扔掉学生外卖的大学,丢掉了什么?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19 01:40 1

摘要:以往外卖可放置在校门口,但自从学校安装外卖柜后,所有外卖必须入柜。校方解释称外卖柜由运营公司独立运营,仅面向学生免费,面向商家或骑手则收取每次0.1元至1元的寄存费。为节省费用,骑手未将外卖放入柜中,也未通知学生及时取餐,导致外卖被长时间滞留而变质,学校已出现

近日,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大学多名学生在社交媒体反映,学校保安将学生外卖扔进垃圾桶,并禁止学生取走,引发网友关注。

据媒体此前报道,以往外卖可放置在校门口,但自从学校安装外卖柜后,所有外卖必须入柜。校方解释称外卖柜由运营公司独立运营,仅面向学生免费,面向商家或骑手则收取每次0.1元至1元的寄存费。为节省费用,骑手未将外卖放入柜中,也未通知学生及时取餐,导致外卖被长时间滞留而变质,学校已出现多起学生食品安全事件。

9月18日,学校就此事发布情况通报称,针对学校保安人员简单粗暴行为给学生造成的损失给予赔偿,并与快递柜运营商协商一致,自9月17日起不再收取寄存费用,相关使用费用由学校承担。

乍一看,学校的出发点似乎是为学生的食品安全考虑,毕竟高温天气下,外卖长时间放置在外确实容易变质。但进一步细究,却发现其中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与其说这些高校是在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不如说是在解决管理者自己的“麻烦”。

首先,学校设置外卖柜,这一举措本身并无不妥,若能合理运用,无疑有助于规范外卖管理,提升取餐效率。然而,当费用成为骑手和商家不愿将外卖入柜的阻碍时,学校本应思考如何优化外卖柜的运行和管理,而非简单粗暴地将未入柜外卖“一扔了之”。

再者,有学生表示,学校外卖柜“无保鲜功能,与放置在外面并无本质区别”。如此一来,强制要求外卖入柜的合理性就大打折扣。学校工作人员虽称外卖柜的作用是提醒学生取餐,避免骑手不告知取餐行为,但这个解释显然无法完全说服学生和社会公众。

在这个事件中,直接将学生花钱购买的外卖扔进垃圾桶的行为显然欠妥,这不仅是对学生财产的不尊重,更是学校管理方式缺乏人性化的体现。即便担心食品安全问题,学校也完全可以采取温和、有效的方式,比如通过校园广播、班级群通知等形式提前告知学生相关风险,同时与外卖柜运营公司、外卖平台、商家、骑手协商,共同寻找解决方案。

事实上,学生外卖与校园管理之间的矛盾存在已久,从西南大学指定外卖平台引发争议,到石家庄城市建设学校工作人员隔门扔外卖,再到张家界航空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工作人员将大量外卖扔入垃圾桶……这些事件都反映出高校在管理过程中,往往过于注重管理的便利性,而忽视了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权益。

接二连三的“外卖风波”,无疑给高校敲响了警钟:校园管理的核心是服务学生,而非管控学生,面对外卖与校园管理的矛盾,不该一味地“禁”与“扔”,而是“疏” 与“优”,与其在外卖问题上“反复拉扯”,还不如把精力放在优化食堂服务上。比如,学校可以面向学生收集意见,根据反馈定时更新菜品、优化口感,也可推出网红小吃、特色美食,让食堂的餐食更有吸引力;也可以增加窗口、优化用餐机制,甚至提供线上预约取餐服务,让食堂用餐更加省时方便。

大学不仅是传授知识的殿堂,更是培养独立思考、创新精神的教育高地。当大学生连点一份外卖的权利都要被限制时,我们又如何期待它能培养出有主见、敢创新的新时代青年呢?那些忽视学生需求、简单粗暴的“一刀切”管理思维,早已不适应现代高校的发展,是时候彻底退出校园管理的舞台了。

教育的精神内核是尊重,管理的本质是服务。当一个高校的管理思维还停留在“我说了算”的时代,它就很难真正赢得学生的认同。唯有以学生为中心,用智慧化解矛盾,用温度优化服务,才能让高校真正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沃土,而非对抗的战场。

来源:光明网重庆频道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