可看性与戏剧张力,该剧采用多线叙事结构。在“江湖不止刀光剑影,更有人间情义”核心主题下,主线是天策府与狼牙军的决战,展现的是家国大义;副线则是通过人物的情感多线并行,涵盖爱情纠葛、兄弟情的背叛离恨,以及反派也有一条相对独立的故事线,集中探讨对于背叛、抉择、生死、成长、爱情、人性的理解,深入挖掘人物内心世界,展现有血有肉的江湖儿女情。

“在创作剧本时,我一直思考粤剧与网游的关系,两者是一种‘共生’关系,这是创作的难点,也是动力”,一级编剧欧舜表示,这次创作用粤剧书写人物,用热血呼应精神,更多聚焦在时代与人的命运。何为英雄?何为家国?——当每个个体都成为守护信念的“星火”,便能聚成照亮人间的“燎原”之光。

美学体系的建构则成为这部戏另一大创新点。韩剑英介绍,这部戏在戏曲传承的基础上,将传统戏曲美学与网游风格有机结合,以“新古典武侠美学”为基调,融合中国传统戏曲元素与现代舞台技术。

该剧的舞美设计刘鹏是国家文华舞美奖单项奖获得者。他介绍,舞美设计除了坚持传统的“大写意、小写实”特点,营造空灵之境与审美意象之外,也将高科技融入舞台效果中,运用全新投影技术打造多媒体交互舞台,运用激光、光束矩阵等前沿技术。以写意手法塑造不同场景气质,借极致光影对比打造史诗感,化用游戏特效与氛围为舞台语言,兼具武侠与游戏视觉感。

从虚拟人设到舞台角色,如何实现还原?这是网游玩家与观众关注的焦点。《决战之燎原》在服道化方面通过设计理念转化、美学融合平衡等方式,实现在守正中突破。

据介绍,该剧的服装设计尽量在外观上还原游戏装扮,还原度达到90%以上。比如,剧中男主李承恩的盔甲,其用料和制作工艺,力求在高度还原的基础上,减轻重量,便于穿着,最大程度保障演员表演的灵活性。此外,剧中主要角色除了有一套高度还原游戏的戏服之外,还有一套具有粤剧戏曲特色且带有游戏风格的服装,化用粤剧服装传统纹样,以“门派”对应戏曲“行当”,构建视觉符号。

道具设计通过材质、制作技艺的巧妙运用,将粤剧的写意美学与网游IP的热血叙事熔铸为统一的舞台语言。比如,兵器的材质和制作工艺,便于戏曲演员武打的流畅性的同时又具有耐用性及安全性。正如道具设计师鹿鸣所说,这些道具不仅是戏剧动作的载体,更成为文化对话的媒介,观众在“跨次元”的沉浸体验中,触摸到粤剧艺术的文脉。

“燃”是这部剧的一大关键词,体现在《决战之燎原》的武打设计方面。武打设计结合粤剧南派武戏特点与传统武术、舞蹈美学,创造既真实又写意的武侠打斗场面。各门派武学特色可视化,大型战场场面采用群体武打编排配合多媒体效果。值得一提的是,粤剧南派武打独树一帜,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美学特色,融戏于武,诙谐生动,主打“硬桥硬马”与刚劲有力。

音乐唱腔设计在音乐张力以及感染力实现突破,以粤剧唱腔和广东音乐为基础,采用当下流行的游戏音乐配器方式,以国风国潮的编曲理念重塑粤剧唱腔,唱腔在传统戏曲韵味中融入新武侠、新粤曲概念;音响设计方面采用现场版“5.1声道环绕立体声”系统,实现声音的精准定位与流动,增强临场感;动效设计以“力、速、境” 为核心,通过声音艺术赋能武打场面,营造武侠氛围。

《决战之燎原》通过二次元游戏与戏曲艺术的跨界融合,催生出一套打破“次元壁”的文化范式。这种创新绝非简单嫁接,是技术与艺术的深度共融,也是从叙事方式到美学体系的重构与创新。

《决战之燎原》是深圳市粤剧团“正青春”的生动缩影。该剧的演职团队是一支朝气蓬勃、年轻活泼的队伍,平均年龄30岁。演员中年纪最大的60岁,来自粤剧团返聘的演员岑运健建,年纪最小的14岁,是粤剧学生张沥行。

剧中的两大角色——天策府统领李承恩以及七秀坊侠女“燕秀”小七由彭庆华、李嘉宜领衔演绎。国家一级演员彭庆华生于1976年,师从粤剧表演艺术家丁凡、欧凯明,第三十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新世纪之星”、“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获得者,入选“2023年全国戏曲表演领军人才培养计划”。他曾参演过数十部、数百场剧目及粤剧电影的表演,功底扎实,将咏春拳法融入戏曲,形成极具自我特色、刚柔并济的舞台表演风格。

