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雷,材料造假,保录取…美本放榜后,不良机构害了多少孩子?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12 19:18 2

摘要:美本申请季是一块试金石,一方面检验学生的综合实力,另一方面也在检验留学机构的专业水平和责任心。随着2024-2025美本放榜落幕。今年从很多家长那里听到孩子因为机构而惨拒的案例,所以用了这个标题。

美本申请季是一块试金石,一方面检验学生的综合实力,另一方面也在检验留学机构的专业水平和责任心。随着2024-2025美本放榜落幕。今年从很多家长那里听到孩子因为机构而惨拒的案例,所以用了这个标题。

有很多熟悉的家长,孩子申请条件很好,选择的顾问不负责,选校、申请策略、文书基本上孩子自己弄,早申全拒;有些家长签了朋友推荐的机构,但指导孩子的文书完全没有中心,号称很有经验的顾问,文书能力其实还不如孩子;还有一些机构,申请季学生太多忙不过来,只能重点关注头部打榜单的学生,很多优秀学生梦校“翠拒”;有些机构,顾问已经准离职了还在接学生,到申请季已经换了好几个顾问......今年美本放榜这段时间,不止听到2-3家机构“爆雷”,还有些机构申请材料造假(著名的如某“普林斯顿”录取),代写文书,不负责任,保录取服务等......很多家长选机构失误,导致孩子早申惨拒,幸运的家长RD换机构“亡羊补牢”,但还有很多更优秀的孩子被耽误。

我看到很多真正负责的机构,顾问申请季指导学生文书到深夜甚至凌晨。顾问能否舍身处地地为孩子着想,深入了解孩子,帮助孩子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中一起梳理、启发孩子的独特性,在选课、活动、申请过程中,利用自己日积月累的经验和在留学申请中的专业实力,给予孩子一步步的指引,最终帮助孩子按时、按节点完成不同阶段的任务,在申请季陪伴孩子从选校、定校、申请材料整理、制定申请策略、文书头脑风暴和定稿,直到最终取得理想的结果。

有时候,真正理想型的、适合孩子的机构,跟顾问是否毕业于名校以及多大的抬头“比如各种博士、名校头衔”没有多大关系,最重要的是顾问的价值观、责任心、申请经验丰富、专业实力在线、和孩子匹配度,如果再有那么一点教育初心就更好了。

理想型的机构是把本来只能在TOP10/TOP30边上的学生,踮起脚尖给申进TOP10/TOP30,为普娃增值,而不是机构借助牛娃名校录取榜单给自己贴金。今年MIT早申录取的2名中国学生,一位是杭州学军中学的IMO竞赛霸主,高一就录了北大元培,另外一位是上海中学的周同学,还有去年深国交被哈佛录取的W同学,这几位孩子不用多说,无论哪一家负责任的机构,只要申请材料和文书不出差错,大概率会被录取,机构只是锦上添花罢了,真正起了多少作用只有机构自己知道。

有一些名校录取的孩子,根本不用顾问“花太多精力”,有些孩子甚至文书都不用改,几乎全靠孩子自己完成,你说机构在申请中起了多少作用?当然名校录取的榜单肯定会晒出来的,也会渲染成感人的成功录取故事,具体细节如果你不追问或者没有详细了解,无法知道真伪。

还有一些机构的美本规划和申请逻辑,不是基于孩子的兴趣、爱好,发掘孩子的个性化以及特质,而是像工厂流水线作业一样标准地把孩子打造成“文理兼修”或者各方面全能型选手,同质化非常严重。家长本质上希望顾问引导孩子兴趣、筛选活动以及可利用的资源、针对孩子的兴趣爱好和特点进行个性化规划、引导和激发孩子的独特性、最终形成申请材料的差异化,但常见的是一些机构顾问拽着孩子继续拼命卷…...

