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明朝宣德三年,青州府临朐县外三十里有个王家峪,村子依山而建,村后便是连绵起伏的沂山余脉。村民多以耕种和砍柴为生,李阿福便是其中最普通的一个樵夫。
明朝宣德三年,青州府临朐县外三十里有个王家峪,村子依山而建,村后便是连绵起伏的沂山余脉。村民多以耕种和砍柴为生,李阿福便是其中最普通的一个樵夫。
李阿福年方二十八,生得膀大腰圆,一双胳膊孔武有力,只是命运多舛。他三岁丧父,七岁丧母,靠着村里乡邻接济才勉强长大。十八岁那年,他好不容易攒了些积蓄,托媒婆说了邻村一个姑娘,可就在成亲前三天,姑娘却被城里一个富户用十两银子赎走做了小妾。自此,李阿福便断了成家的念头,一门心思扑在砍柴上,平日里除了上山砍柴,就躲在村东头那间破旧的土坯房里,极少与人来往。
王家峪的村民大多淳朴善良,见李阿福孤苦伶仃,时常会送些米面给他。可李阿福性子执拗,每次都会记在心里,等砍了上好的柴火,便悄悄送到人家门口。久而久之,村里人也摸清了他的脾气,不再过多推辞,只是暗中多照拂他几分。
这年冬天,天气格外寒冷。刚进腊月,天空就飘起了鹅毛大雪,一连下了三天三夜,整个沂山都被白雪覆盖,一眼望去白茫茫一片。村里的路被积雪封堵,村民们都窝在家里烤火取暖,没人再愿意出门。
李阿福的土坯房四处漏风,尽管他在屋里生了个小火炉,可寒风还是一个劲儿地往屋里钻。他裹紧了身上那件打了好几块补丁的棉袄,看着窗外漫天飞舞的雪花,心里犯起了愁。家里的柴火只够烧两天了,米缸也见了底,如果再不下山买米,恐怕要挨冻受饿了。
第四天清晨,雪终于小了些。李阿福揣了几个硬邦邦的窝头,扛着砍柴刀,背上背篓,深一脚浅一脚地出了门。他打算去村西头的浅山砍些柴火,顺便看看能不能在雪地里套几只兔子,改善一下伙食。
浅山离村子不远,平日里半个时辰就能到。可今天雪深及膝,李阿福走得异常艰难,足足走了一个时辰才到达山脚。他喘了口气,正准备上山,却突然听到不远处传来一阵“嘎吱嘎吱”的声音,像是有人在雪地里行走。
李阿福心里纳闷,这么大的雪,除了自己,还有谁会来这里?他顺着声音望去,只见雪地里有一个模糊的身影,正艰难地向这边走来。走近了才看清,那是一个穿着青色布裙的女子,怀里抱着一个包裹,头发上落满了雪花,冻得瑟瑟发抖。
女子看到李阿福,先是愣了一下,随即快步走上前,声音颤抖地说道:“这位大哥,我是从邻村来的,要去城里投奔亲戚,没想到遇到大雪迷了路,能不能请你行个方便,让我避避雪?”
李阿福见女子可怜,又想到自己孤苦一人,也没什么可担心的,便点了点头,说道:“前面有个山洞,我们先去那里躲躲雪吧。”
女子感激地说了声“谢谢”,便跟着李阿福向山洞走去。山洞不大,里面干燥整洁,看样子以前经常有人来这里避雨歇脚。李阿福生了一堆火,山洞里顿时暖和了许多。女子卸下包裹,露出一张清秀的脸庞,只是脸色苍白,嘴唇冻得发紫。
“我叫柳如烟,不知大哥高姓大名?”女子拢了拢头发,轻声问道。
“我叫李阿福,是这王家峪的樵夫。”李阿福挠了挠头,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
柳如烟笑了笑,从包裹里拿出一块干粮,递给李阿福:“大哥,我这里还有些干粮,你先垫垫肚子。”
李阿福推辞不过,接过干粮吃了起来。两人闲聊了几句,李阿福得知柳如烟是临朐县南边柳家庄的人,父母双亡,这次是要去青州府投奔远房表哥。没想到走到半路遇到大雪,迷失了方向。
