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四行仓库保卫战是什么样的?谢晋元死得太憋屈了!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19 20:50 1

摘要:1937年的淞沪会战,血溅肉飞,中国军队每小时阵亡数以千计,其悲壮程度,为古今中外有史以来抵御外敌之罕见,而在这场会战中,最为悲壮的一幕,当属四行仓库保卫战。

1937年的淞沪会战,血溅肉飞,中国军队每小时阵亡数以千计,其悲壮程度,为古今中外有史以来抵御外敌之罕见,而在这场会战中,最为悲壮的一幕,当属四行仓库保卫战。

近些年来,有许多优秀的影视、文学作品,将四行仓库保卫战的过程重现在世人眼前,其中有大部分作品强加了“滤镜”,并未将这场血战说清楚。那么,真实的四行仓库保卫战究竟是怎样的呢?

在“8·13”淞沪会战进行到9月21日时,中国军队伤亡已达到2/3,不得不全线停止进攻,转为防御,进行撤退。

9月26日,为掩护主力安全转移,第八十八师五二四团一营官兵在副团长谢晋元指挥下,奉命阻敌。

当晚,谢晋元在顺利完成掩护任务后,不愿撤离日夜奋战的战场,没有率部随主力向后转移。

硝烟和焦土,鲜血和尸体,激励了谢晋元杀敌复仇的满腔热血,他决定留下来,坚持战斗,做最后的牺牲。

谢晋元把部队带到了四行仓库大楼。

大楼位于苏州河畔,是一座钢筋水泥结构的七层建筑,墙厚楼高,易守难攻。

这里曾是八十八师司令部所在地,储有较多的弹药和粮水,有利于长时间固守,仓库的东、南两面是外国租界,西边和北边是中国地界,已被日军占领。

谢晋元所率一营官兵,对外号称800人,实际上只有450余人。然而,他们不畏强敌,就在这座孤楼上演出了八一三淞沪会战中最为悲壮的一幕。

谢晋元下令立即赶修大楼防御工事。他们在窗户口堆好沙袋,在楼顶上架上高射机枪,集中兵力防守大楼的左右两翼。

第二天凌晨,日军发现了四行仓库大楼内的中国守军,不禁大吃一惊。当天正午,日军重兵对四行仓库发起猛烈攻击。

谢晋元带头书写遗嘱,用自己必死决心感召部下。他还深情地对全体官兵说:

“我们是中华民族的子孙,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我们存在一天,决与倭寇拼命到底。”

450余人众志成城,迎头猛击来犯日军。激战三个多小时,打死打伤日军数十人。

这时,在苏州河南岸租界观战的上海民众,看到谢晋元部英勇善战,日军狼狈败窜,无不拍手叫好。大家同仇敌忾,激昂振奋,纷纷向四行仓库大楼挥手致意。

28日,日军两名士兵偷爬仓库大楼。谢晋元眼疾手快,突然一个箭步跃上去,一手卡死其中一人,然后回身一拳,将另一个日军打落在地。

这天,上海市商会的女童子军杨惠敏,冒着生命危险,潜入四行仓库,送来一面国旗。谢晋元下令将它高高升起在大楼顶上。自从日军占领上海市区后,到处都是日本的太阳旗,唯有四行仓库大楼上的中国国旗仍在飘扬。租界的民众看见此情此景,不禁欢声雷动,不少人流下了激动的热泪。

29日,日军以坦克为先导,大批步兵再次猛扑四行仓库。谢晋元下令镇定待战,当日军逼近大楼时,突然实行齐射。大量投掷手榴弹。一时间,喊杀声、枪炮声震耳,日军死伤甚众。

30日凌晨,日军又一次发动进攻。他们在邻近的楼房顶上架起机枪,疯狂扫射,又在国庆路上设炮十余门,加紧轰击;步兵则分两路进行夹攻。

谢晋元率部居高临下,多方应敌,又一次给日军以有力的还击。战斗从白天一直持续到晚上,日军始终无法攻入仓库大楼。

在连续四天的血战中,谢晋元率领数百孤军顽强抗击日军的进攻,打死日军百余名,取得了可观的战果。自己亦付出十余人牺牲、三十多人受伤的代价。

在杀敌报国的日子里,谢晋元曾作诗自励:

勇敢杀敌八百兵,

抗敌豪情以诗鸣;

谁怜爱国千行泪,

说到倭奴气不平。

谢晋元率部孤军抗战的消息,迅速传遍了祖国各地,受到广泛的支持和敬仰。上海各界群众,连日箪食壶浆,但苦于交通阻绝,无法送入。

国际舆论对此爱国壮举,也表示同情和赞许。上海公共租界当局同时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害怕战争危及租界安全,表示愿意帮助他们安全撤退,谢晋元和他的部下决心以死报国,他们的回答是:“身可死,枪不可离。未奉命令,虽死不退。”

租界当局见此情形,转而电请国民政府命令谢晋元撤退。

30日,八十八师参谋长张柏亭用电话将蒋介石的撤退命令转达四行仓库。

次日凌晨,日军开始用三寸口径的平射炮轰击仓库大楼,并派飞机进行轰炸。谢晋元率全体官兵挥泪撤退。在三挺机枪的掩护下,将士们敏捷地冲出大楼,由新垃圾桥退入租界。谢晋元自己最后一个离开仓库阵地。

