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知道吗?有一位女性为了保护大猩猩,甘愿在非洲深山生活数十年,最终却惨遭杀害,她就是灵长类动物学家黛安·福西。1985年,她的尸体在卢旺达的小屋中被发现,身边散落着研究笔记,而凶手至今未能完全定罪。她的一生充满传奇:从小因家庭破碎而寄情动物,30岁倾尽积蓄远赴
你知道吗?有一位女性为了保护大猩猩,甘愿在非洲深山生活数十年,最终却惨遭杀害,她就是灵长类动物学家黛安·福西。1985年,她的尸体在卢旺达的小屋中被发现,身边散落着研究笔记,而凶手至今未能完全定罪。她的一生充满传奇:从小因家庭破碎而寄情动物,30岁倾尽积蓄远赴非洲,用模仿大猩猩行为的方式赢得信任,却因对抗偷猎者树敌无数。她为何会从温和的研究者变成偷猎者的“噩梦”?这场谋杀背后,是报复还是更大的阴谋?
黛安·福西是历史上最著名的灵长类动物学家之一——但她的结局却无比凄惨。
这是她令人难以忘怀的故事。
黛安·福西与动物有着极强的亲近感——而这背后的原因,要从她令人心碎的童年说起。
她出生于1932年,童年的困境很早就开始了。
福西六岁时,父母的离婚彻底打乱了她的生活。
尽管父亲乔治曾努力想留在女儿身边,母亲海伦却极力阻止他参与福西的生活。
海伦再婚时,给女儿的生活中带来了一个新男人——继父理查德·普莱斯。
不幸的是,普莱斯对年幼的福西极其恶劣:他不准福西和家人一起吃晚餐,对她的管教严苛到让她开始怀疑自我价值。
在他眼里,福西永远不可能是他的“亲女儿”。
面对这种严重缺乏关爱的处境,福西在一个意想不到的地方找到了慰藉。
在动物的陪伴下,福西找到了理想的安全空间。
最初开启这段缘分的宠物是什么?是一条小金鱼——这个扭动的小生命像阳光一样,让她向所有生物敞开了心扉。
她很快意识到,人类可能冷漠无情,但动物会毫无偏见地接纳她。
当然,这仅仅是故事的开始。
小时候,福西就开始培养对马的喜爱——她的骑马技艺后来还为她赢得了奖项。
但长大后,她和所有年轻人一样,面临着一个棘手的问题:我这一生想做什么?
起初,福西顺从了继父的意愿,他一直催促她学习商科。
但19岁那年,她在一个牧场度过了难忘的夏天——这段经历让她想起了一个重要的事实:她热爱动物。
也就是从那时起,福西展现出了叛逆的本性。
福西拒绝接受继父的期望,没有去他推荐的学校,而是选择了加利福尼亚大学。
在这里,她开始学习兽医预科课程。
但这个决定也带来了一个严重的后果。
凡事靠自己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意味着福西的父母停止了对她的任何经济支持。
她必须自己赚钱支付学费,于是做起了工厂和文书工作。
这绝非易事——但她做的每一个决定,都让她离“成为著名环保学家和灵长类动物学家”的宿命更近一步。
福西的职业生涯始于职业治疗师——这个选择似乎与兽医研究相去甚远,令人意外。
但她自己坦言,正是在这个领域积累的专业知识——尤其是与儿童相处的经验——后来对她与山地大猩猩的互动起到了关键作用。
大胆的冒险直到30岁,福西才勇敢地开启了人生中的第一次伟大冒险。
1963年,她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拿出所有积蓄,并申请了一笔8000美元的贷款。
她为什么需要这么多钱?答案是:去非洲旅行。
远赴非洲福西在非洲度过了难以置信的七周,这段经历让她收获颇丰。✈️
旅程从肯尼亚内罗毕开始,在狩猎向导约翰·亚历山大的帮助下,她游历了非洲多个地方,包括坦桑尼亚、刚果民主共和国和罗得西亚(现津巴布韦)。
但故事还不止于此。
丰富的见闻这次旅行中,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停留地包括恩戈罗恩戈罗火山口和米凯诺山等。
