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特攻队,顾名思义,就是一种不同于一般的、非常规的、用特殊方法作战的攻击部队,实质上就是让特攻队员用必死的决心和行动,抱着炸弹往敌方的目标硬撞,在炸毁对方的同时自己也与之同归于尽,这是一种有去无回的毫无人性的战法,是“肉弹战”的另一种称呼。
特攻队,顾名思义,就是一种不同于一般的、非常规的、用特殊方法作战的攻击部队,实质上就是让特攻队员用必死的决心和行动,抱着炸弹往敌方的目标硬撞,在炸毁对方的同时自己也与之同归于尽,这是一种有去无回的毫无人性的战法,是“肉弹战”的另一种称呼。
这种方式,只有惨绝人寰、濒临末路的日本法西斯分子才想得出来,做得出来。当时日本报纸上经常宣传这种所谓“为国捐躯”的拼死精神,将这支肉弹攻击队称之为“神风特攻队”。
冲绳战役中,穷途末路的日本空军几乎全部使用“特攻队的战法,实在骇人听闻。
1、特攻队的缘起特攻队的组建,开始于新几内亚战役以后的1944年春季,当时日本陆军感到空军的反击力量已没有能力扭转战局,参谋本部便决定采用肉弹战术。最初把重型轰炸机和九九式双引擎轻型轰炸机改装成为“肉弹战”飞机,由敢死队员驾驶硬往敌舰上撞,企图收到人机舰共毁,以小损失换大战果的效益。
1944年8月,日军研制成功一种有翼炸弹,实际是一种小型飞机。在这种小飞机的飞行员座舱前面堆放二百公斤或一千公斤烈性炸药,由一个人驾驶,机体由轻合金制成,机翼为木制,能作约三十公里的滑行,主要用它袭击盟军航空母舰。一旦发现美舰,便连人带飞机一齐冲下去,机首碰到硬物便立即爆炸。因为爆炸时人和飞机像樱花一样散成碎片,所以取名“樱花”。
1944年7月以后,盟军以压倒优势兵临菲律宾。日本第一航空舰队司令长官大西泷治郎中将,于10月17日下决心大批采用“肉弹战术”,组成十二个“神风特攻队”。在整个菲律宾战役中,海军航空特攻队共战死四百多名,陆军航空特攻队共战死二百五十名。虽然取得一些战果,但成效毕竟很小。
冲绳战役中三个月的决战,日本除采用特攻战术以外再没有别的办法。陆海军共计出动航空特攻飞机二千五百架,进行过十次空中总攻击,陆军战死特攻队员一千余名,海军战死特攻队员一千五百名。
如果把在其他战场上死亡的特攻队加到一起,驾驶飞机特攻死亡的,陆军共有一千九百名,海军共有二千五百名。在海上驾驶其他特攻武器死亡的,陆军有一百八十八名,海军有一百零五名。总计死亡特攻队员四千六百六十二名。
冲绳战役中,特攻队进行的十余次大规模自杀进攻,代号为“菊水作战”。
4月6日和7日两天,日本空军“神风特攻队”为了配合超级战列舰大和号作战,在冲绳海湾对美国舰队发起自杀式攻击。
从九州基地起飞的七百多架飞机中,有海军特攻队飞机二百三十架,陆军特攻队飞机一百二十五架。另外三百五十五架是空军的“神风特攻队”。
这些飞机在战斗中,有二百余架被美海军高速航空母舰机动舰队击落,约五十架被美军舰载飞机击毁,四十架被高射炮击中,只有二十二架“神风持攻队”的飞机突入美军舰队上空,拼命直接撞向美舰,其中有三架命中目标,击沉三艘美舰,其它日机白白坠海。
4月12日和13日,日军又进行有计划的特攻攻击,共出动飞机一百八十架,除数艘美舰受撞毁坏外,日机全部被击落。
