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十五月亮升起来,打一文明餐桌活动。”“我们应该提倡什么样的新型婚恋观?”9月5日,黎川县国安广场人头攒动,“5号新风集市”如期开集。想参加“下水摸鱼”游戏,参与者需先答对一道文明题,带着入门考验,这场别开生面的文明宣传热热闹闹开场了。
“十五月亮升起来,打一文明餐桌活动。”“我们应该提倡什么样的新型婚恋观?”9月5日,黎川县国安广场人头攒动,“5号新风集市”如期开集。想参加“下水摸鱼”游戏,参与者需先答对一道文明题,带着入门考验,这场别开生面的文明宣传热热闹闹开场了。
据悉,今年3月,学雷锋纪念日,黎川县首场“德润赣鄱・5号新风集市”正式亮相。此后每月5日,这支由志愿者、文艺骨干、道德模范组成的队伍,带着节目、服务和故事,准时出现在乡村集市、社区广场和景区,把文明新风融入百姓生活,变成百姓惦记的“定期约定”。
集市主题跟着百姓转
“过去宣传文明理念,大多是墙上贴标语,发宣传册,村民转身就忘。”黎川县委宣传部副部长陈娇说,为让文明宣传“入脑入心”,当地着力打造这一品牌活动,邀请志愿组织和相关单位参与,让内容更丰富、形式更鲜活。
据介绍,集市紧扣“孝老爱亲”“健康理念”“家风家教”“法治宣传”等主题,用乡音传理论,拿身边事讲道理,通过文艺展演、答题互动、趣味游戏、便民服务等形式,让文明理念以更鲜活的方式融入百姓生活,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把文明新风送到田间地头。
近日,在黎川县潭溪乡三都村的演出现场,小品《面子·里子》唱着“厚养薄葬方显孝心”,现场老人连连拍手喝彩。“中国好人”展板前,村民们驻足热议,将其当作教育孩子的活教材。在非遗擂茶的清香里,群众品味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无论是家风家教还是健康理念,集市的主题要跟着百姓的心思转,要把道理融入群众‘身边事’,让群众愿意听、听得进。”陈娇说。
“做好事能当‘钱’花”
为了让文明理念更好地融入居民日常生活,黎川县还设置了“文明积分制”“道德红黑榜”等制度。
“做好事能当‘钱’花。”三都村村民吴立根兴奋地说。八月份,他帮村民安装电线,帮老人代购物品,攒下了60分兑换了一袋大米。此外,红榜上,“文明家庭”的照片亮堂堂;黑榜里,“大操大办”的案例被晒出来。文明行为转化为了可量化、可兑换的“积分”,居民自觉成为文明乡风的传播者和践行者,参与文明实践的积极性越来越高。
“5号新风集市”台账上,黄友根5次协助劝架、协调邻里纠纷获得50积分、朱堂生儿子升学宴简办获得10积分、邱建英被评选为“好媳妇”获得10积分……简办宴席、义务巡逻、随手捡垃圾等,桩桩件件都能得积分,可换取洗衣粉、食用油等日用品。
送文明与惠民生融合
集市里,便民服务摊点排起长队,“送文明”与“惠民生”相互融合。医务人员量血压时不忘叮嘱村民“少抽烟、多锻炼”,志愿者的剪刀下,老人的白发被修剪得整整齐齐,政策咨询台前,村民们围着问医保、聊农技。这边看节目学道理,那边办实事解难题,“新风”变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如今,“5号新风集市”已成为黎川百姓的“心头好”。不仅线下火热,直播时也有数万人在线观看,弹幕里满是“下月演什么,在哪里演”“活动太精彩了”的感叹。
“以前觉得不办几桌酒没面子,现在才懂,家里和和气气比啥都金贵。” 一位老人的感慨,道出了参加集市最珍贵的收获,文明不再是口号,而成了百姓心甘情愿的选择。
下个月5日,集市继续开集。一场场沾泥土、冒热气的文化活动深入村庄,群众在艺术共鸣中自觉认同新理念、践行新风尚,时代新风悄然融入群众寻常生活。(文/图 吴子懿 记者王晓明)
编辑:何山
校对:王小明
复审:程乘玉
来源:新法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