然而,正是在参观坦桑尼亚的奥杜瓦伊峡谷时,她遇到了两位非常重要的人。
路易斯·利基和玛丽·利基夫妇在奥杜瓦伊峡谷建立了考古遗址,专门寻找原始人类化石。
正是在这里,他们与旅行中的黛安·福西相遇。
他们与福西讨论的话题,很快成为了她人生中的重要部分。
在与利基夫妇交谈时,福西第一次听说了简·古道尔——一位研究类人猿的灵长类动物学家。
当时她还不知道,自己很快也会与类人猿产生紧密的联系。
在非洲之行结束前,福西在乌干达第一次见到了山地大猩猩。
这份最初的兴趣,以及她给利基夫妇留下的印象,直接将她引向了人生中最大的热情——同时,也走向了她悲惨的结局。
坚信自己终将归来在1983年的回忆录《迷雾中的大猩猩》(Gorillas in the Mist)中,福西写下了自己第一次观察大猩猩的感受:“正是它们的独特个性,加上羞怯的举止,让我在第一次见到这种最大的类人猿时,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卡巴拉,但从未怀疑过:无论如何,我一定会回来。”
福西回到肯塔基州路易斯维尔后,满脑子都是想要分享的故事。✍️
她写下了自己在非洲的经历——这些文章发表在《信使日报》(The Courier-Journal)上。
然而,要实现重返非洲的深切愿望,还需要等待数年时间。
三年后,命运让利基博士再次走进她的生活。
利基在巡回演讲期间,来到了路易斯维尔,与福西再次见面。
但这一次,他给福西带来了一个令人兴奋的提议。
利基问福西是否愿意回到非洲研究大猩猩。这个提议她无法拒绝。
在利基的帮助下,福西为这个雄心勃勃的项目争取到了资金。
是时候辞去工作,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热爱的事业中了。
为工作做准备1966年,从同意参与这个项目到抵达内罗毕,中间有八个月的准备时间,福西的任务很重。
她尽自己所能做好准备:不仅学习了斯瓦希里语,还旁听了灵长类动物学课程。
1967年初,福西在刚果的维龙加山脉卡巴拉地区,开始认真研究大猩猩。
为了完成工作,她丝毫不怕吃苦。
在基地,福西和其他研究人员——摄影师艾伦·鲁特和追踪者桑韦克韦——一起住在帐篷里。⛺
他们的饮食非常简单,主要是罐头食品。
虽然生活极简,但福西还是买了一辆路虎(昵称“莉莉”)。
每个月需要补充物资时,“莉莉”就派上了用场——福西要驱车两小时,一路开到基库姆巴去采购必需品。
鲁特和桑韦克韦给了福西很大帮助,教她如何正确追踪大猩猩。
没过多久,她的研究就开始有了进展。
观察大猩猩的行为起初,福西很难接近大猩猩。但很快,她就摸清了它们行为中的细微差别,意识到“模仿”的力量。
通过模仿大猩猩的叫声和动作,她学会了如何让这些野生动物更愿意接受自己的存在。
不幸的是,麻烦正在悄然逼近。
尽管福西专注于自己的研究,仿佛生活在独立的气泡中,但外部世界的动荡还是威胁到了她的平静。
当时,刚果正经历激烈的政治冲突——这场危机最终扰乱了福西的研究计划。
逃离刚果1967年7月,在士兵的护送下,福西和同伴们离开了营地,逃离了刚果。
更糟糕的是,乌干达当局给了她一条令人不寒而栗的建议:永远不要再回来。
绝不放弃尽管仓促逃离充满危险,但福西并没有轻易放弃。
相反,她选择在维龙加山脉的另一侧——卢旺达,继续自己的研究。
找到新的研究站点同年9月,福西终于找到了自己需要的东西——一个可以继续工作的新营地。️
地点在哪里?就在鲁亨盖里省的雨林中。
她在这里建立了卡里索凯研究中心(Karisoke Research Center)。
福西的研究站点占地25平方公里,位于比索凯山海拔9800英尺(约3000米)处。️
她选择了一个极为偏远的地方——这种生活方式最终为她赢得了一个贴切的称呼。
特殊的名字在当地人眼中,黛安·福西的名字等同于“Nyirmachabelli”或“Nyiramacibiri”——这两个名字完美地描述了她。️