谢晋元率部在四行仓库的壮举震撼了全国人心,国民政府为表扬他的忠勇功勋,特授予青天白日勋章,又电命升其为中校团长。

上海人民更是敬仰他,夹道欢迎他率部进入租界。“抗日英雄万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口号声此起彼伏。

官兵们虽连日苦战,但个个精神饱满,迈着雄健的步伐,经跑马厅来到了胶州路兵房,在这里开始了长时间的孤军营生活。

谢晋元原想退入租界后,即可由沪西方向归队,继续与日军作战。不料租界当局收缴了他们的武器,剥夺了他们的自由“始知已陷入黑暗深渊”。

孤军营占地数十亩,地面坑坑洼洼,垃圾满地,住房十分简陋。营地四周高架铁网,由白俄士兵担任岗哨。谢晋元和他的部下只能在铁丝网内活动,实际上,这是一个俘虏营。

谢晋元绝不怕战场上的炮火硝烟,但是,漫长的孤营生活将是对他更加严峻的考验。真金不怕火炼。他意志坚韧,在逆境中更显英雄本色。他把孤营生活当成另一种形式的战斗,要通过自己的言行,“使友邦从我们身上看出中国军人之气概,从此认识中国的真精神。”来到孤营的第二天,他就接见了中外记者,表示“我们与倭寇誓不两立,我们存在一天,决与倭寇拼命到底。”

在艰难的孤营生活中,谢晋元严于律己。事事处处为部下作楷模。因为行动失去了自由,他便刻苦自励,手不释卷地学了,自研英、法等国文字。虽身离战场,但他仍然关切着抗战形势的发展,曾经终日绝食,用以激扬上海人民的抗战情绪。对于未来,他充满希望,坚持每天锻炼身体,养精蓄锐,以待光明来临。

谢晋元督率部下,在孤营内励精图治。他亲自订教育、体育、生产各项计划,自办孤军伙食,开办肥皂、线袜生产工场,他治军尚严,领着士兵一如往日,经常习武上操,生活得井井有条。为激发官兵的爱国热情,坚持每天都举行精神升旗典礼。他带头西向敬礼,礼毕肃立唱国歌,表现了他对中华民族的无限忠诚。

1938年8月,谢晋元为纪念八一一出师和八一三抗战一周年,向租界当局提出要在孤营内挂国旗,租界当局阻挠不允。

8月11日晨,中国国旗在孤营内升了起来,租界当局恼羞成怒,派白俄士兵冲入孤营抢旗逞凶。谢晋元率领手无寸铁的孤军奋起肉搏,有三位士兵为保卫国旗而牺牲,一百多人被殴伤。国旗被夺走,孤军立即绝食抗议。

第二天,租界当局又将谢晋元等十余名官兵移至外滩白俄兵司令部幽禁。全体孤军继续坚持绝食斗争。孤军的斗争得到全国人民的坚决支持和声援。

8月13日,中国共产党在汉口出版的机关刊物《群众》周刊发表文章,“向羁留在沪坚持奋斗的八百壮士致诚挚慰问之意。”上海各界群众团体纷纷向租界当局抗议和交涉。租界当局被迫让步,郑重送回国旗,抚恤死难人员。

10月7日,谢晋元等人回到孤营,孤军终于获得斗争的胜利。

谢晋元对租界当局的无理限制和虐待十分愤慨。他在日记中写道:“弱国国民处处受人欺侮,不流血,不抗战,等待何时?”

他不断与租界当局交涉,要求公正合法的待遇。

他说:“人生有比生命更重要者,辄为吾人之人格与精神,生活之苦非所欲计较,但求合法之待遇。”

他反复要求租界当局履行当初许下的诺言,恢复他们的自由。但租借政府慑于日本帝国主义的淫威,以有碍国际关系为借口,一直蛮横拒绝。

随着上海形势的不断变化,日伪政权开始对谢晋元进行威逼利诱,企图使他变节。但他毫不动摇。

1939年9月,谢晋元在艰难的时刻写信给自己的父母说:

“敌人劫夺男之企图,据最近消息势在必得。敌曾向租界当局要求引渡未果,但野心仍不死。且有‘不惜任何代价,必将谢团长劫到虹口敌军根据地,只要谢团长答应合作,任何位置均可给予’,云云……大丈夫光明而生,亦必光明磊落而死。男对死生之义,求仁得仁,泰山鸿毛之旨熟虑之矣!”

敌人见诱降不成,便策划对他下毒手。1941年4月24日清晨5时许,谢晋元带领部下正在做早操,突有郝鼎诚等四名叛兵,从谢晋元背后包围袭击。谢晋元头部胸部遭受重大打击,流出大量的血,延至6时许,含恨去世。他死得很憋屈,他没有死在浴血杀日寇的战场上。

谢晋元殉国后,部下悲愤万分,恸哭不止,叛徒当场被抓获,受到严惩。噩耗传出,上海人民震惊至极。4月25日,举行遗体棺殓仪式,前往悼唁者达数十万之众。

国内外对此都十分关注,中外报刊纷纷报道消息,表示哀悼。国民政府于当年5月追赠他为陆军少将。解决后,上海市人民政府褒扬他“参加抗日,为国捐躯”,并为他重修坟墓。

来源:3C捕快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