针对美本选机构,我已经写了十几篇文章了,再给大家几点建议:

1.机构的文化和价值观很重要。机构的价值观考察,要放在第一位。“有道无术术尚可求,有术无道而止于术”,有些机构张口就是保录取欺骗家长,或者为了榜单,刻意引导孩子选择所谓的冷门专业“曲线救国”,比如性别研究、东亚研究等,再就是活动造假、GPA造假、申请形象造假,动不动将买科研论文挂在嘴边,甚至代写文书、申请材料过渡包装等。盲目追求录取结果,不择手段,引导孩子走所谓的“捷径”,引导孩子欺骗、欺诈、申请舞弊,后果可想而知,这类机构第一时间就要排除。我们需要选择的是诚信、有正向的价值观、有教育初心的机构,能正向引导孩子在热爱的领域专注提升竞争力,最终被名校录取。

2.不要迷信所谓的低分高录或者普娃逆袭。按照今年的录取情况,大部分孩子不高分低录就不错了。在美本申请竞争这么激烈的情况下,“低分高录”这只是少数中的少数,大多机构会宣传托福100出头的孩子被康奈尔录取,却不会告诉你该学生SAT1560。某些机构宣称学生没有竞赛大奖,却被斯坦福录取,却不会告诉你该学生专注在自己热爱的领域很多年,出过几本小说或者有几段独特的科研经历,或者好几个顶级夏校。永远记得,机构所展现出来的成功案例,很多是包装或者夸大后的“录取故事”,美本一定是综合考察,而招生官也有“火眼金睛”。

3.服务孩子的主申顾问非常关重要。主申顾问的作用在于引导孩子的兴趣、发掘孩子的个性和特点,提供选课、校内外活动、竞赛、科研、夏校包括筛选资源等建议和指导,到了申请季帮助孩子分析研判,制定适合孩子的选校方案和申请策略,指导孩子的文书,引导孩子在申请材料中凸显个性和整体能力,最终被梦校录取。主申顾问是否擅长孩子喜欢的领域?是不是真的适合孩子?他能够给孩子提供什么样的帮助?是否具有足够的专业能力、申请经验、时间、精力和责任心去帮助孩子达到预期目标,最终录取梦校?这才是选择机构的核心意义。

4.过渡吹嘘和包装的机构慎选。我们经常会听到很多“哈耶普斯麻”、“藤校大满贯”机构,或者像“留学教父”、“MIT博士”或者某名校博士、前招生官(这么多招生官离职?机构这么大诱惑力?)之类的顾问称号。只有能力不能满足孩子申请需求的时候,机构才会去强调顾问学历背景、名校榜单、独家资源、课程,靠销售自己、甚至过度宣传、虚假承诺、保录取等等,一味迎合家长和孩子,真正专业有实力的机构不需要自吹自擂,靠专业实力、录取案例说话。现在美本的录取已经很透明,“酒香不怕巷子深”,真正优秀的顾问总会被家长发现。

5.不要过于关注机构的榜单。不要幻想着选择有MIT录取的机构,自己的孩子也有机会进MIT,先看看自己的孩子和被MIT录取的学生差距有多远?别只看机构晒出的榜单,真正去看去了解机构榜单背后的生源和资质,即使是北师大实验或者十一国际部头部的孩子今年被翠拒的案例都层出不穷,录取的都是极少数牛娃,而这些牛娃的学校背景以及申请条件,不被录取才是意外和“惊喜”吧!此外关于很多机构晒假榜单的现象,我专门写了一篇文章,大家可以去参阅:2025美本放榜背后,哪些机构在晒假榜单?