两天以后,4月15、16日,日军又起飞一百五十六架有去无回的自杀式飞机;4月27日和28日再次出动一百一十五架;5月3日和4日出动一百二十五架;5月10日和11日出动一百五十架;5月24日和25日出动一百六十五架,连续十余次总共动员一千四百六十五架“神风特攻队”飞机,企图与美国舰队拼个鱼死网破。
此外,还有由台湾各基地起飞的二百五十余架特攻机投入战斗,这些飞机无一例外地机毁人亡。
在冲绳决战的整个过程中,盟军为了阻止日机特攻队袭击,特地在冲绳岛北面约五十海里的海面上布署了一支小型舰队,通过雷达进行警戒防范。这些驱逐舰、炮舰以及护卫舰艇,在警戒区域勇敢截击日机,阻挠特攻机飞临主力舰队上空,发挥了很大作用。
整个冲绳战役,日军共出动“神风特攻队”飞机一千九百余架,命中率约为14.7%。盟军舰船二十五艘被击沉,一百五十七艘被击中,但都是比驱逐舰小的舰艇,主力舰未受损失。
2、“特攻队”花样繁多日军“特攻队”有驾驶特制飞机在空中飞的,也有驾驶特制鱼雷在水中进攻的,都是为了挽回制空权和制海权而设计的。这类飞机和鱼雷一直到日本将要投降时,还在不断研制中。
其中最主要的有以下几种:
“回天”。是一种载人鱼雷。全长近十五米,直径一米,装载炸药一点六吨,续航距离为三十公里。还有一种可航行七十公里的,由一个人驾驶。“特攻队员”乘坐这种载人鱼雷,由大型潜水舰把它运送到敌舰附近,然后离开潜艇自己操纵直接向目标猛撞。因为有人驾驶,所以命中率比一般鱼雷要高。在太平洋战争中,日军从1943年3月起便开始使用这种肉弹鱼雷,共建造了四百四十一只,驾驶“回天”的特攻队员战死八十名。之所以取名“回天”,是用它转移天命,挽救战局的意思。
“樱花”。即前述载人飞机。
“震洋特别攻击队”。是一种内燃机动力船,用胶合板制成,全长五六米,头部装载三百公斤炸药。共建造三千余只,其中有三百五十只配备在冲绳庆良间列岛周围。日军原来的企图是从后方袭击美军包围冲绳的舰队,没想到美军军舰并未停泊在庆良间列岛,只是准备用这个地方当舰船的应急修理场,全部舰载人员已经在冲绳登陆了,所以只有一艘二人乘的这种动力船撞到美军驱逐舰上,双方同时沉没。
冲绳战役结束时,日军为了不让美军知道这个肉弹船的秘密,将其全部销毁。
“义烈空挺队”。这种“空挺队”和“神风特攻队”基本相同,不同的是飞机上乘载的人数多一些,并且是将许多“特攻机”编队去进行自杀性作战。因此,准确率相对大一些,但实战效果也并不十分显著。
“橘花”。是一种喷气式飞机,也称为“载人长距离炮弹”。
最高时速八百公里,目的是用它攻击靠近日本近海的舰船。日本投降以前曾试制成功一架,8月7日在千叶县木更津基地试飞,还比较满意,因日本投降未使用。
“海龙”。是一种比“回天”稍大、续航距离更长的二人乘载鱼雷。由于在实验训练中发生许多事故,只造了二十四只,尚未来得及在实战中使用。
“蛟龙”。是五人乘的小型潜水艇。全长二十六米,直径二米。用八海里时速航行,航程可达一千海里。潜航时用电池做动力,可在水面下一百米处用十六海里时速进攻四十分钟。由于实验训练时事故频发,也未来得及在实战中应用。
“伏龙”。是指身穿潜水服抱着炸弹在海底行进,往敌舰上撞的潜水员,专门爆炸停泊的舰只。由于日本投降没有大规模使用。
“神龙”。是一人乘的滑翔机,前面装有炸药。用飞机曳航让它和对方的坦克相撞。“神龙”尚在试验中日本便投降了。
