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面包店粗暴销毁当天未售出面包 法律应该出手干预吗?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0 02:48 1

摘要:当天未能售出的面包,绝不在闭店前打折销售,更遑论免费送人了,甚至还要喷上消毒水防止被人捡走——今年9月13日,一条网络热门视频显示,上海万象城内一家面包店店员将一筐筐面包直接丢进垃圾袋,其中包括40元一个的树莓奶酥吐司等「轻奢级」贵价产品。

当天未能售出的面包,绝不在闭店前打折销售,更遑论免费送人了,甚至还要喷上消毒水防止被人捡走——今年9月13日,一条网络热门视频显示,上海万象城内一家面包店店员将一筐筐面包直接丢进垃圾袋,其中包括40元一个的树莓奶酥吐司等「轻奢级」贵价产品。

有店员表示,虽内心也为浪费食物的做法感到惋惜,但这是店里的规定,不得不遵守。

这一做法,让一些网友立刻联想到了「资本家宁可把牛奶倒进河里也不发给穷人」的故事,但也有为商家辩护的声音。有网友分享道,自己见过极个别爱贪小便宜的顾客,故意在临近闭店时阻拦其他消费者选购产品,方便自己在关门前卡点低价捡漏。还有从业者认为,企业为了强调产品「只卖当天」的优势、维持高端品牌溢价而坚持不打折,也是一种企业自主经营的理性选择。

这种主张甚至还有经济学依据:

学者Claire Beswick 针对美国食品超市 Woolworths Food 的研究发现,当消费者面对满满当当的货架时,更容易产生从中取下一件商品的冲动。

大家逛超市时也不妨留意一下自己的消费决策:琳琅满目的货架或许更能吸引人去挑选,而如果冰块上只卧着可怜巴巴的几条鱼、冷藏柜中只有七零八落几捆蔬菜,反而会疑心这是挑剩下的,没有去一看究竟的冲动。

这一点,对零售从业者而言并不是秘密,商家会利用这一心理,过量囤积商品,刺激顾客消费,即便会因倒掉多余的商品而承受损失,但销售额的增长足以覆盖这一浪费带来的成本。

但是,从更广泛的社会利益角度进行衡量,就不能只看到某个企业的自己的经济账,也要通盘考虑粮食安全和环境保护问题。企业经营的自主权,更要建立在遵守法律的基础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第十二条,超市、商场等食品经营者应当对其经营的食品加强日常检查,对临近保质期的食品分类管理,作特别标示或者集中陈列出售。对于拒绝折价处理临期产品、直接采取简单粗暴丢弃手段的经营者,当地市场监管部门有理由介入。

除了采取法律手段制裁之外,引导企业将临期但仍然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进行捐赠,也是世界范围内被证明可行的一种解决方案。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一些国家发现,除了对浪费食品的企业进行处罚外,还可以从疏与堵结合,在引导捐赠食物方面下功夫,让冲动购买或者过度囤货导致积压的食物可以流入「食物银行」,赠送给无家可归者、低收入弱势群体等,避免浪费的同时发展慈善事业。

有统计数据显示,美国佛蒙特州推行的 《通用回收法案》生效之后,食物捐赠量在 2015 - 16 年间实现了 40% 增长,主要增长点正是过去大量丢弃临期产品的超市和餐饮店。

近年来,在我国一些城市,也出现了建设此类食物银行的积极尝试,避免浪费的同时促进福利事业发展。

避免食品浪费,需要的不仅是餐桌上的光盘行动。餐饮浪费表现为对食品、食物、粮食的浪费,涉及食用、销售、加工、储运、收获等多个环节。

以食物浪费大国美国作为参照,当地自然资源保护协会曾经发布过一份报告,统计食物浪费具体发生在哪个环节。报告表明,在田间地头、制作加工、运输和零售阶段发生的浪费,占比接近 40%,相当一部分浪费发生在餐桌之外。我国反食品浪费法相对而言比较年轻,2021 年才宣告施行,在执行落地的过程中,也不妨多结合世界经验,避免走上浪费大国的老路。

从引发公众热议的「扔面包」事件出发,尝试找到一条平衡商业逻辑和社会效益的路径,此次新闻事件,或许可以成为推动各界采取行动的新契机。

来源:小模型数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