雪越下越大,丝毫没有停歇的迹象。柳如烟看着洞外的大雪,脸上露出焦急的神色:“这雪什么时候才能停啊,再这样下去,我恐怕赶不上表哥家的年货集市了。”
李阿福安慰道:“别急,等雪小了,我送你下山,再帮你打听一下去青州府的路。”
柳如烟感激地看了李阿福一眼,突然像是想起了什么,神色凝重地说道:“李大哥,我看你印堂发黑,面带晦气,恐怕近期会有大祸临头,你可得小心啊。”
李阿福愣了一下,随即笑了笑:“我一个穷樵夫,无牵无挂,能有什么大祸?姑娘你多虑了。”他以为柳如烟是随口说说,并没有放在心上。
可柳如烟却一本正经地说道:“我祖上是做相面生意的,我略懂一些面相之术,绝不会看错。你这祸事,恐怕与山中的东西有关。”
李阿福心里咯噔一下,他想起村里老人常说的一个传说。据说在沂山深处,有一座废弃的古寺,寺里藏着一批前朝的宝藏。只是那古寺地处险要,又有各种机关陷阱,几百年来,无数人去寻宝,都再也没有出来过。
李阿福虽然穷,但对宝藏并没有什么贪念。他觉得那些寻宝的人都是自寻死路,自己只要安安稳稳砍柴度日就好。所以,他并没有接柳如烟的话茬,只是默默地添了些柴火。
柳如烟见李阿福不信,也不再多说,只是从包裹里拿出一本书,自顾自地看了起来。李阿福好奇地瞥了一眼,只见书的封面上写着“沂山秘闻”四个字,书页已经泛黄,看起来有些年头了。
不知不觉,天色渐渐暗了下来。雪还在不停地下,山洞里的火也渐渐小了。李阿福打了个哈欠,说道:“柳姑娘,今晚我们恐怕只能在这里过夜了,你将就一下吧。”
柳如烟点了点头,收起书,说道:“多谢李大哥收留。对了,我看你砍柴的刀有些钝了,我这里有块磨刀石,你要不要磨一磨?”
李阿福眼前一亮,他的砍柴刀确实有些钝了,砍起柴来很费劲。他接过磨刀石,在火边找了块平整的石头,开始磨刀。柳如烟则在一旁安静地看着,时不时地帮他递些水。
磨完刀,李阿福感觉精神好了许多。他靠在石壁上,闭上眼睛,不知不觉就睡着了。迷迷糊糊中,他感觉有人在轻轻推他,睁开眼一看,是柳如烟。
“李大哥,你醒醒,我有件事想跟你说。”柳如烟的神色有些紧张。
李阿福揉了揉眼睛,问道:“什么事?”
柳如烟压低声音说道:“我知道沂山深处那批宝藏的下落。”
李阿福心里一惊,连忙坐起身,说道:“姑娘,这种话可不能乱说,寻宝是要送命的。”
柳如烟摇了摇头,说道:“我没有乱说。我祖上曾经是那座古寺的看守,后来古寺被毁,宝藏的秘密就一代代传了下来。我这次去青州府,其实就是为了寻找宝藏的线索。没想到遇到大雪,还遇到了你。”
李阿福还是有些不信,说道:“既然你知道宝藏的下落,为什么不自己去取?”
柳如烟叹了口气,说道:“宝藏所在的地方机关重重,仅凭我一个女子根本无法破解。而且,开启宝藏还需要一件信物,我一直没有找到。不过,我刚才看你磨刀的时候,发现你的左手有六个手指,这正是开启宝藏的关键。”
李阿福愣了一下,他的左手确实有六个手指,这是他从小就有的特征。村里的孩子经常拿这个取笑他,他自己也觉得这是个累赘。没想到,这个看似怪异的特征,竟然和宝藏有关。
“姑娘,你别骗我了,这怎么可能?”李阿福还是有些怀疑。
柳如烟从包裹里拿出一张图纸,递给李阿福:“这是宝藏所在地的地图,你看,这里标注着开启机关需要六指之人。我没有骗你,如果你愿意跟我一起去寻宝,找到宝藏后,我们五五分账。到时候,你再也不用砍柴度日,还能娶个漂亮媳妇,过上好日子。”
李阿福看着图纸,又看了看柳如烟真诚的眼神,心里开始动摇了。他这辈子穷怕了,要是真能找到宝藏,就能改变自己的命运。而且,柳如烟说自己有大祸临头,说不定寻宝也是一条出路。
