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你是否也曾一边懊恼,一边刷到凌晨三点?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19 11:30 1

摘要:心里那个微弱的声音在说:“再刷5分钟就睡!”——结果一抬眼,又是凌晨两点半。

深夜,手机屏幕的光映在你脸上,拇指机械地上划。

心里那个微弱的声音在说:“再刷5分钟就睡!”——结果一抬眼,又是凌晨两点半。

第二天闹钟响起时,你头晕脑胀地发誓:“今晚一定早点睡!”可到了晚上,历史再次重演...

不是你的自控力太差,你可能,只是被“塞”了一个数字奶嘴。

一、什么是“奶嘴效应”?

说来有趣,“奶嘴效应”这个概念,竟然来自一场精英们的“危机应对”。

上世纪90年代,美国战略家布热津斯基提出,全球化可能导致“二八分化”——20%的人享受繁荣,80%的被边缘化。为了避免这80%的人“闹事”,他提出了“tittytainment”(奶嘴乐)策略:用大量娱乐和感官刺激填满人们的生活,让他们安于现状。

简单说就是:给你个“奶嘴”,让你不哭不闹。

而在今天,我们的“奶嘴”变成了什么?

没错,就是那些让你欲罢不能的短视频、游戏和八卦资讯!

二、奶嘴是怎么“塞”进我们嘴里的?

这得从我们大脑的“小秘密”说起。

当你刷到一只会跳舞的柯基,或者游戏通关的瞬间,大脑会“叮”地一声释放多巴胺——一种让你感到快乐的化学物质。

各大平台就像是最高明的心理学家,它们用算法精准拿捏你的喜好,不断给你“不定时、不定量”的奖励(就像老虎机一样),让你根本停不下来。

无限滚动:下面永远有内容,没有“剧终”

自动播放:连点击都省了,彻底躺平

个性化推荐:比你还懂你,欲罢不能

说真的,这谁能顶得住啊!

三、明知是“奶嘴”,为什么我们还嘬得这么香?

除了大脑机制,还有更深层的原因——我们在逃避。

工作压力大?刷会儿视频放松一下!

社交好累?打局游戏找回掌控感!

人生迷茫?吃个瓜暂时忘记烦恼!

这个“数字奶嘴”给我们的,是一种低成本、高回报的虚假满足感。

不需要努力,就能获得快乐;不需要面对,就能暂时逃避。

就像心理上的“速食面”——好吃、方便,但长期吃下去,你懂的。

四、长期嘬“奶嘴”的后果,比想象中更可怕

最开始可能只是熬夜后的黑眼圈。但久而久之,你会发现:

注意力碎片化:再也看不进去长文章、长电影

耐心值下降:对需要长期投入的事情失去兴趣

真实快乐减少:那些需要努力才能获得的成就感(学新技能、深度阅读),越来越没吸引力

最可怕的是,我们甚至开始逃避真实世界的挑战,宁愿沉浸在虚拟的快乐里。

就像温水煮青蛙,等意识到问题时,可能已经很难跳出来了。

重新拿回主导权,做快乐的主人,几个亲测有效的小方法:

意识觉醒:开始记录屏幕使用时间(真相往往很残酷)

设置边界:给容易沉迷的APP设定时间限额(10分钟一到就自动关闭)

替代满足:培养一个能带来“心流”的线下爱好(画画、乐器、运动都可以)

重新学会无聊:偶尔发呆放空,反而是创意的来源

曾经每晚刷3小时短视频,到现在能够安心阅读一本厚书,这个过程就像一场小小的“戒毒”。

但当你重新尝到深度快乐的滋味时,会发现:那比碎片化的刺激,美味太多了。

现在的你,有两个选择:继续下滑,看下一个有趣的视频;或者,放下手机,想想今天要不要换个方式度过睡前时光。

真正的自由,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想不做什么就能不做什么。

近日要览

审 核:李彤华

值班编辑:郭怡男

稿件来源:享心理

来源:青蓝聊健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