毕竟,这两个名字的含义大致是:“独自住在山上的女人”。
福西很快发现,山这边的大猩猩与刚果的大猩猩有着惊人的不同。
最主要的区别是,它们对人类更加警惕,总把人类当成偷猎者。
因此,赢得大猩猩的信任成为了福西面临的第一个重大挑战。
她再次使用了“模仿”的方法,并且效果显著。
模仿大猩猩的行为后来,福西谈到了自己的方法。她告诉英国广播公司(BBC):“我是一个比较内向的人,而我觉得大猩猩在某种程度上也很内向,所以我会模仿它们自然、正常的行为,比如吃东西、嚼芹菜梗或者挠痒痒。”
她富有启发性的研究工作,让她成为了该领域的知名人物。
在研究大猩猩的过程中,福西有了各种各样重要的发现——从它们的饮食、社会结构到发声方式等等。
多年来的突破性进展,最终让她在1970年登上了《国家地理》杂志的封面。
但她的成就还不止于此。
到了20世纪80年代,黛安·福西无疑已经奠定了自己的遗产。
她不仅获得了博士学位,还因研究山地大猩猩而闻名世界——她用独特的视角,让人们重新认识了这种动物。
福西表示,在她眼中,大猩猩是“高贵、高度社会化、温和的巨兽,它们有独特的个性和牢固的家庭关系”。❤️
但令人悲伤的是,在她短暂人生的最后篇章——从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却是最悲惨的一段时光。
20世纪70年代,福西遇到了最强大的阻力——不是恶劣的生活条件,也不是艰巨的研究工作,而是当地的非法偷猎者。
你要知道,尽管国家公园禁止狩猎,但公园管理员往往行为不端——他们会毫无顾忌地接受偷猎者的贿赂。
对偷猎者的监管不力,酿成了灾难——也导致了福西人生中最惨痛的悲剧之一。
最爱的大猩猩1977年新年前夜,六名偷猎者遇到了福西研究的第4组大猩猩——这组有14只大猩猩,其中就包括她最爱的大猩猩“迪吉特”(Digit)。
保护族群的守护者迪吉特以惊人的勇气直面偷猎者,作为哨兵,它保护着同伴。⚔️
偷猎者用长矛攻击它,造成了五处伤口。
但更可怕的还在后面。
奋力反抗迪吉特充当了防御屏障,还击退了偷猎者的一只狗——尽管其他大猩猩都成功逃脱了,但迪吉特没有……偷猎者对它的所作所为令人发指。
被残忍对待的遗体偷猎者不仅砍下了迪吉特的头,还割下了它的手——原因极其恶心:最终要把它们做成烟灰缸。
他们把迪吉特的其余遗体丢在了原地。
为它悲痛欲绝最终,研究助理伊恩·雷德蒙发现了迪吉特惨不忍睹的遗体。
福西得知消息后彻底崩溃了,后来她称迪吉特的离世是“我与山地大猩猩共同生活的这些年里,最悲伤的事情”。
陷入深度抑郁这场悲剧过后,福西被巨大的悲痛吞噬。她陷入了严重的抑郁,把自己关在小屋里不愿出来。
更糟糕的是,她开始借酒消愁。
但最终,悲伤转化成了强烈的复仇欲。
决心复仇迪吉特的死,彻底改变了福西的优先事项。
尽管她最初住在山上是为了研究,但现在她把精力都集中在如何阻止偷猎上——并且从多个角度入手。
筹集资金首先,她成立了“迪吉特基金”(Digit Fund),专门为反偷猎巡逻队筹集资金。
这也让偷猎问题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关注。
但她的行动远不止于此。
破坏偷猎陷阱福西毫不畏惧亲自动手,尽可能多地破坏动物陷阱。
事实上,她的方法开始显得有些偏执和激进。
与偷猎者正面冲突福西与偷猎者近距离正面对抗——有时甚至会把他们囚禁起来。
在掌控局面后,她会对偷猎者采取肢体动作、恐吓和羞辱手段。
但这还只是冰山一角。
激烈的报复福西对偷猎者的报复毫无底线——比如她在一封信中提到了对一名被捕偷猎者的所作所为:“我们扒光了他的衣服,把他四肢张开绑起来,然后用荨麻的茎和叶子狠狠地抽他,抽得他浑身是汗……”
打击偷猎者的软肋她还把目标对准了偷猎者珍视的东西。
例如,据说福西曾用偷猎者的牛作为赎金。
此外,据称她还曾用偷猎者的一个孩子作为赎金。