“秋水”。是一种无尾翼战斗机。称为“载人高射炮弹”。自重约两吨,上升可达六千米,时速最大为九百公里。内装机枪二挺,追击敌机时间约五分钟,然后可在空中滑行返回地面。在试金阶段由于技术不过硬,着陆失败,飞行员坠地身死。因日本投降再未使用。
被征集去当特攻队员的都是十八岁到二十五岁的青年,入伍以后便与世隔绝在秘密地点训练。临到去执行特攻任务以前,可与女子“挺身队员”相处三个月,这些“挺身队员”都是被征集的女学生,日军说,让她们作肉体牺牲也是一种尽忠报国行为。
“樱花”特攻队员登上飞机以后就被紧闭在机舱里,只携带单程燃料没有返程燃料,也不准携带降落伞,起飞以后飞机起落梨即行脱落,只能俯冲目标去死,不能再次着陆。“回天”乘员到这种鱼雷中去以后,便由勤务兵关闭了舱门,再也不能从内部打开,只能去和敌机或敌舰相撞。
这些特攻队员在登上特攻飞机或特攻鱼雷的时候,只能说“我去了”,不能和送别的官兵们说“再见”之类的话,也有个别特攻队员侥幸能够飞回基地或半途折返的,那么,下一次一定还要派他出去,因为如果把这些人放过不管,便会影响全军的士气。法西斯头目让他们再次去送死也有绝招,不说是对他们进行惩罚,而说是因为这些特攻队员已经被当做军神享受过祭祀了。为了这个“荣誉”,一定要给他一个和荣誉相符合的死的场所。
凶残地逼迫别人去送死,到头来自己也与之一起完蛋。日本宣告无条件投降那一天,被称为“神风特攻之父”的日本第一航空舰队司令官大西泷治郎海军中将,以日本传统的方式剖腹自尽。
3、菊水作战1943年4月4日,日本大本营曾下达了一个代号为“菊水作战”的命令。“菊水作战”来源于日本古代名将楠木正成的血战檄文,是死中求活的意思。它要人们明知山有虎偏往虎山行。
日本联合舰队司令长官丰田副武代表大本营向第二舰队发出一封电报,原文是:
“第二舰队于4月8日拂晓突入冲绳岛嘉手纳湾的敌军停泊地,迅速完成出击准备,此乃特攻作战,此令!”
(当时日本海军只剩下了大和号战列舰、矢矧号巡洋舰,还有冬月、凉月、矶风、滨风、雪风、朝云、霞、初霜等八艘驱逐舰,停泊在日本本土濑户内海的三田尻,号称第二舰队,其数量不及盟军舰艇的百分之一)丰田的主观设想是让第二舰队去当诱饵,吸引美舰出来迎击,待美舰载飞机飞出以后,日本特攻机便乘隙直扑美国舰队,与之同归于尽。
命令下达的那一天,日本联合舰队参谋长草鹿中将来见第二舰队司令官伊藤中将。舰队司令部人员和在场舰长当着他二人的面对这个命令议论纷纷,除了大和舰舰长有贺中将微笑着保持沉默以外,全体一致表示反对。
但议论归议论,军令如山,还必须绝对服从。末了,第二舰队司令官伊藤说了一句话:“这就是给了我们去死的场所。”
4月6日下午3时20分,日本第二舰队从濑户内海的三田尻出海,顺丰后水道南下。丰田联合舰队司令长官乘飞机从上空俯瞰舰队出击。
舰队沿九州东海岸航行,绕过九州南端佐多岬,转向西北,企图走一条弧形航线,躲过美军的攻击。计划在7日傍晚驶达冲绳岛白沙滩美军登陆海域,歼灭那里的美军护航运输船队和特混舰队。
然而,这支特攻舰队的行踪早已被美军潜水舰发现。美军四艘航空母舰立即组队驶入冲绳岛东北方以逸待劳,美舰载飞机作好了迎击日舰的准备。
