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听古人瞎扯淡看看不同时代十万大军行军、布阵需要多大面积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29 09:01 1

摘要:历史,就像前街老王八卦的故事,你听多了,总觉得哪儿有点不对劲。我年轻那会儿,有个邻居特别爱说自己当年“跟着红军走过雪山草地”,一聊起人数就是几万人、几十万人——可是你仔细一问,也没见过五千人是什么阵仗。哎,古人的话更夸张。有些老历史学家跟写神话似的:一边说波斯

历史,就像前街老王八卦的故事,你听多了,总觉得哪儿有点不对劲。我年轻那会儿,有个邻居特别爱说自己当年“跟着红军走过雪山草地”,一聊起人数就是几万人、几十万人——可是你仔细一问,也没见过五千人是什么阵仗。哎,古人的话更夸张。有些老历史学家跟写神话似的:一边说波斯人能凑出几百万大军,一边又把巨人、怪物安插进了人类世界。你说,咱们要是还全信这些,怕是得被逗乐了。

咱们就说兵马俑——不少人想当然,把兵马俑的密密麻麻当成了古代军阵的参照。其实错得离谱。你想想,阅兵和打仗能一样吗?兵马俑是正儿八经站着排队,一副仪式感十足的样子,离真刀真枪的战场那是十万八千里。古人上战场的时候,可是各占地盘各留空当。不然,你手里的兵器怎么挥得开?

那会儿撒克逊老乡人手一柄双手大斧,占地讲究得很,谁都不想跟旁边的大汉挤成一团,生怕自家脑袋成了别人的靶子。英国有学者猜过,每个战士起码得摊出三英尺的地,这不是哪个官僚拍拍脑袋能定的规矩,而是血淋淋打出来的教训。古希腊的士兵可更狠,刺枪就能有三米长,一排队,前边人都快戳着后边人的鼻子了。等着马其顿出来亮双长枪——六米,比鲁智深的禅杖还威风。亚历山大能“暴揍”同胞,也靠这些奇兵利器。

瑞士人的长戟两米多,碰上骑士也敢硬抗。有一阵子,他们干脆也用上五六米的大枪,跟西班牙长枪手死磕,看谁的胳膊多长,谁家家底更厚。你别看欧洲这边热闹,咱们中国用的长枪也不含糊,戚家军的竹枪能伸到六米,号称“丈八”,想想都挺吓人。

说到这里,有个有趣的话题:你可见过十来万人的军阵需要多大的地方?别笑,我当年还真跟朋友打过这个赌。他拿来唐军资料,我翻出明军阵法。结果一算,一个25人小队,带着长枪和盾,摊开的阵型面积就得八十来平米;再扩大到唐朝的百人队,要两千多平米。一时半会儿你凑不少人,但要摆开来,就得跟摆集市似的。你要真信兵马俑那密不透风的一小片地能放下万人,怕是得把士兵变成扑克牌。

古人排阵还讲究厚度——瑞士小方阵十四乘十四,撒克逊人喜欢十排、十二排的纵深。希腊人爱用四到八个深度,马其顿呢,为了加厚,有时候排到十六排。兵力厚度够了,看上去威风,背后其实是怕“摊薄了”让敌人包了饺子。中国魏舒阵五列纵队,秦朝扫六合时阵法更复杂,三十八纵列,前后左右分得清清楚楚,干起仗来不含糊。

你要再加上骑兵,事情就更棘手。汉唐蒙古大军找地方,动辄得占几倍甚至十几倍的地。后来到了热兵器时代——那个火器齐鸣的年月,一万人要占的地能到二十平方公里。冷兵器时代,十万大军对阵,光战场就得上百平方公里,饭锅、营盘还没算呢。古人夸说百万雄师,你就想象一下一百万人的吃喝拉撒,那得是多大的地盘?

讲个冷门细节:行军队伍有多长?明朝那阵子,戚家军在浙江碰上两千多日本倭寇,这伙人队伍就能拉出二十里。你想明军派出二十四塘骑兵,在二十多里的路线上反复侦查。这不是闲着,也是怕半路出妖蛾子。行军队伍长,排兵布阵就麻烦——古代的文人写书,往往一个数字一嘴吹可劲胡扯,却没认真想过空间上的限制。

你是不是也偶尔觉得,读这些历史总有点真假难辨?比方说高加米拉之战,波斯人记载动辄百万,实际去发掘遗址,战场上能留下的遗迹,撑死十万左右。一百万人的花名册,那得十来辆牛车才能拉完。可他们就这么一本正经地写在自家史书里,历史传着传着,半真半假的段子你说信还是不信?

其实,这种谎话或许并不是有意欺骗。想一想,古代史官坐在院子里,离战争现场十万八千里,谁真见过千军万马?消息一传,数字跟着水涨船高,就像咱们邻里八卦,一传十、十传百,过几年就能变成神话。身边的兵马俑满坑满谷,好像全天下的兵都能往里塞。可究竟有多少人打仗,又有多少人在史书里“被扩大”了,谁也说不准。

到头来,古人的军阵、队伍、英雄事迹,都是现实跟传说和想象搅在一起的。我们这一代人,常说“别被历史忽悠了”,但哪天坐下来认真算算,才发现真和假之间其实有不少灰色地带。说到这,我也想问一句:你觉得,当年波斯百万雄狮是真有,还是史官喝了几杯烈酒之后的文思泉涌?或许,有些历史,本就该留下一点糊涂、一些悬念吧。

来源:历史记录大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