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少年儿童是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未来生力军,少先队是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大学校。近日,各地各级少先队组织纷纷开展主题活动,教育引导广大少先队员传承红色基因、传承中华文脉、传承奋斗精神,争当爱党爱国、勤奋好学、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好少年,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辅导员工作好帮手▲
少年儿童是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未来生力军,少先队是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大学校。近日,各地各级少先队组织纷纷开展主题活动,教育引导广大少先队员传承红色基因、传承中华文脉、传承奋斗精神,争当爱党爱国、勤奋好学、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好少年,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时刻准备着。
近日,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林西县第五小学少先队员参加了“强国复兴有我,争当新时代好少年”少先队主题活动。少先队员通过沉浸式参观、互动问答、故事分享等多种形式,在行走的课堂中感知历史脉络、增强国防意识、树立远大理想。
在林西博物馆“塞北烽火 红色林西”主题展厅中,少先队员跟随讲解员缓缓移步,认真聆听抗日战争中的英雄事迹与发展历程。一件件实物、一幅幅照片、一段段影像,悄然间将大家带回到那段峥嵘岁月。他们或凝神注视,或低头记录,深刻感受家乡与民族的血脉相连,理解“我们从哪里来”的精神密码。
参观结束后,少先队员们在指定区域参加了主题知识问答。题目紧扣展厅内容,涵盖日寇侵占历史、殖民统治罪行、民间抗日英雄张才事迹以及冀热辽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等。少先队员踊跃举手、积极抢答,在互动中深化了对林西抗战历史的理解,巩固了参观所学,进一步激发了勿忘国耻、强国复兴的使命感。
在国防教育馆,少先队员们跟随讲解员,依次参观了“勿忘国耻”“旗帜引领”“大国重器”等主题展区。通过实物模型、图文展板和生动讲解,深入了解了我国国防从艰苦创建到现代化强军的光辉历程。主战坦克、航母战斗群等大国重器模型令人振奋,“清澈的爱,只为中国”— 陈祥榕等新时代军人的英雄事迹更深深触动了每一位少先队员,增强了爱国意识和国防观念。
童心探科学,筑梦向未来
为深化少先队员科技启蒙教育,弘扬科学探索精神,山西省临汾市乡宁县团委、乡宁县少工委联合乡宁县教体局开展“牢记党的教导,争做强国少年”少先队研学行活动,组织各乡镇中心校少先队员们走进临汾市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开展主题研学实践。
少先队员们沿着“地面气象观测站—人工增雨消雹设备区—气象科普馆—天气预报制作中心”四站路线,近距离接触平日只在课本里见过的气象设备。在观测站,讲解员细致讲解百叶箱、雨量器、风标风杯的用途;来到设备区,大家参观了人工增雨火箭发射车,直观感受科技守护农业的“硬核”力量。
走进科普馆,队员们从天气预报的形成原理、气候系统的运作机制、气象基本业务的开展模式到气象灾害的种类及科学应对技巧,全方位了解了气象工作的核心内容。原本抽象的知识变得鲜活易懂,队员们不仅收获了科普知识,更真切体会到“科学就在身边”,在心中种下了探索科学的小种子。
来到尧庙,讲解员以生动有趣的语言给队员们讲解传授包括建筑、碑刻、历史典故等知识。接着,队员们在陶艺制作、宣纸拓印、敲钟击鼓的实践中触摸尧文化的温度。
队员们还体验了拓印创作,大家专注地调整宣纸位置,拓包蘸墨时反复调试浓度,在纸张摩擦的轻响声中,完成了一张张带着墨香的“尧”字拓印。本站研学让少先队员们在一揉一捏、一拓一印、一敲一击的亲身实践中深化了对尧文化的理解,实现“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感悟”的文化传承。
从观测“看不见的大气”感受科学的严谨,到触摸尧文化体会传统的温度,这场研学之旅,既让少先队员们看到了科技守护生活的力量,也让他们读懂了文化滋养心灵的厚度。未来,团乡宁县委将继续搭建更多成长平台,让少年们在探索中传承文明、在实践中拥抱科学,成长为既有文化根基、又有科学视野的新时代好少年!
研学种业知耕耘,永年少年筑农梦
近日,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团委联合区教体局、区科协组织临洺关镇实验小学少先队员开展“实践触摸生命奥秘,探索点亮求知道路”主题研学活动。少先队员们通过参观现代化育种实验室、参与种子科学小实验,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农业科技魅力,在亲手播种实践中厚植爱农情怀,将科技兴农的种子深埋心田。
首先,讲解员热情地为队员们讲解了种子从研发、培育到筛选的全过程。看着显微镜下那些微小却充满生命力的种子细胞,队员们的眼睛里充满了好奇与惊叹。
随后,队员们走进现代化种植观测中心。工作人员借助 “空天地一体化平台”,为大家实时展示各类农作物的生长动态,直观呈现科技赋能农业的场景。工作人员还结合种业知识,通过生动的图片与视频,讲解生物科技发展历程,强调种子既是粮食之源,更是农业科技创新的核心。现场互动频繁,队员们积极应答,气氛热烈活跃。
此次研学实践活动,不仅让少先队员们增长了见识,拓宽了视野,更让他们在实践中深刻体会到了劳动的价值和科技的力量。
来源:红领巾集结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