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区是基层治理的最前线,也是矛盾与需求的交汇点。这三个藏在临夏州烟火里的普通社区,正以各自的方式,回应着基层治理的核心之问:如何让治理真正扎根于民心?
穿梭于临夏州的街巷,人来人往间,属于基层治理的故事正在发生。
积石山县胡林家乡朝阳社区,68岁的闵有卜握着一张写满群众意见的纸条,静静等待社区办事大厅开门——那是他前一晚挨家挨户搜集来的声音;
50公里外,临夏县易福社区的产业车间里,41岁的宋秀霞手指翻飞,熟练包装香品。她刚从大山搬出时,还一度为生计发愁;
东关街道二社社区的网格员龙晓慧,又在“民情日记本”上新添两行:外墙砖松动需维修、返乡毕业生待业需跟进……
社区是基层治理的最前线,也是矛盾与需求的交汇点。这三个藏在临夏州烟火里的普通社区,正以各自的方式,回应着基层治理的核心之问:如何让治理真正扎根于民心?
从“听民意”到“聚民力”
近日,积石山胡林家乡朝阳社区副主任马啸栋比往常更忙碌了些。他手里攥着一个磨得发亮的笔记本,穿梭在集中安置点的楼宇之间。
“王叔,对社区第三季度的共建共创群众大会,你有啥想法不?”郑英强一边问,一边在笔记本上快速记录。
朝阳社区上一次开共建共创群众大会是在5个月前。“我们社区是积石山6.2级地震灾后安置小区,社区群众来自14个乡镇68个村,生活习惯、诉求点都不一样。”马啸栋说,“这就不仅需要社区工作人员多跑一跑,更得有个能集中解决问题的渠道,让大家的心声有处安放。”
孩子们在社区愉快玩耍。
共建共创群众大会也因此而产生。这个大会像个“连心桥”,既让搬迁群众有了畅所欲言的平台,能把急难愁盼摆到桌面上;也让社区能集中听民意、解民忧,把政策讲清楚、把办法说明白。
从王叔家出来,马啸栋径直走向隔壁单元。说起接下来要走访的闵叔闵有卜家,他如数家珍:“闵叔家,儿子和儿媳妇外出打工,老两口带着两个孙子……”
说话间,社区广场上传来一阵清脆的笑声。几个孩子正在广场空地上追逐嬉闹,其中一个虎头虎脑的小男孩看到马啸栋,立刻停下脚步,脆生生地喊:“马叔叔!”
这正是闵有卜的孙子闵昊。“我奶奶在家做晚饭呢,去我家吃饭。”说罢,便牵着马啸栋的手往家里走。
刚上四楼,就看见参加完验收大会的闵有卜正站在自家门口掏钥匙。得知记者来意后,他往自家方向摆了摆手:“走,到家里坐坐!”
马啸栋正在闵有卜家了解相关情况。
闵有卜是第一批搬进朝阳社区的居民,刚搬进来那会,心里还打鼓,怕住不习惯。这些担忧,在社区工作人员的耐心帮助和共建共创群众大会的推动下,渐渐烟消云散。
“说起来,咱这群众大会是真管用。”闵有卜感慨道:“搬来一段时间后,我们发现小区没有电动车充电桩,充电十分不方便,有的居民从家里扯根线下来充,看着就危险。”闵有卜和周围群众一合计,便在共建共创群众大会提出了安装充电桩的建议。“现场就有相关部门给我们进行了答复,一个月后,整个小区就安上了整齐的充电桩,扫码就能充电,安全又方便。”闵有卜说。
“现在,我们有啥想法都敢在会上说,知道说了有人听、有人管。”闵有卜说,“等下次大会,我还得提个建议,能不能再装点健身设备,娃娃们放学有处耍,我们老头老太太也能去锻炼锻炼。”
从闵有卜家中出来后,记者遇到了从另一户群众家赶过来的社区主任郑英强。他带着我们一路走一路看。搬迁群众家里有养花的习惯,便在小区门口开了花卉市场;从社区去县城不便,便联系相关单位开通了公交线路……这都是应群众诉求而建的。
有了充电桩后,居民给电动车充电更方便了。
“其实,共建共创群众大会的成效,就藏在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里。”郑英强说,“一开始,大家搬过来心里都没底,你一言我一语的诉求不少,可真正敢站出来说的不多。但这大会开着开着,大家发现自己的话能算数,提的问题能解决,参与的热情也越来越高了。”
晚饭后,整个社区热闹了起来,老人们在新修的长廊下聊天,孩子们围着刚栽的小树苗追逐,一切都透着安稳与祥和。
说到底,共建共创群众大会不光解决了一件件民生小事,让居民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让社区从“被动管理”转向“主动共建”,让这个从不同村落聚起来的新社区,真正有了家的模样。
从“稳饭碗”到“兴家业”
临夏县易福社区的临夏县百年郭氏香业有限责任公司包装车间内,宋秀霞手指轻快而灵活,短短30秒,一把香便被整齐妥帖地包装完毕。
“以前在山里,一年到头守着几亩地,现在我每天都能挣50多块钱,时间灵活,还能照顾家里的老人孩子。”宋秀霞说。
宋秀霞是临夏县易地搬迁县城安置点的居民。刚搬迁时,不少人像宋秀霞一样犯愁:房子是新的,可饭碗在哪?