4月7日拂晓,十六架美国战斗机跟踪监视日本舰队。10时,二百八十架美军舰载机开始攻击12时20分,美军机群扑向日本特攻舰队。大和号上二十四门高射炮、一百一十三门自动火炮一齐开火;担负警戒任务的日本护卫舰主炮也同时发炮。
大和号不时变换方向,躲避美机轰炸,但终究对付不了大批美机的集中轮番俯冲轰炸和接连不断的鱼雷攻击。刹那间,左舷震颤,一颗鱼雷率先击中大和号。与此同时,关军从空中投下的两颗炸弹命中右舷尾部,顿时发出震天巨响和滚滚硝烟,大和号立即陷入一片混乱。与此同时,大和号外侧的滨风号已被美机击沉,“特攻舰队”尚未“特攻”,已处于极其不利的态势。
13时37分,美机群第二次袭击大和舰。一百余架轰炸机从左前方袭来,大小炸弹像骤雨一样投向大和号,舰体烟囱被数弹击中,钢板碎片凌空四散,日军官兵血肉横飞。正当此时,大和号左舷又连续被三颗鱼雷击中,舰体迅即左倾十五度,开始进水。
美机第二队刚投完炸弹飞离战场,第三队美机又紧跟而来,从四面八方逼向大和号,日舰拼命开炮拦截也无济于事。大和号左舷又中了三颗鱼雷,舱底破损加剧,海水大量涌入,舰体更加倾斜。情急之中,舰长下令采用右舷轮机舱和锅炉舱灌水的方法来保持平衡,由于海水来势凶猛,数百名奋力抢救的士兵被海水吞没。这时,大和号只能单车运转,航速从二十六节下降到十八节,灵活性也大不如前。
美机死死盯住大和号不放,雨点般的炸弹有三颗直落巨舰中央,天崩地裂般的巨响把炮塔、甲板、水兵,一切的一切都炸得面目皆非,浑沌一片。
重创下的大和号还没有来得及喘一口气,美机第四机群一百五十架又接踵而来,左舷和后甲板都连续中弹,舰体已倾斜到二十度,高射炮已停止发射,士兵非死即伤。
待第五机群轰炸的时候,大和号已是一片狼藉,丧失了抗击能力。日舰矢矧号中弹十二颗和鱼雷七颗后迅速沉海,矶风号、朝霜号、霞号受重创,均无力救援。
美机一鼓作气连续对大和号进行了第六次、第七次、第八次轰炸,大和号已无法摆脱沉海的命运。副舰长发出“无法恢复正常”的信号,舰上升起遇难旗。舰体已倾斜到三十五度。伊藤整一司令官自杀。有贺舰长发出准备弃舰、全员撤离的命令。
14时20分,大和号在遭受了两小时空袭轰炸后成垂直状态下沉了。舰上的巨型炮弹纷纷滑出,碰撞到弹药库甲板上后又引发一连串的爆炸。片刻,舰桥被波涛淹没,海面上形成一个深达五十米的大漩涡。下沉后二十秒,主炮弹药库爆炸,发出翻江倒海的巨响,水柱高达一千米。大约又过了二十秒,大和号又发生第二次爆炸,炽热的钢块冲天而起。
美机发出大和号沉没电讯的时间是1945年4月7日14时23分,地点在德岛西方二十海里的洋面,北纬30°40',东经128°3'。
大和号二千七百多名日军中,死亡二千五百人。
日本特攻舰队出发时的十艘军舰,六艘沉没,四艘逃回佐世保。矢矧号死亡四百四十六人,朝霜号死亡三百三十人,其它七艘驱逐舰死亡三百九十一人。美机先后参战三百八十六架,损失十架,十二人。
从台湾基地起飞参战的六百九十九架日机,其中有三百五十五架采取自杀式进攻方式轰炸美国舰队,结果被美军几乎全部击毁,仅击沉美驱逐舰三艘,装甲登陆艇一艘,弹药运输船两艘,其它船舶十艘。
日军惨败之后,日本大本营仍厚颜无耻地欺骗舆论,虚报战果,胡说什么击沉美战列舰一艘、航空母舰二艘、各类军舰若干艘以及重创三艘战列舰、三艘巡洋舰等等,打肿脸充胖子,极力奄饰日本海军已溃不成军的事实。
