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形式主义的闹剧,到底还要持续多久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4-17 09:19 1

摘要:清晨,阳光穿过窗户,洒落在办公桌上,这本该是我俩活力满满,穿梭于各部门协调工作的好时候。可领导一阵风似的走进办公室,下达紧急指令:本周不仅要完成日常工作方案,还得配合一级分行开展多项整改计划,针对近期上级检查指出的问题,形成专项研究报告。从办公用品采购整改,要

曾几何时,工作简单纯粹,按部就班就能收获满满成就感。

可自从我和同事加入四大行某二级分支行综合管理部,我俩仿佛误入了一场荒诞离奇的闹剧。

行政、党宣、后勤、群团等各项工作,如汹涌潮水般向我们扑来,在形式主义的漩涡里,每天都晕头转向

下面,我复盘这“精彩纷呈”的一周。

周一:难产

清晨,阳光穿过窗户,洒落在办公桌上,这本该是我俩活力满满,穿梭于各部门协调工作的好时候。可领导一阵风似的走进办公室,下达紧急指令:本周不仅要完成日常工作方案,还得配合一级分行开展多项整改计划,针对近期上级检查指出的问题,形成专项研究报告。从办公用品采购整改,要求打造智能化、数字化采购流程,到党建宣传方案细化,融入当下热门的新媒体传播理念,再到食堂运营优化方案,考虑引入营养搭配系统和无人结算技术,每项工作都得制定详尽的未来三年规划。

我和同事对着空白文档,头皮发麻,抓耳挠腮,绞尽脑汁堆砌专业术语,构建各种复杂模型。一会儿研究行业内前沿的采购管理理论,一会儿学习先进的党建宣传案例,感觉不是在处理日常琐事,而是在策划拯救宇宙的行动。与此同时,部门工作群消息像炸开了锅,这个同事问文件格式,那个同事要数据资料,我俩刚回完这条,又弹出那条,连喝口水的空闲都没有。我负责梳理思路,同事负责打字记录,两人忙得不可开交。

周二:瞎忙

熬过了周一方案的“折磨”,周二新任务排山倒海般接踵而至。我们要组织同事参加各项工作规范的培训,涵盖文件管理的新规范、物资盘点的新要求以及车队调度的新流程,还要收集各部门对整改方案的反馈,协调推进整改工作。

我一边忙着准备培训资料,制作PPT、准备典型案例和测试题,一边紧盯手机回复群里的各种消息,连上厕所时手机都不敢离手。同事则负责联系培训场地、通知参与人员。培训会上,我口若悬河,讲解文件收发从登记到归档的全流程、物资管理从入库到出库的注意事项、车队调度从派车到结算的操作要点,同事在一旁帮忙播放PPT、分发资料。同事们表面听得认真,眼神里却透露出无奈。

培训刚结束,我俩又马不停蹄地去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工作矛盾。业务部门抱怨后勤保障不及时,后勤部门吐槽业务部门要求不合理,我俩夹在中间,充当“和事佬”,一天下来,忙得晕头转向,却似乎没做成什么实质性工作。

周三:表忠

周三一大早,为了证明对工作的无限热忱,我和同事开启“疯狂输出”模式。写报告、发邮件,阐述综合管理工作对银行发展的重大意义,从提升运营效率到优化服务质量,从强化内部管理到塑造品牌形象,汇报为推动各项整改付出的努力,包括加班加点查阅资料、反复沟通协调各方。把我俩描绘成一对为银行事业披荆斩棘的“超级战士”。

为了突出成效,我们堆砌各种数据、案例,引用行业报告数据、借鉴优秀银行经验。即便如此,群里的消息依旧像雪花般飞来,一会儿是领导询问整改进度,一会儿是同事请求支援,时刻“提醒”我们不能有丝毫懈怠。

周四:作秀

周四,各项工作还没真正落地,却先要证明“已经在行动”。我负责拍照片录视频,向领导汇报“工作进展”。明明还在办公室为找素材焦头烂额,却要营造出一副风风火火、四处奔波落实整改的假象。为了让素材看起来丰富,甚至虚构工作中的“小插曲”,差点就说在采购办公用品时遭遇“商业间谍”了。

为了拍摄食堂运营优化的素材,我在食堂摆拍工作人员使用新设备的场景;为了展示党建宣传工作推进,同事帮忙PS一些活动现场照片。我一边忙着作秀,一边还要回复群里领导和同事的各种问询,解释照片中的细节,分身乏术。同事则负责整理素材、撰写文字说明,配合我完成这场“表演”。

周五:实干

经过前四天的折腾,周五我俩才终于有机会开展实质性工作。我负责盘点库存物资,对每一件物品进行扫码登记,核对数量、规格和保质期;同事负责安排食堂采购,不仅要对比多家供应商的价格和质量,还要考虑食品安全和营养搭配。此外,我们一起推进宣传活动落地,从场地布置到人员安排,每一个环节都亲力亲为。

望着堆积如山的文件和待办事项,我俩感觉像孤独的战士,在形式主义的枪林弹雨中艰难前行。即便如此,群里的消息依然不断打扰,我们只能抽空回复,努力在各种任务中找到平衡。

周六:复盘

本以为周五忙完,一周工作就能画上句号,没想到周六还要加班进行全面复盘。从方案的制定,到整改的落实,再到工作表现,事无巨细,一项不落。我一会儿梳理行政文件的收发情况,统计文件数量、分析处理效率;同事一会儿总结党宣活动的传播效果,查看阅读量、点赞数和转发数,还要统计工会福利的发放数据,核对人员名单和发放金额。

手机消息提示音此起彼伏,各个部门都在索要复盘数据,我俩脑袋都快被这些信息搅成浆糊了。

周日:规划

周日也不得安宁,又要开始谋划下周工作计划。我负责车队的出车安排,根据各部门的需求合理调配车辆;同事负责妇联活动的策划,设计活动流程、邀请嘉宾,我们一起制定房产设备的维护计划,安排维修人员、采购维修材料,各类方案、研究、协调工作又排满了日程。

想到下周又要陷入形式主义的漩涡,我俩满心无奈。晚上六点,看到其他部门的同事在电梯口排队下班,满心羡慕。而我们,直到晚上十点半,保安来敲门催促下班,才结束这漫长的一天。回到家十一点,身心俱疲,不禁感叹:没有深厚的“文化沉淀”,工作内容恐怕不会如此“丰富”。到底是我们在做工作,还是工作在“戏耍”我们?

回顾这一周,真正创造价值的工作时间少得可怜,大量精力都耗费在这些毫无意义的形式上。

追根溯源,形式主义的根源大概率在顶层。有些领导热衷于表面政绩,一边喊着“为基层减负”,一边疯狂增加各种不必要的流程和汇报。

真心希望顶层设计部门能精简一下领导队伍,少一些瞎指挥,多给基层员工留出实实在在做事的时间和空间。

不然,这场形式主义的闹剧,不知还要持续多久。

来源:千帆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