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极端大风破历史同期极值!市气象局超前研判滚动服务筑起城市防灾屏障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4-13 13:42 1

摘要:4月11日21时起,天津地区出现极端大风天气过程,截至13日11时,全市出现西北风6-7级阵风10-12级,个别站14级,最大阵风43.2米/秒(14级),出现在蓟州区盘山,突破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极值。中心城区出现西北风6-7级阵风10级,最大阵风25.3

4月11日21时起,天津地区出现极端大风天气过程,截至13日11时,全市出现西北风6-7级阵风10-12级,个别站14级,最大阵风43.2米/秒(14级),出现在蓟州区盘山,突破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极值。中心城区出现西北风6-7级阵风10级,最大阵风25.3米/秒(10级),出现在河东区云丽园,也突破历史同期极值。渤海中西部海面普遍出现西北风8-9级阵风10-12级。

针对这次极端大风天气,天津市气象局密切追踪、提前研判、滚动服务、及时预警,在4月9日“锁定”大风降温天气过程的影响时间、强度以及范围之后,迅速向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发布《气象信息快报》,并充分发挥市气象灾害防御指挥部作用,向各成员单位发布“大风降温防范应对工作通知”,重点提醒此次大风天气的极端性。10日上午,市气象局继续发布《重要气象信息专报》,并接连发布陆地大风橙色和海上大风橙色预警信号,联合市农业农村委发布设施农业风灾中度风险预警,联合市应急管理局发布森林火险橙色预警。

4月10日,天津市紧急召开防范应对极端大风天气工作会议,听取了市气象局的详细汇报,严密部署全市极端大风天气防范应对工作,全市迅速启动气象灾害(陆地大风、海上大风)二级应急响应。市气象局与市应急管理局等相关部门保持24小时直连,启动预报服务关键领域“加强岗”机制,向各部门滚动发布大风天气最新实况和预报结论。各区气象局及时向区委、区政府及相关部门汇报天气发展趋势,滚动做好气象服务,市、区两级气象部门联动守护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4月11日晚21时许,大风如约而至,风力自北向南不断加强。“12日08时迅速增强,10时-21时风力可达6-7级阵风10-12级,22时之后仍有西北风5-6级阵风8-9级…”在天津市气象台的一体化业务平台上,风的这些“动作”一点也没能躲过预报员的眼睛,并随着时间的推移逐个出现。这得益于市气象部门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预报技术,将AI超分辨率技术应用于百米级、分钟级天气预报产品的订正,实现了对全市未来6小时逐10分钟更新100米分辨率的温度、风力、能见度、湿度等预报信息,满足针对重点区域、关键点位、特定时段给出精细化预报服务的需求。

为提升公众对此次大风天气极端性的重视程度,市气象部门利用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全网发布大风天气提示信息,覆盖全市2016.9万人次;与天津电视台联动开展气象风险防范滚动提示,通过“天津气象”“天津预警发布”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开展全景直播;组织首席预报员通过媒体联动群、《首席说天气》短视频等方式,递进式发布极端大风天气情况和防范建议等;组织预报员走进天津电视台直播间解读极端大风天气成因;策划制作风力等级科普解读的图文、视频等科普产品,主动回应社会关切。

一系列服务及科普产品通过“天津气象”微信、微博、抖音、快手、视频号等全媒体平台及社会主流媒体广泛传播,7次登上本地热搜榜,全网作品传播量超千万。此外,市气象局加强与社会媒体联动协作,将《首席说天气》短视频通过新华社、中新社、天津电视台、津云、天津广播等社会主流媒体扩大传播,为公众答疑解惑。

为满足城市运行及各行各业安全生产需求,市气象部门针对城市管理、住建、海洋、港口、电力、交通、旅游、农业等不同领域、不同行业开展专业专项气象服务,保障城市运行安全。针对港航领域,市气象部门开展基于重点水域和航线的预报预警服务,发布分海区、分时段的大风预警和风险提示,针对天津港、LNG码头等提供基于位置的气象风险预警,为港口安全运输和水上交通管制等提供气象依据。4月13日上午,市气象部门与天津海事局开展天气会商,为一艘载有2000余名游客的游轮安全靠港提供气象服务,基于游轮到港时间、停靠位置等研判游轮靠港的天气“窗口期”。

针对旅游领域,市气象部门向文旅部门做好服务提示,助力保障全市各大景区安全,特别是向梨木台、黄崖关、摩天轮等大风影响重点景区给出重点提示,分析大风影响时段,助力保障游客安全。针对轨道交通领域,市气象部门为交管、高速、铁路、地铁等有关部门实时发布大风预报预警和实况跟踪服务,分析交通气象风险;针对电力领域,为电力公司滚动提供杆塔级风偏和异物侵扰告警,保障供电线路安全;针对农业生产,开展冬小麦、小站稻等农作物灾害影响评估,提醒设施农业种植户加固农业棚室,保障粮食及经济作物生产安全。

在市气象部门的全面预报预警和服务提示之下,全市各部门及各行各业全面行动、联动应对,提前采取防范措施,全力保障市民生产生活及生命财产安全。

图文:张妍 杨莹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