“可是,寻宝太危险了,我怕我们……”李阿福还是有些犹豫。
柳如烟说道:“我知道危险,但富贵险中求。而且,我祖上留下的图纸里,详细记载了机关的破解方法,只要我们小心谨慎,一定能成功。如果你同意,我们等雪停了就出发。”
李阿福沉默了许久,最终还是点了点头:“好,我跟你去。”
柳如烟脸上露出欣喜的笑容,说道:“太好了,李大哥,你放心,我一定不会让你吃亏的。”
接下来的几天,雪一直没有停。李阿福和柳如烟就在山洞里休整,柳如烟给李阿福讲了许多关于宝藏的故事,还有古寺的历史。李阿福也渐渐对柳如烟放下了戒心,觉得她是个善良正直的姑娘。
第五天清晨,雪终于停了。阳光透过洞口照进来,洒在雪地上,闪闪发光。李阿福和柳如烟收拾好东西,按照地图的指引,向沂山深处进发。
一路上,山路崎岖,积雪深厚。李阿福体力充沛,走在前面开路,柳如烟则跟在后面,时不时地拿出地图核对路线。两人走了整整一天,傍晚时分,终于来到了一座山峰脚下。
山峰陡峭险峻,山顶云雾缭绕,看不清上面的景象。柳如烟指着山峰说道:“宝藏就在山顶的古寺里,我们明天一早就上山。”
两人在山脚下找了个避风的地方,生了一堆火,吃了些干粮,便早早地休息了。第二天清晨,天刚蒙蒙亮,两人就开始登山。山路越来越陡,有些地方几乎是垂直的,李阿福只好用砍柴刀在石壁上凿出一个个脚印,拉着柳如烟慢慢向上爬。
爬了大约两个时辰,两人终于登上了山顶。山顶上果然有一座废弃的古寺,寺庙的山门已经倒塌,院子里长满了杂草,只有几座残破的殿宇还矗立在那里,显得格外荒凉。
柳如烟看着古寺,眼中闪过一丝激动:“就是这里,宝藏就在大雄宝殿的地下。”
两人走进大雄宝殿,殿内布满了灰尘和蜘蛛网,正中央的佛像已经倒塌,只剩下一堆碎石。柳如烟按照图纸的指示,在佛像的基座上摸索了一会儿,突然发现基座侧面有一个凹槽。
“李大哥,快把你的左手伸进去。”柳如烟兴奋地说道。
李阿福深吸一口气,将左手伸进凹槽里。只听“咔嚓”一声,基座缓缓打开,露出一个黑漆漆的洞口,一股霉味扑面而来。
柳如烟点燃火把,说道:“我们下去吧,小心点。”
李阿福点了点头,拿着火把率先走进洞口。洞口下面是一段陡峭的石阶,两人小心翼翼地向下走了大约百十来级,来到了一个宽敞的地下室。
地下室里堆满了木箱,箱子上积满了厚厚的灰尘。柳如烟走上前,打开一个木箱,里面竟然全是金银珠宝,光芒四射。李阿福看得目瞪口呆,这辈子他都没见过这么多财宝。
“太好了,我们找到宝藏了!”柳如烟兴奋地喊道。
就在这时,地下室的门突然“哐当”一声关上了,整个地下室陷入一片黑暗。李阿福心里一惊,连忙举起火把,却发现柳如烟的脸上露出了狰狞的笑容。
“李大哥,谢谢你帮我打开了宝藏的大门。”柳如烟的声音变得阴冷起来。
李阿福心里咯噔一下,意识到自己上当了:“你……你想干什么?”
柳如烟冷笑一声,说道:“干什么?当然是独吞这些宝藏。你以为我真的会跟你五五分账吗?你不过是我开启宝藏的工具而已。”
李阿福又气又急,说道:“你这个骗子!我好心救你,你竟然恩将仇报!”
“好心救我?”柳如烟哈哈大笑,“如果不是为了利用你,我怎么会故意在雪地里等你?你以为你的大祸临头是我随口说说的吗?这座古寺里藏着的不仅仅是宝藏,还有一种剧毒,只要吸入这里的空气,不出半个时辰就会毒发身亡。你现在是不是感觉头晕眼花,浑身无力?”
李阿福这才感觉到身体不对劲,头晕得厉害,四肢也开始发软。他咬着牙,举起砍柴刀,向柳如烟砍去:“我杀了你这个骗子!”