6.警惕选机构扎堆,同机构或同顾问竞争很残酷。在美本申请“广撒网”的情况下,选机构扎堆对于很多孩子尤其是“普娃”非常不利。大家不要只看到很多机构宣传哈耶普斯麻以及藤校榜单,但真录取的只有几名学生,大部分孩子最终收到TOP50左右的牛娃“保底校”录取就不错了,即使是一梯队国际学校,TOP30录取人数都是有限的。同校竞争很残酷的现实是,在大部分牛娃申请超过15-18所美国TOP30乃至TOP50的时候,选校的重复率相当高,再加上申请专业相似以及选择同一家机构,孩子相同高中背景,活动相似,同一名创始人/顾问申请理念、规划方式、文书思路或风格相似,大概率“赢者通吃”,普娃与梦校“失之交臂”。

再给大家举个例子,某所一梯队国际学校的2名或者几名牛娃同时签约了某机构创始人,顾问对这几个孩子的申请条件都很了解,但哈佛或者MIT每年在该学校最多只录取1名学生,这种情况下,顾问肯定会把精力倾向于条件更好的孩子,毕竟保证自己的名声和“哈耶普斯麻大满贯”榜单最重要,这就是现实,所以大家看到的名校录取背后,会有更多牛娃翠拒,比如今年S校SAT1590、GPA 2%的孩子,被TOP25私立大学“全聚德”。大家一定要警惕同校牛娃扎堆或者“掐尖招生”的机构,除非你的孩子是学校最厉害的一个,我说的是“最”,而不是之一。

7.真正的小而精机构之间差异化其实很小。留学顾问跳槽是最常见的现象,今年在这家机构,明年又跳到另外一家机构。“金钱至上”的年代,人人向往“高薪”,这些年很多顾问包括合伙人都会选择另起“炉灶”自己创业,有些机构甚至一个团队整体“出走”,美本机构之间互相“挖角”层出不穷,再加上服务模式、产品内容、服务理念都差不多,美本申请服务本身就那么点事情,真正想做到差异化很难。

机构榜单一眼全是“哈耶普斯麻”,顾问张口闭口“常春藤”,似乎有让孩子“点石成金”的能力,好像无论什么条件都能被名校录取,签约前榜单晃眼,签约后推脱责任,名校录取决定因素还是孩子自身的实力,所谓的“哈耶普斯麻”大满贯不过是机构过渡包装的“噱头”,如果有能力,别挑学生,把普娃送进梦校才是真本事!回到开头讲的,机构的价值观、责任心和专业实力,匹配度缺一不可。

8.了解机构核心顾问的稳定性。顾问稳定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离职率:在顾问离职率较高的机构,如果所选的顾问离职,之前做的所有工作都归0,需要重来一遍。我听到有些机构主申顾问准备离职了还在接学生,签约的时候,一定要约定好主申顾问离职相应的替换或者备选方案,同时多关注几名所选机构的主申顾问。另一个是所选顾问录取案例的稳定性:一名主申顾问偶尔有1-2个好的录取案例并不罕见,能持续2-3年持续保持稳定录取,可以证明主申顾问的真正实力,详细了解学生的申请条件以及顾问规划和文书指导细节,尽量确认这些都是顾问真正从头到尾服务的案例。

除此之外,再分享几个选机构的小技巧:比如去主流招聘平台或者公众号看机构的顾问招聘要求;查一下机构的工商信息,如成立年限、社保人数、实缴资金等,看看员工社保人数是否如顾问介绍的一致,以及顾问人均带的学生数量是否和销售说的一样;在机构的办公室看一眼顾问的工作氛围和工作状态;机构销售交流的时候,了解下主申顾问的入职时间,从业经历,从而判断主申顾问服务年限以及流动性等等。可以参考我之前写的文章:美本放榜之后,到底什么样的机构才靠谱?

美本放榜后,通常是家长签约机构的高峰期。需要家长尽量自己多做功课,保持谨慎和理性,面对铺天盖地的讲座、直播分享和榜单宣传,尽量详细考察机构的团队文化和价值观,以及主申顾问、文书顾问的责任心、专业实力和与孩子的匹配度,避免陷入单一化、片面化、理想化的思维陷阱,走了弯路,踩了坑。

来源:出国留学攻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