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观察者网、澎湃新闻、红星新闻、北京日报、于东来个人账号】(详细信源附在文章末尾)。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本文信源来自权威报道:【观察者网、澎湃新闻、红星新闻、北京日报、于东来个人账号】(详细信源附在文章末尾)。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提起于东来的名字大家都不陌生。
毕竟在他带领下的胖东来已经成为当地一张闪亮的名片。
再加上他极强的社会责任感,他也成为不少人追捧的对象。
然而,近日的他却因为自己的言论屡次陷入风口浪尖。
闹得沸沸扬扬的西贝风波刚刚落下帷幕。
近日,于东来又因为一句话深陷舆论。
网友发现,这一次的风波竟然还与电影《731》有关。
这段时间,关于西贝餐厅预制菜的风波闹得满城风雨。
而一切的源头竟然只是作为消费者的罗永浩在用餐后的一次吐槽。
罗永浩表示,西贝几乎全是预制菜,价格还贵,真是太恶心了!
本来只是消费者的正常吐槽,但是因为老罗公共人物的身份迅速引发不少网友的共鸣。
大家纷纷在评论区分享自己之前的用餐经历,西贝也因此被推上热搜。
不过,真正让事情越闹越大的还是西贝老板的回应。
老板贾国龙表示西贝没有预制菜,并扬言要起诉罗永浩。
此外,他还称罗永浩两面派,吃完饭离开时明明表示“挺好”,但却在背后“捅刀子”。
不仅如此,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他还宣布西贝将开放后厨供大家监督。
但是他的这些回应反而让进一步激起了罗永浩的“战斗心”。
面对贾国龙宣称的起诉,罗永浩丝毫没有退缩,他表示自己准备好了。
除此以外,他还在网络上重金“悬赏”西贝预制菜的证据。
双方矛盾进一步升级,西贝也一度被推上风口浪尖。
然而就在这时,一个意想不到的人物被卷入其中,他就是一向备受好评的于东来。
他发文对西贝等餐饮品牌表达了谢意,并表示世上没有完美的事。
这番言论被不少人认为是他在为西贝说话,胖东来也因此受到“连累”。
同时他在之后的发文中表示了自己的发声是出于正义,并希望大众能够多一份理解。
他的这些言论引起了不少网友的讨论。
有人批评他“和稀泥”,甚至还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胖东来的企业形象。
对此罗永浩也进行了回应,他首先表达了自己对于总的尊敬,同时他也希望于东来不要被误导。
不过,还有人理解于东来作为企业家的同理心。
毕竟西贝一路走到今天实在不容易,因此他希望能够给西贝一个机会。
这也让不少人看到了他身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明明他可以不发声,这样既不会让自己陷入舆论也不会产生什么影响。
但他却还是说了。
然而这一风波刚刚平息,他就再次因为自己的言论陷入风口浪尖。
《731》在经历长时间地筹备拍摄后,终于在近日上映了。
由于这部影片的意义深重,因此一经上映便引发观众的观影热潮。
尽管这天是工作日,但还是有不少观众怀着沉重的心情走进电影院,将观影视为一种铭记历史的方式。
同时,还有不少网友分享了自己看电影的感受。
他们表示电影的后劲太大了,很长时间都没有缓过来。
还有人认为,这些历史应该讲出来,让每一个人都知道。
不仅如此,一些有孩子的网友表示,应该带孩子来观看,让他们从小就铭记这段历史。
然而就在大众接连分享自己的观影感受时,于东来却因为往日的一番言论引发“众怒”。
今年八月份有网友在于东来的评论区,让他为电影《731》发声。
当时的于东来表示“传播美好比传播仇恨更重要”这句话在当时就让他受到一些质疑。
近日,随着之前西贝风波的影响以及电影《731》的上映,他这句话再次被大众提起。
不少网友认为,铭记历史不是传播仇恨,而是为了让悲剧不再发生。
还有人表示,在《731》这种题材的电影前说“传播美好”是对历史和遇难者的不尊重。
于东来也因此受到不少网友的质疑。
不过平心而论,于东来的这句话本身没有问题,也符合他一直以来“爱与和平”的追求。
只是他的这些言论,放在这里有些“不合时宜”。
此外,还有人认为于东来作为商人面对网友的询问完全可以不回应,但他还是说了。
这种忍不住的发声,与其说是“多管闲事”,不如说是他身上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体现。
而这种社会责任感在他的以往的事迹中也有所体现。
早在二十多年前,处于创业初期的于东来在得知国家的需要后。
他连夜取钱坐火车到北京,为我国的国防事业捐款。
当时他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甚至被央视改编成专题片《三兄弟的故事》。
这也成为记录他早期爱国情怀的珍贵影像。
而这种身为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在他事业成功后体现更甚。
在重大灾害面前,于东来的反应速度和投入力度令人瞩目。
无论是疫情还是自然灾害,都能看到他捐款的身影。
这也让大家看到了,于东来作为企业家的责任和担当。
尤其是之前的郑州暴雨,他更是亲自带领救援队到郑州展开救援。
不仅如此,前段时间胖东来的招工启事更是将这份社会责任感体现得淋漓尽致。
于东来表示,会有一些工作名额留给刑满释放的人员,消息一出迅速引发不少网友讨论。
尽管有小部分人认为,这样做可能会带来一些不稳定的因素。
但是更多的人看到的是,于东来此举背后的担当和社会责任感。
他的行为甚至还引得人民日报评论,称他的这种做法是帮助“跌倒的人生”重新出发。
诚然,刑释人员回归社会可能会不可避免的受到有色眼镜的伤害。
而他们的就业更是普遍存在,又不容易解决的问题。
这时候,有企业能够主动站出来为他们提供工作机会。
不仅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更是对社会责任的有力承担。
从农村小子到企业老总,于东来成长的每一步都体现出他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尽管接连因为言论受到争议,但这也折射出一位企业家难能可贵的责任坚守。
从创业初期的捐款到郑州暴雨的亲自救援再到为刑释人员提供就业机会。
二十多年来,他始终用自己切实的行动展现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担当。
而这种敢于担当的底色,也为所有经营者树立了榜样。
最后,你对于东来的这两次风波有什么看法?
来源:北秋娱事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