4、大和号的谜团大和号外形非常美观,甲板平坦,舷弧优美,桅杆和烟囱都流线形。标准排水量为六万八千吨,满载排水量为七万二千八吨。舰长二百六十三米,最大宽度三十九米,满载吃水十点六长,计划编制人数为二千七百六十七人。共有四部涡轮机,十五万匹马力,航速二十七点五节。主炮口径十八寸(四百六十毫米),共有九门,每发炮弹重一千四百五十公斤,最大射程四十二公里。全舰共有大小炮一百五十二门。装甲的厚度也令人惊叹,轮机舱的垂直装甲厚四百零九毫米,舷部装甲厚四百一十毫米,水平装甲厚二百毫米,确实堪称当时世界上空前的最大战列舰。
和大和号相同的战列舰还有武藏号,此前已在驶向莱特湾途中被击沉。
大和号和武藏号战列舰的建造费十分惊人。每一艘的总工程预算为一亿四千万日元。
根据日本战争时期土木建设投资统计(1966年版),1940年日本全国全年民间住宅建筑总投资为一亿三千八百万日元,全国道路建设总投资为一亿三千五百万日元,全国土木建设总投资为二亿三千六百万日元。用这些数字来比,可知建造一艘大和号,即需要耗费当年日本全国民间住它建设的总投资,或全国一年道路建设的总投资。
为什么一定要把大和号送到太平洋让美军击沉呢?不但和大和号一起死去的三千名海军官兵不明白,甚至连当时发出命令的联合舰队司令长官丰田副武海军大将自己也不明白。
战后,丰田副武写了一本《最后的帝国海军》一书,诉说他当时的心境:
没有制空权的水上舰艇,它的命运如何是不问可知的。
大和号的自杀性攻击行动连一半的成功希望都没有,这在当时是非常清楚的。明明知道但还要挺着干,这种无谋的事情,就是战败未期的悲剧。战后,舆论界和史学界的评论都责难这次作战的荒谬。我只有回答当时不得不如此,此外再没有什么可以辩解的。只有一点可以说的,就是当裁断非此不可的时候,我的苦恼,比前一年莱特湾海战命令全军突击的时候更甚,这是事实。
对这样连幼童游戏都干不出来的愚蠢荒谬举动,当时大本营海军首脑之一的宇垣缠中将自己心中也很不平静。在听到大和号被击沉的消息以后,他自己非常后悔。为了鼓舞日军士气反而造成悲惨的后果,这不是毫无收益的无谋之举是什么?
他在这一天的日记里记叙说:发生这种荒诞事情的根本原因,完全是由于偶然的心血来潮。
他写道:
发生这个事态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军令部总长向天皇上奏时,天皇问总攻击是否单独由航空部队去干,总长说不是,海军也把全部兵力拿出来。对于运筹帷幄而言,总长辅弼的责任确实不轻。
从这个记载不难看出,军令部总长在天皇面前夸了口,一语既出不能挽回,为了顾全面子,便毫不思索地决定了三千人的命运,把海军的家底一次丢光。
就像赌徒输光了以后红了眼一样,还要把老婆孩子都拿出来当赌注。用丰田副武的话来说,就是要破罐子破摔。日语的原话是:喝了毒药连盘子也要舔干净。冲绳战役以后,日本海军和空军连最低限度的作战能力都没有了。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关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
来源:之华说史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