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陕西咸阳的乾陵朱雀门外,61尊独特的石人群像静静伫立,历经1300多年的岁月洗礼,依旧默默守护着唐高宗李治与女皇武则天的合葬墓。这些石像雕刻的是当时臣服于大唐的周边国家和民族的首领或使臣,石像背后还清晰地刻有国名和官职,是唐朝盛世“万国来朝”的生动见证 。然
在陕西咸阳的乾陵朱雀门外,61尊独特的石人群像静静伫立,历经1300多年的岁月洗礼,依旧默默守护着唐高宗李治与女皇武则天的合葬墓。这些石像雕刻的是当时臣服于大唐的周边国家和民族的首领或使臣,石像背后还清晰地刻有国名和官职,是唐朝盛世“万国来朝”的生动见证 。然而,令人疑惑的是,所有石像都齐刷刷地没有头颅,只剩下光秃秃的颈部断面,这个谜题困扰了无数考古学家和历史爱好者数百年。
专家们对石像头部缺失的原因进行了诸多猜测,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
地震说:明朝嘉靖年间,关中发生了一次大地震,震级可能高达8 - 11级,乾陵距震中较近,震感强烈。石人的颈部相对纤细,在强烈的地震晃动下,应力集中在颈部,导致石人的颈部断裂,头部掉落。就像华县大地震,波及范围广,破坏力巨大,乾陵很可能在这次地震中受损。
战争损毁说:唐朝之后,中原历经多次战乱,如五代十国时期,各方势力纷争不断,乾陵周边可能成为战场。在战争中,这些石像可能被当作攻击目标或受到战火波及,导致头部缺失。
自然风化说:长时间的风吹雨打、日晒雨淋以及寒暑交替等自然因素,会使石质逐渐风化、剥蚀。石人颈部的材质在长期的自然侵蚀下,变得脆弱不堪,最终无法承受头部的重量,导致头部掉落。
人为破坏说:在历史的某些时期,出于政治、宗教或其他原因,有人故意对这些石人进行破坏,将其头部损毁。比如在改朝换代或文化变革时,新的统治者可能出于某种目的,下令毁坏前代的象征物;也有可能是当地百姓因迷信等原因对石像进行了破坏 。
1971年,陕西当地的两个农民在田间劳作时,其中一人手中的铲子突然碰到了一个坚硬的东西。两人连挖带铲,最后竟掘出了一个年代久远、却精心雕刻的石质头像。那时的陕西,人们文物保护意识较强,两位农民忙不迭地抱着石像,将其送到了县里的文物保管局。保管局的专家们看到头像后,觉得材质和年代十分眼熟,联想到乾陵的无头石像,又惊又喜。他们带着头像奔赴乾陵,和东西两侧61尊无头石像逐一比对后,果真发现它和其中一具刚好严密吻合。这一发现证实了无头石像并非原本就没有头,而是头部受到了外在因素的影响而“剥离”。
专家们认为地震说的可能性最大。六十一藩臣石像制作年代过于久远,制作工艺相对现代工艺更为粗糙,受力点不均匀,纤细的脖颈难以承受地震的力量,因此大部分石像在地震中被迫“枭首”,也有一部分石像的身子分崩离析。而那场地震,极有可能就是明朝嘉靖年间的“嘉靖大地震”。不过,由于部分无头石像的断面似乎有人为损坏的痕迹,专家们认为并非所有石像都在地震中受到了破坏,还有一部分或许毁于明末清初的战争之中。
来源:夕阳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