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爆品,不是靠运气砸出来的“孤注一掷”,而是靠一套系统方法打磨出来的“长期战役”。在流量红利褪去的当下,还在靠一波流、打价格战的品牌,早已在市场淘汰赛中掉队。真正能穿越周期的,是那些能持续爆发、稳定盈利的大单品。
爆品,不是靠运气砸出来的“孤注一掷”,而是靠一套系统方法打磨出来的“长期战役”。在流量红利褪去的当下,还在靠一波流、打价格战的品牌,早已在市场淘汰赛中掉队。真正能穿越周期的,是那些能持续爆发、稳定盈利的大单品。
这篇文章,我会用一个更接地气、更通俗的方式,拆解我这几年服务品牌、操盘大单品过程中总结出的系统打法:包括爆品底层逻辑、核心卖点提炼、以及如何做爆品的持续运营。没有虚头巴脑的空话,只有对品牌人真有用的方法论。
很多人以为爆品就是“投点广告、找几个KOL带货”,但真正的爆品,是用户、品牌、渠道三方共同驱动的结果,缺一不可。
1)用户维度:为什么我愿意买?
用户买单,靠的是理性和感性双重驱动。
理性方面,产品得好用、易用、价格合理。比如润百颜的次抛精华,用“一次一支”的设计解决了污染、储存难的问题,用户一看就觉得靠谱。感性方面,要打动人心。花西子的雕花口红,就是把口红做成了“东方艺术品”,不仅好看,还能在社交平台上晒出来,满足了情绪价值。2)品牌维度:为什么我愿意推?
品牌推爆品,图的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
有利润空间;能体现品牌核心优势(技术、价值观);能带动其他产品销售,形成“引流—转化—复购”的闭环。比如珀莱雅的“双抗精华”,就是把“抗氧+抗糖”的品牌技术打成一个超级符号,用户一听就知道它主打什么。
3)渠道维度:为什么我愿意卖?
有利润(能赚)、有内容(能讲)、有特色(不撞款)。如果你的产品没有传播点、没有差异化,平台也不会给你资源,甚至不会上架。
想做爆品,第一步不是砸钱,而是找到那个能刺中用户痛点的“价值尖刀”。我总结了六步法,帮你提炼出真正打动人的核心卖点。
别问用户“你想要什么”,问他们“你在哪些场景下遇到哪些烦恼”。
比如做防晒产品,我们发现女生最烦“涂上像刷墙”,于是我们就打“水感清爽、防晒不厚重”,比“SPF50 PA+++”这种参数更有杀伤力。
调研方法推荐:
比如林清轩的“小金伞”被称为“精华级防晒”,它不是普通防晒霜,而是“防晒+抗皱”二合一,适配医美术后、极端环境等高敏场景。再加上实测数据、创始人亲测,才真正打动人。
别总盯着竞品有啥,不如看它“没有啥”。
比如大牌防晒虽有效但刺激,我们就打“温和猛药”概念,专盯医美后人群,切中市场空档。
用户记不住太多卖点,那你就说一句最打动他的。
比如:
完美日记蜜粉饼:“0粉感,24小时不暗沉!”小金伞防晒:“防晒+抗皱,一瓶顶两瓶!”这句话,不仅要有记忆点,还要能转发、能传播。
卖点聚焦:只讲一个点,讲透;人群聚焦:只打一个圈层,打深;场景聚焦:只讲一个痛点,讲细;资源聚焦:只投一个爆点,投狠。比如小金伞,全渠道只讲“防晒+抗皱”,从包装、广告语到展会布景,全是山茶花+小金伞IP,形成统一认知。
别凭感觉决定方向。
小范围测试广告文案,做A/B;盯数据漏斗,看哪一步掉人;看用户评论,找到优化点。爆品不是拍脑袋决定,是用数据一点点打磨出来的。
爆品不是卖一次,而是要“年年卖、次次爆”,这就要靠系统打法。
比如珀莱雅“早C晚A”系列就靠这套打法,从原料、医生到达人,构建了完整信任链条。
不是堆量,而是定向打。
小红书种草:场景+痛点+真实故事;短视频平台:开箱、测评、挑战赛;博主分层:头部做声量,腰部做转化,素人做口碑。用户越来越为情绪买单。比如SK-II的#改写命运#,让护肤品变成一种女性自我表达的方式。
品牌要从“产品功能”走向“情感共鸣”,从“卖点”变成“立场”。
邀请用户做内容共创;推动用户打卡挑战;奖励真实好评,形成正向循环。一个成功的大单品,从来不是靠“投对了几条广告”,而是靠一整套产品、内容、渠道、用户的协同作战。
真正的爆品,能穿越平台规则变迁、市场风口更替,持续为品牌创造价值。它不是一次性打火机,而是长期燃烧的引擎。
如果你也想打造长期稳定的大单品,记住一句话:
“爆品不是奇迹,而是方法。”
把握用户洞察、打磨产品差异、聚焦传播资源、建立营销闭环,你也可以把一个产品,做成品牌的护城河。
来源:老闫侃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