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时间过得太快了,一转眼大s的女儿小玥儿都11岁了,个子都快赶上我侄女那会儿上小学六年级的样子。
时间过得太快了,一转眼大s的女儿小玥儿都11岁了,个子都快赶上我侄女那会儿上小学六年级的样子。
真的,那个小时候笑起来眼睛弯弯的小姑娘,现在站那儿就是个小大人了。
妈妈不在了,这事儿搁谁身上都受不了,尤其是对孩子来说。
我才明白什么叫少年丧母,那种痛不是哭几天就能过去的。
我前阵子跟一个做心理辅导的朋友聊过这事儿,她说孩子在这个阶段最怕的就是“突然的失去”。
你看着她吃饭、上学、跟同学玩,好像没事人一样,其实心里早就翻江倒海了。
小玥儿能撑到现在,已经很厉害了。
汪小菲从厦门飞台北,一个半小时的飞机,到家都半夜了。
他本来以为孩子们早睡了,结果玥儿还在客厅等他。
一见爸爸进门就说:你好像瘦了,我去给你倒杯牛奶。
这话是汪小菲在直播里说的,说到这儿他声音都哑了,眼眶红了一圈。
我就坐在沙发上听着,手里捏着茶杯,心里咯噔一下。
这哪还是小孩子这是懂心疼人了。
我老家有个亲戚家的孩子,父母离婚后跟着奶奶住,每次爸爸回来,那孩子也是半夜不睡,就为了听车门响的声音。
人呐,血缘这东西骗不了人。
平时接送上下学的是司机,做饭的是阿姨,可爸爸一回来,那眼神就不一样了。
那种亲,不是谁天天陪着就能代替的。
马筱梅比汪小菲早到台北,到家都凌晨一点多了。
她没吵杨阿姨起来做饭,自己点了外卖。
这事看着小,但我觉着挺戳人的。
她知道这个家不是她的主场,做事有分寸,也不抢位置。
关键是她对两个孩子是真的上心。
有网友问为啥孩子不回北京上学。
马筱梅说得很实在:她们吃的东西、说话的方式的语气都不一样,一下子换地方,孩子会懵。
她在采访里说:“她们现在过得开心,这就够了。”
这话我不是第一次听,但从她嘴里说出来,我不反感。
9月16号汪小菲直播也说了这事。
他说不想让孩子一下子变环境,现在的老师同学都对他们好,换个地方又要重新适应。
他还说岳母和一堆亲戚都在台湾,他多跑几趟没关系。
等小学毕业再说去北京还是上海,到时候看孩子想不想走。
最后一句让我愣了一下:要尊重孩子的选择。
这句话说得轻,但分量重。
多少家长打着“为你好”的旗号,硬把孩子扯来扯去。
他现在能说出这话,说明真琢磨过。
网上有人说汪小菲故意把孩子留在台湾,搞什么情感控制。
我觉得这话说得太狠了。
孩子是他亲生的呀,以前抱着玥儿上综艺,满脸骄傲地说“这是我女儿”,箖儿一出生他就晒娃照,说“跟我小时候一模一样”。
那是真当宝贝宠的。
大s走了七个月了。
这七个月里,两个孩子从崩溃到慢慢稳住,靠的不是嘴上安慰,是身边有人一点点拉他们站起来。
马筱梅没把自己当后妈,汪小菲也没当甩手掌柜。
他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补那个空出来的位置。
我那天刷到一个小视频,是玥儿在学校表演钢琴,穿白色裙子,弹的是《梦中的婚礼》。
台下没人喊妈妈,只有汪小菲低头擦眼睛。
那一幕我看了三遍。
我认为,现在最重要的是让孩子活得踏实,不是争谁对谁错。
食物、学校、城市这些都可以慢慢调,但安全感一旦碎了,拼回去太难。
孩子快乐,比什么都强。
这是我亲眼看到、亲耳听到之后,唯一敢下的。
来源:小勇坎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