柳如烟轻轻一闪,躲开了李阿福的攻击,说道:“别白费力气了,你已经中了毒,很快就会死去。这些宝藏都是我的了,哈哈哈……”
李阿福不甘心,他还想再攻击,可身体越来越虚弱,最终倒在了地上,手中的砍柴刀也掉在了一旁。他看着柳如烟贪婪地抚摸着那些金银珠宝,心里充满了悔恨。如果不是自己贪财,也不会落得如此下场。
就在李阿福以为自己必死无疑的时候,地下室的角落里突然传来一阵响动。他艰难地转过头,只见一个黑影从黑暗中走了出来。
黑影走到火把的光芒下,李阿福才看清,那是一个穿着黑色长袍的老者,脸上布满了皱纹,眼神犀利。
“柳姑娘,你还是这么心急啊。”老者开口说道,声音沙哑。
柳如烟看到老者,脸色顿时变得苍白:“是你?你怎么会在这里?”
老者冷笑一声,说道:“这座古寺是我祖上守护的地方,我怎么会不在?你以为你能轻易夺走宝藏吗?”
柳如烟咬了咬牙,说道:“老东西,别以为你能阻止我。这些宝藏本来就该属于我,是你们这些守墓人霸占了这么多年!”
“霸占?”老者怒喝一声,“当年你祖上背叛了主人,想要私吞宝藏,被我祖上发现后,才不得不逃离古寺。这些年来,你们柳家一直觊觎宝藏,不择手段,今天我就要替天行道,清理门户!”
老者说完,从怀里掏出一把匕首,向柳如烟冲去。柳如烟也不甘示弱,从包裹里拿出一把短剑,与老者打了起来。
地下室里顿时刀光剑影,火光摇曳。李阿福躺在地上,看着两人打斗,心里五味杂陈。他没想到,这宝藏背后竟然还有这么多恩怨纠葛。
打斗持续了大约半个时辰,老者渐渐占据了上风。柳如烟毕竟是女子,体力不支,渐渐有些招架不住。老者抓住一个破绽,一刀刺中了柳如烟的肩膀。
柳如烟惨叫一声,倒在地上。老者走上前,举起匕首,就要向柳如烟刺去。
“住手!”李阿福突然大喊一声,用尽最后一丝力气爬了起来。
老者愣了一下,转过头看着李阿福:“年轻人,这是我们柳家和守墓人的恩怨,与你无关,你还是管好你自己吧。”
李阿福摇了摇头,说道:“她虽然骗了我,但罪不至死。而且,这宝藏本就不属于任何人,它应该属于天下百姓。如果你杀了她,只会让更多的人觊觎宝藏,引发更多的杀戮。”
老者沉默了许久,说道:“你说得有道理。可是,柳家的人野心勃勃,如果放了她,恐怕会后患无穷。”
柳如烟躺在地上,脸色苍白,说道:“我知道错了,我再也不打宝藏的主意了。求你放了我吧。”
老者犹豫了一下,最终收起了匕首,说道:“好吧,我就放你一次。但你要记住,如果你再敢打宝藏的主意,我绝不会饶了你。”
柳如烟连忙点头:“我记住了,我再也不敢了。”
老者看了看李阿福,说道:“年轻人,你中了剧毒,虽然我有解药,但这解药有副作用,服用后会忘记所有关于宝藏的事情。你愿意服用吗?”
李阿福毫不犹豫地说道:“我愿意。这些宝藏带给人的只有灾难,我宁愿忘记这一切。”
老者点了点头,从怀里拿出一个瓷瓶,递给李阿福:“这是解药,你服下后,很快就会恢复体力。等你恢复后,就赶紧离开这里,再也不要回来了。”
李阿福接过瓷瓶,服下解药。没过多久,他就感觉身体舒服了许多,头晕和无力的症状也渐渐消失了。
柳如烟也挣扎着爬了起来,对老者和李阿福说道:“谢谢你们放了我,我这就离开。”说完,她便转身向洞口走去。
李阿福看着柳如烟的背影,心里五味杂陈。他不知道柳如烟以后会不会真的改邪归正,但他知道,自己已经摆脱了宝藏的困扰。
老者看着李阿福,说道:“年轻人,你是个善良正直的人。希望你以后能过上安稳的生活。”
李阿福点了点头,说道:“谢谢你,老丈。我会的。”
老者笑了笑,说道:“好了,你也赶紧离开吧。记住,不要告诉任何人关于这里的事情。”
李阿福告别了老者,沿着石阶向上走。走出洞口,阳光刺眼,他深吸了一口气,感觉像是做了一场噩梦。他忘记了宝藏的具体位置,忘记了柳如烟
李阿福告别了老者,沿着石阶向上走。走出洞口,阳光刺眼,他深吸了一口气,感觉像是做了一场噩梦。他忘记了宝藏的具体位置,忘记了柳如烟的诸多算计,唯独记得那座荒芜古寺里弥漫的霉味,以及老者最后那句“安稳生活”的叮嘱。