易祥社区党支部书记何春晓记得,那时候居民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没有地,我们该如何生活?”
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是易地搬迁工作的重中之重。彼时,临夏县积极出台政策,多途径发展产业,多渠道稳定就业,真正让搬迁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得到提升。
2024年下半年,临夏县易地搬迁县城安置点的相关部门了解到临夏县百年郭氏香业有限责任公司有扩大生产的计划,便主动上门洽谈,希望能为社区居民争取一些包装、加工等适合妇女和老人的岗位。经过多次沟通,公司最终同意与社区合作,优先录用社区居民,并提供免费的技能培训。
“当时听说有这样的好机会,我立马就报了名。”宋秀霞说,“每月挣个1000多块钱,也够我们一家人吃饭了。而且,有些手快的姐妹,一个月能挣到2000块呢!”
宋秀霞正在包装香。
据了解,临夏县百年郭氏香业有限责任公司旺季时,可吸收150多名搬迁居民到香厂工作。让更多像宋秀霞一样的家庭实现了“家门口就业”,稳稳地握住了新“饭碗”。
制香厂包装车间只是易福社区拓宽就业渠道的一个缩影。为了让搬迁群众稳稳扎根,社区精准对接每户需求:不仅为家家户户配套了日光温室,还通过布鞋加工厂、百合加工厂等家门口的企业提供就业岗位;在主干道精心规划的 304个夜市摊位,更是让不少人找到了增收门路。
“我们还在县城成立出租车公司,共计投放50辆出租车,用于搬迁居民的发展。”何晓春说。
黄振林夫妇便是其中的受益者,两人先后都成了出租车司机。“刚搬迁时,我还在外面打工,有一天媳妇忽然打电话说县城的出租车公司专门招搬迁居民,我一听就动了心。”黄振林回忆道,“当时就想,能在家门口挣钱,我一定要回来。”
现在,开出租车,时间自由,收入也稳定,一个月下来,黄振林夫妇俩能有近万元的收入。“虽然辛苦一点,但是生活越来越有奔头了。”黄振林一边转动方向盘,一边笑着说,话语里满是对如今生活的满足,“分给我们的温室大棚也租出了,还能再挣5000块钱。”
如今,临夏县易地搬迁县城安置点的就业版图不断扩大,居民们的选择越来越多,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灿烂。
解决搬迁居民就业,于基层治理而言,是筑牢社区稳定的基石,更是激活社区活力的源泉。何春晓说,当居民们手握稳稳的“饭碗”,心中便有了踏实的底气,对社区的归属感与认同感也会随之加深。
“我们会继续努力,借着县里的好政策,为居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让大家的日子越过越兴旺。让社区真正实现从‘安身’到‘安心’的跨越,成为人人向往的幸福家园。”何春晓说。
从“解纠纷”到“筑平安”
近日,正值汛期,雨说来就来。临夏市东关街道二社社区工作人员和网格员的工作重点也随之转移到了防汛方面。13名工作人员的身影在格子间与辖区各角落间不停穿梭,从辖区内的宣传提醒,到隐患点的细致排查,他们要确保每个细节都不被遗漏。
记者在东关街道二社社区便民服务大厅见到社区党支部书记王文泽时,是他刚上任的第二周。
王文泽正在查看防汛资料。
这位新书记脸上还带着些许初来乍到的青涩,却已经快速进入了工作状态,办公桌上堆着厚厚的防汛资料,上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批注。
他刚拉开椅子准备接受采访,口袋里的手机便骤然响起。
“小王,能上门帮我做下养老金认证吗?”