国家一级演员李嘉宜生于1989年,33岁就摘取中国戏剧“梅花奖”。她师承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丁凡和蒋文端,艺从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二度梅”获得者欧凯明。她的扮相秀丽柔美,唱腔甜润婉转,风格鲜明,是青年粤剧演员的“佼佼者”。

两朵“梅花”齐绽放,星光璀璨。他们联袂出演,不仅以深厚的表演功底与舞台张力,为剧目注入独特的青春魅力,更展现出粤剧艺术的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此外,深圳市粤剧团此次也与广东艺术职业学院开启校企合作新模式,精选部分学生参与排练工作。学生们在专业编导的指导下,全程参与舞台编排、角色塑造等实操环节,既将课堂所学转化为实践能力,也为剧团注入了青春活力,实现了艺术传承与人才培养的双向赋能。

彭庆华表示,整部戏的青春气息,既得益于深圳市粤剧团近70年发展历程的深厚积淀,也离不开深圳的创新精神。“相信这群年轻人能证明,传统戏曲不仅能活下来,还能活得精彩。”

《决战之燎原》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巧妙融合,未演先热。售票消息一经发布,戏迷、玩家奔走相告,引发网友热烈关注,不少人留言表示 “已备好手速和网速,坐等开票”,足见这场跨界之作的超高期待度。

8月28日晚10点,该剧在“保利票务”小程序、大麦、猫眼等票务平台同步开售,十分火爆,。尤其是中秋特别场于8月29日开售后15分钟内售出600多张门票。目前已售出三场票房的60%,高价位剩余不到30%,特等票(780元)仅剩余22%。这证明传统戏曲粤剧与网游的融合之路得到市场的认可。

记者了解到,根据对此次演出购票者的“画像”,除了广东省内的观众之外,还有来自广西省、辽宁省、黑龙江以及上海、北京等省市的观众。在购票者当中,年轻观众占多数。

来自上海90后的观众暮雪,在第一时间抢到票。她告诉记者,自己不仅是粤剧“拥趸”,也是《剑网3》的资深玩家。“包括我在内的很多朋友都抢到票,游戏与戏曲的跨界融合比较少见,大家都对这部戏充满期待。”

彭庆华表示,这次售票超出预期。“以往粤剧售票需时数月,但这部戏销售火爆。开票仅15分钟,就售出20万,不仅打破深圳市粤剧团售票记录,而且在全国戏曲行业里也实属少见。这背后也折射出当传统粤剧遇到创新表达,当戏曲与科技的结合,便焕发惊人的票房号召力。”

当《决战之燎原》的粤剧唱腔与网游的奇幻场景相遇,不仅让本土文化在数字时代焕发出别样光彩,更将深圳“敢闯敢试、兼容并蓄”的城市特质深植人心。

此次粤剧与网游的跨界携手,为深圳文旅发展开辟了全新赛道。《决战之燎原》三场演出在国庆假期推出,为了让更多观众以及外地游客以轻松、有趣的方式走进传统文化,每场演出前,深圳市粤剧团在剧院大堂将推出“大唐集市”游园会,推广传统文化。

集市将安排首届央视《中国国宝大会》全国选手、现象级国产游戏《黑神话•悟空》画师之一、《神魔》《诛仙印象》电子杂志主编、资深网络音乐人,及一众身着游戏角色服装和唐制汉服的NPC与观众互动,设置寻找彩蛋、制作香囊、翻茶牌,传统文化问答等游戏环节。同时设置官方周边摊位,售卖《决战之燎原》的特色周边,为二次元爱好者、国风玩家和传统戏迷打造一场集观剧、游玩、收藏于一体的文化盛宴。

此外,活动还将推出《决战之燎原》专属限定周边,如限量版《“决战之燎原”纪事录》采用实体设定集与电子资料库相结合的方式,后续巡演内容会不断更新到电子资料库,让玩家和剧目共成长。定制款的知名漫画家绘制的明信片、海报等,兼具收藏价值与趣味性。10月6日恰逢中秋节,将在集市中设置中秋特别活动,带给观众新奇的体验。

据介绍,《决战之燎原》积极通过多媒体传播方式吸引观众。今年8月,《决战之燎原》推广曲歌《战八方》亮相上海,迅速“出圈”。《战八方》不仅以大气恢弘的旋律牢牢抓住观众,更凭硬核专业功底将粤剧“唱念做打”的技艺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此外,彭庆华团长携手多位戏曲演员,以京昆粤川四大剧种融合演绎《四海同歌》,展示不同剧种的风貌;与知名歌唱家龚琳娜跨界合作演唱《时间会证明狂的忐忑》,从线上到线下,从剧场到云端,实现传播破壁。

一座城、一群人、一个团,一部戏。作为深圳文艺院团的一面旗帜,深圳市粤剧团秉承“精雕细琢铸精品,崇德尚艺塑人才”宗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力争将粤剧《决战之燎原》打造成为一部集粤剧艺术、武侠精神与高科技视觉效果于一体的“深圳出品”文艺精品。

来源:i游深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