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昨天,首届“白塔国医妙荟”中医药健康文化活动在白塔寺启幕。现场设置中医养生、推拿理疗、健康义诊、文化传承与智慧中医体验等展区。同时,启动中医药文化浸润百姓“身边工程”,发布涵盖营造文化环境、丰富惠民活动、优化诊疗服务、创新传播载体等维度的16项具体措施。
市民体验中医理疗养生。 本报记者 方非摄
本报讯(记者 张骜)昨天,首届“白塔国医妙荟”中医药健康文化活动在白塔寺启幕。现场设置中医养生、推拿理疗、健康义诊、文化传承与智慧中医体验等展区。同时,启动中医药文化浸润百姓“身边工程”,发布涵盖营造文化环境、丰富惠民活动、优化诊疗服务、创新传播载体等维度的16项具体措施。
据介绍,在中医药惠民方面,将推进家医签约中医药服务。将中医“治未病”理论和特色诊疗技术融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供体质辨识、拔罐、刮痧等服务。
同时,在全区1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失眠、眩晕、肥胖等8个症状的20个症状门诊。通过拓展儿科、妇科等中医病种范围,力求中医病种增至79种以上。
开展中医药医养结合服务项目,组建中医养老团队,为老人提供体质辨识、健康评估和养生建议,在15个街道养老中心打造中医药文化角和八段锦中医习练空间。
在中医药文化传承方面,将开展“京遗焕彩”老字号非遗活化工程,推动“一馆一策”保护,建设文化展示区和类博物馆,建立“西城区中医药非遗工作站”,推进中医药类非遗项目挖掘与活态传承。
打造中医药文化传播空间,建设大栅栏中医药文化街、古籍阅览馆和中医药文化主题公园,构建“一街一馆一园”文化生态圈。建设中草药科普种植园,在15个街道、多个公园和学校设立2至3平方米中医药“百草园”,普及中草药知识。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