他踉跄着走下山峰,来时的积雪已经消融大半,山路泥泞难行。走了整整一天,直到夕阳西下,才隐约看到王家峪村口的那棵老槐树。村口几个孩童正在雪地里追逐打闹,见他回来,纷纷围了上来,好奇地打量着他身上的泥污。
“阿福哥,你这几天去哪里了?张婶还说要给你送饺子呢!”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姑娘仰着脑袋问道。
李阿福摸了摸孩子的头,喉咙有些发紧,只含糊地说了句“进山砍柴迷了路”,便匆匆向自己的土坯房走去。推开门,屋里冷得像冰窖,小火炉早已熄灭,米缸依旧空空如也。可他此刻却没有了往日的焦虑,反倒觉得心里踏实——没有了宝藏的诱惑,没有了性命之忧,这样的清贫,竟成了难得的安稳。
第二天一早,李阿福刚起床,就听到敲门声。打开门,只见张婶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饺子站在门口,脸上满是关切:“阿福啊,你可算回来了!这几天雪下得大,我还以为你出了什么事呢。快把饺子吃了,暖暖心。”
李阿福接过饺子,眼眶一热,连声道谢。张婶坐在炕边,絮絮叨叨地叮嘱他天冷要多添衣,砍柴时注意安全,又说村里最近要修水渠,缺个有力气的人,问他愿不愿意去帮忙,每天能赚二十文钱,还管饭。
李阿福连忙答应下来。接下来的日子,他每天早早起床,跟着村民们一起修水渠。虽然活儿累,但看着水渠一点点成型,听着村民们的欢声笑语,他心里格外充实。晚上回到家,他会把赚来的钱仔细收好,偶尔还会买点肉,改善一下伙食。
日子一天天过去,转眼到了第二年春天。水渠修好了,村里的庄稼得到了灌溉,长势喜人。村民们凑钱办了一场宴席,特意邀请了李阿福。宴席上,村长举起酒碗,对大家说:“这次修水渠,阿福出力最多,咱们得好好敬他一杯!”
李阿福站起身,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都是大家一起干的,我只是出了点力气而已。”
众人哈哈大笑,纷纷向他敬酒。李阿福喝了几口酒,只觉得浑身暖洋洋的,长这么大,他第一次感受到被人重视的滋味。
宴席散后,李阿福独自走在回家的路上。月光洒在小路上,温柔而宁静。他想起了去年冬天在深山里的遭遇,虽然记忆模糊,但那份惊心动魄的感觉依旧清晰。他暗自庆幸,幸好自己没有被宝藏迷惑,否则现在恐怕早已成了古寺里的一堆枯骨。
就在这时,他突然听到身后传来一阵脚步声。他回过头,只见一个穿着青色布裙的女子站在不远处,月光下,女子的脸庞有些模糊,但李阿福总觉得有些眼熟。
“李大哥,好久不见。”女子开口说道,声音轻柔。
李阿福愣了一下,这声音……好像在哪里听过。他仔细打量着女子,突然想起了柳如烟。可眼前的女子,脸上没有了往日的狰狞,反倒多了几分温婉。
“你是……柳姑娘?”李阿福不确定地问道。
女子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一丝愧疚:“是我。李大哥,上次在深山里,我骗了你,还差点害了你性命,我一直很过意不去。这次来,是想向你道歉。”
李阿福没想到柳如烟会来找自己,他沉默了片刻,说道:“过去的事就别提了,你能改邪归正就好。”
柳如烟感激地看了李阿福一眼,说道:“自从上次离开古寺后,我就回了柳家庄。这些日子,我一直在反思自己的行为。我明白了,钱财乃身外之物,贪心只会害人害己。现在,我在村里开了个小绣坊,靠自己的手艺谋生,日子虽然清贫,但很踏实。”
李阿福听了,心里很高兴:“这样就好,靠自己的双手吃饭,比什么都强。”
两人又聊了一会儿,柳如烟说她这次来,除了道歉,还想请李阿福帮个忙。原来,柳家庄最近要修一座桥,需要大量的木材,她知道李阿福是樵夫,想请他帮忙砍伐木材,酬劳照付。
李阿福爽快地答应了:“没问题,明天我就去山上砍柴,送到柳家庄去。”
柳如烟笑了笑,说道:“那就多谢李大哥了。时间不早了,我该回去了,明天见。”
看着柳如烟离去的背影,李阿福心里感慨万千。他没想到,那个曾经为了宝藏不择手段的女子,如今也能过上安稳的生活。