“书记,前两天雨有点大,门卫室漏水了。”
“王书记,我们楼顶的管子进水了。”
第五次铃声终于中断了我们的采访。王文泽朝记者抱歉一笑,扬声招呼同事,“走,一起去现场看看。”
爬上居民楼楼顶时,王文泽走到水管进水处,蹲下身用手指戳了戳鼓起的防水层。他说,“得赶紧重新铺防水卷材,不然雨再大些,楼下住户家里就得遭殃。”
他掏出手机打通施工队的电话,“师傅,二社小区5号楼楼顶防水层渗水严重,得尽快来更换。”联系完施工队后,王文泽才带着人往回走。
王文泽正在打电话联系施工队。
东关街道二社社区位于临夏市市中心,辖区现有常住居民919户3550人。长期面临着流动人口多、人员构成复杂、老年人多等问题。
这就对东关街道二社社区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该社区以党建引领为载体,积极完善社区网格治理体系,提升辖区居民法治意识观念,大力推进社区基层治理工作。
“社区的问题就像这汛期的雨,总是不期而至,我们能做的就是提前布防,快速响应。”走在回社区办公室的路上,王文泽对记者说,“网格就是社区应对这些问题的基本单元,网格员则是扎根在网格里的‘贴心人’。”
回到社区办公室时,王文泽口中的“贴心人”之一——专职网格员龙晓慧正坐在办公桌前,翻看一份调解记录。她要对之前调解过的一起涉及家庭财产的复杂纠纷进行回访。
今年3月份,辖区里的老马家兄妹三人的矛盾闹到了社区,起因是家里老宅处置问题。龙晓慧说,“马家的情况格外特殊:老大早年去世,只留下妻儿相依为命;老二一家是完整家庭,却常年靠打零工维持生计;老三是精神障碍患者,生活不能自理。”
这处老宅是他们仅有的固定资产,也是三家人眼中的“救命钱”。为了理清头绪,她前前后后跑了十多趟。
老马家兄妹三人的调解卷宗。
4月8日,当事人都到了社区“调解室”里,并且邀请了东关司法所的相关人员见证。龙晓慧拿出了解决方案,卖老房子的钱分成三份,老二拿三分之二,但是得赡养老三,社区会不定时上门核查。当事人同意了这个方案。
“前一段时间,我们去看了老三,精神状态挺好的。”龙晓慧说,“这就是我们社区治理的常态,没有那么多轰轰烈烈,更多的是这些琐碎却重要的小事。”
老马家的纠纷圆满解决,并非偶然。这背后,是东关街道二社社区在解决矛盾纠纷上不断探索的创新举措。针对辖区矛盾纠纷种类多样、主体多元、成因复杂等新变化,2025年,社区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重源头、强治理,建机制、破瓶颈,积极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大化解行动。
“我们还依靠综治中心、司法所、派出所,建立起多部门协调联动、一体化运行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通过这种联动机制,实现了‘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问题不激化’。”王泽文说。
在临夏州基层治理的宏大画卷中,朝阳社区、易福社区、二社社区的生动实践折射出全州治理创新的智慧与温度。近年来,临夏州始终把基层治理作为重中之重,以党建为引领,不断探索符合当地实际的治理路径。
临夏州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刘丽娟介绍,近年来,临夏州立足破解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难点堵点,紧盯基层治理中暴露出的突出问题,不断健全完善基层治理机制,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推动全州基层治理工作迈上新台阶。
从龙晓慧穿梭的身影,到全州网格员织就的服务网络;从调解室里的握手言和,到群众大会的共商共治。这不仅是基层治理体系的升级,更是把民生温度注入治理细节的智慧。
下一步,临夏州将继续统筹推进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让每一个像老马家这样的家庭都能在和谐稳定的环境中生活,让基层治理的成效体现在群众的笑容里、满意中。
来源:临夏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