福西留下被破坏的陷阱和烧毁的狩猎营地,但除此之外,她还设法给人们造成心理压力。
她乐于塑造自己“神秘”的形象。
当地人开始认为她会使用黑魔法——她希望这种说法能阻止人们伤害她的大猩猩。
肺部健康问题除了努力保护山地大猩猩、惩罚偷猎者外,福西还有自己的困扰,尤其是健康问题。
她从小就有肺部疾病。
而她还染上了吸烟的习惯——而且烟瘾很大,这对她的健康更是雪上加霜。
呼吸困难晚年时,福西的肺部状况变得非常糟糕,最终患上了严重的肺气肿。
考虑到她住在高海拔的山上,这种病对她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依赖氧气瓶像徒步这样消耗体力的活动,对她来说变得越来越困难——以至于她甚至需要氧气瓶才能继续工作。
但最终,夺走她生命的并不是健康问题。
悲惨的结局1985年12月27日,福西的佣人找到了她的研究助理韦恩·麦圭尔。
麦圭尔来到福西的小屋,走进卧室后,发现了极其恐怖的一幕。
黛安·福西被残忍杀害,遗体躺在床边。
眼前的场景如同噩梦成真。
在福西的遗体旁,发现了一把9毫米手枪和弹药。
地板上满是碎玻璃,家具被扔得乱七八糟,看起来像是遭遇了入室抢劫。
但事实上,这根本不是抢劫。
福西所有重要的物品都还在那个凌乱的房间里——包括数千美元现金——这意味着凶手的动机远比抢劫恶劣。
凶手用弯刀结束了她的生命。
然而,还有一个悲惨的细节。
黛安·福西有写日记的习惯——她的最后一篇日记格外令人心碎,尤其是考虑到她突然离世的结局。
她写道:“当你意识到所有生命的价值时,你就不会再纠结于过去,而是会更多地专注于保护未来。”
但她的故事并没有就此结束。
工作人员成嫌疑人黛安·福西的惨死打乱了所有工作人员的生活,他们都被当局逮捕。
而事情从这里开始变得更加混乱。
自杀的嫌疑人尽管所有工作人员最终都被释放,但其中一人据称在狱中自杀了。
他是营地的卢旺达追踪者,名叫伊曼纽尔·鲁韦莱卡纳。
与福西的矛盾显然,鲁韦莱卡纳和福西之间曾有过矛盾。
据说此前他曾试图用弯刀伤害福西,这显然导致他丢了工作。
当然,他最终并没有成为这起案件的主要嫌疑人。
最终,福西的研究助理韦恩·麦圭尔成为了主要嫌疑人。
据称,他对福西心怀嫉妒。
当时福西正在为畅销回忆录《迷雾中的大猩猩》撰写续集,而麦圭尔据称想得到她的手稿。
当局认为这是一个合理的动机。
声称无罪尽管卢旺达法院判处麦圭尔有罪,但他当时已经回到了美国,不在卢旺达境内。
回到家乡后,他为自己辩护,完全否认所有指控,甚至称这些指控“荒谬至极”。
无法摆脱的过去麦圭尔表示,他一直将福西视为自己的“朋友和导师”。
但他永远无法摆脱与福西之死的关联——这一事件严重影响了他后来的职业发展。
不过,也有人认为麦圭尔根本无罪。
诸多未解之谜关于黛安·福西惨死的原因,有很多种说法。❓
最有力的一种观点是,她的反偷猎行动让她树敌众多——最终偷猎者为了报复杀害了她。
也有人认为是雇佣杀手找上了她,还有人说她是一起失败抢劫案的受害者。
争议之声尽管人们常常怀着崇敬之情谈论黛安·福西,但并非所有人都对她有好感。
2002年,汤克·瓦拉达拉扬在《华尔街日报》上发表的一篇文章,对她的遗产提出了批评,称福西“认为她的大猩猩比住在周围的非洲人更重要”。
不可磨灭的贡献尽管黛安·福西可能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尤其是在她的性格和对待工作人员的方式方面——但不可否认的是,她的反偷猎工作对山地大猩猩的存活率产生了积极影响。✅
在她去世后,山地大猩猩曾经不断减少的数量已经开始回升。
非常贴切的是,黛安·福西最后的安息之地,就在她最爱的大猩猩迪吉特旁边——位于卡里索凯的大猩猩墓地。⚰️
来源:悠悠趣闻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