从那以后,李阿福经常去柳家庄送木材,偶尔也会去柳如烟的绣坊坐一坐。柳如烟的绣活做得极好,绣出来的花鸟鱼虫栩栩如生,附近村庄的女子都来向她请教。李阿福有时会帮她劈柴挑水,两人相处得十分融洽。
村里的人见李阿福和柳如烟走得近,纷纷打趣他,说他该找个媳妇了。李阿福听了,脸上会泛起红晕,心里却有些期待。他发现,自己对柳如烟渐渐有了不一样的感觉。
这年秋天,柳家庄的桥修好了。竣工那天,柳如烟特意邀请了李阿福。桥上挤满了村民,大家欢声笑语,热闹非凡。柳如烟拉着李阿福的手,走到桥中央,轻声说道:“李大哥,这座桥能顺利修好,多亏了你帮忙。其实,我还有一件事想对你说。”
李阿福的心跳不由得加快,他看着柳如烟的眼睛,等待着她的下文。
柳如烟脸颊微红,说道:“我知道我以前做错了很多事,配不上你。但我真心想和你一起过日子,不知道你愿不愿意娶我?”
李阿福愣了一下,随即激动地说道:“我愿意!我当然愿意!”
周围的村民见状,纷纷欢呼起来。村长笑着说道:“真是郎才女貌啊!我看不如就选个好日子,让他们成亲吧!”
众人纷纷附和。李阿福和柳如烟相视一笑,眼里满是幸福。
一个月后,李阿福和柳如烟在王家峪举行了婚礼。婚礼虽然简单,但却十分热闹。村民们都来为他们祝福,张婶更是忙前忙后,比自己家娶媳妇还高兴。
婚后,李阿福依旧砍柴,柳如烟则继续经营绣坊。两人相互扶持,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柳如烟把绣坊的生意打理得井井有条,还收了几个徒弟,教她们绣活。李阿福也不再像以前那样沉默寡言,变得开朗起来,经常和村民们一起喝酒聊天。
几年后,他们有了一个可爱的儿子,取名叫李平安。李平安继承了李阿福的力气,也继承了柳如烟的聪慧,小小年纪就懂事乖巧。
这年冬天,又下起了大雪。李阿福一家人围坐在火炉旁,柳如烟正在给儿子缝衣服,李阿福则在一旁劈柴。炉火熊熊,屋里温暖如春。
“阿福,你还记得去年冬天我们去山里砍柴,遇到的那只小狐狸吗?”柳如烟突然说道。
李阿福停下手中的活,想了想,说道:“记得啊,那只小狐狸受伤了,我们还帮它包扎了伤口。怎么突然想起这个了?”
柳如烟笑了笑,说道:“没什么,就是觉得现在的日子真好。以前我总想着发财,差点丢了性命,现在才明白,平平淡淡才是真。”
李阿福走过去,握住柳如烟的手,说道:“是啊,有你和平安在身边,就是我最大的幸福。”
窗外的雪越下越大,覆盖了整个村庄。但在这间小小的土坯房里,却充满了温暖和幸福。李阿福看着妻儿的笑脸,心里无比满足。他知道,自己曾经经历过一场惊心动魄的冒险,也差点因为贪心迷失自我,但最终,他还是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
多年后,李平安长大成人,继承了父亲的砍柴手艺,也继承了母亲的善良。他经常听父母讲起当年在深山里的故事,每次听完,都会感慨万千。他明白,做人不能贪心,要脚踏实地,才能过上安稳幸福的生活。
而那座藏着宝藏的古寺,依旧矗立在沂山深处,渐渐被人们遗忘。只有偶尔进山采药的老人,会在路过古寺时,想起曾经流传过的宝藏传说,但他们也只是摇摇头,感叹一句“钱财乃身外之物”,便匆匆离去。
李阿福和柳如烟的故事,也在王家峪和柳家庄流传了下来。人们常常会对孩子们说:“做人要像李阿福那样正直善良,像柳如烟那样知错能改,只有这样,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李阿福和柳如烟渐渐老去,但他们的爱情和故事,却像沂山的松柏一样,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中。而那句“你命不久矣”的警示,也成了一个遥远的传说,提醒着人们,贪心是祸,安稳是福。
来源:民间故事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