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秋意渐浓,西安这座千年古都,迎来了一场属于“夕阳红”的“朝阳盛会”。在第三届西安国际养老产业博览会隆重召开之际,“银助乐龄”养老金融交流会同步举办,政府、金融界、学界与养老行业代表共聚一堂,围绕金融赋能养老产业展开深度对话。这不仅是对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的有力
秋意渐浓,西安这座千年古都,迎来了一场属于“夕阳红”的“朝阳盛会”。在第三届西安国际养老产业博览会隆重召开之际,“银助乐龄”养老金融交流会同步举办,政府、金融界、学界与养老行业代表共聚一堂,围绕金融赋能养老产业展开深度对话。这不仅是对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的有力践行,更是陕西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现代化的一场全面动员。
第三届西安国际养老产业博览会开幕
陕西老龄化程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仅靠财政投入已难以应对日益加剧的养老压力。唯有引入金融活水,拓宽融资渠道,创新服务模式,才能实现养老事业与产业的高质量协同发展。此次银助乐龄养老金融交流会,同时作为2025年第三季度养老产业政银企对接会重磅启幕,旨在汇聚政银企三方共识,携手深耕养老金融“大文章”,合力作答普惠民生“新考题”,同心护航三秦长者“幸福晚年”。
政策创新,绘就养老金融暖色
陕西在养老金融领域的布局早已有序展开。一套精准有力的政策“组合拳”,从顶层设计切入,为银发经济注入制度活力。自2024年起,省民政厅联合多部门先后印发《关于用足用好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及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有关事项的通知》《陕西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搭建起支撑养老金融发展的政策框架体系。
更有力度的是,2025年进一步升级联合机制,携手10部门共同推出《金融支持中国式养老服务陕西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明确行业方向与发展重点。数据印证成效:2024年老博会期间,13家金融机构授信1165亿元支持养老产业。而财政资金也发挥出显著杠杆作用——累计投入8.7亿元,带动社会资本超50亿元,推动旅居康养产业集群建设;完成4.7万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资助400家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落地运营。政府与市场双轮驱动、多层发力的养老金融新生态正在三秦大地加速形成。
产品更新,突围养老场景服务
金融机构正在成为服务养老的中坚力量。交通银行、建设银行等通过专项信贷、绿色通道等方式强化对养老项目的融资支持;中国平安等保险机构积极开发养老保险产品,增强老年人抗风险能力。多家银行推出“养老储蓄”“养老理财”等专属金融产品,助力老年人实现资产稳健增值。
此外,“险资入陕”计划持续引导长期资金进入养老基础设施领域,积极培育从护理、医疗到居住、文娱的完整产业链。养老金融不再是单一的资金支持,而是涵盖养老金管理、保险保障、产业投融资、服务适老化改造等的综合体系。它既关乎老年人个体的福祉,也影响整个养老产业的可持续运行。
省民政厅还联合金融机构开展主题直播课程,聚焦老年人金融安全与财富规划,内容涵盖政策解读、反诈宣传、家庭养老理财等,由行业专家授课,帮助老年人规避风险、科学规划,实现金融服务的真正“适老”与“惠老”。
模式革新,重塑产业价值新链
尽管成效显著,养老金融仍面临诸多挑战:产品与服务供给不够精准,符合老年人实际需求的金融选择依然有限;风险管控机制有待加强,尤其在养老投资项目监管、老年人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等方面需提升规范水平;跨部门协作仍需深化,政策、资本、技术、服务之间的衔接还不够顺畅。
正视问题,方能行稳致远。本次交流会特别强调“融合”与“创新”,呼吁各界共同推动养老金融从“输血”向“造血”转变。据悉,陕西下一步将探索养老信托、养老目标基金、反向抵押养老保险等创新工具,激活存量资产,提升服务品质。科技赋能也是关键路径——借助大数据精准识别养老需求,利用区块链强化资金监管透明度,推动智慧养老与金融服务深度融合。
“十五五”期间,陕西还将设立养老产业引导基金,进一步发挥财政资金杠杆效应,吸引社会资本进入银发经济,缓解养老项目前期投入大、回报周期长等痛点,全面激发市场活力。
这场交流会,不仅是智慧的碰撞,更是资源的对接、合作的起点。它清晰传递出陕西以开放、系统、市场化的方式应对老龄化的决心与路径。以金融之泉,润泽产业沃土;以制度之基,托起幸福晚年。陕西在养老金融领域的积极布局,既为长者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也为银发经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陕西样本”。未来,随着政策持续落地与市场创新不断深化,养老金融这片“蓝海”,必将焕发更蓬勃的生机,真正成为支撑高质量养老服务体系的核心支柱。
来源:陕西网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