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短短一天时间里,超过10万人响应极右翼人物汤米·罗宾逊的号召走上街头,打着“团结王国”的旗号,高举英国国旗,高喊“解散议会”、“驱逐伊斯兰教出欧洲”等口号。
马斯克一个美国富豪,居然隔着大西洋掺和起英国的政治来了。
9月13日,英国伦敦爆发了一场震惊全球的大规模抗议活动。
短短一天时间里,超过10万人响应极右翼人物汤米·罗宾逊的号召走上街头,打着“团结王国”的旗号,高举英国国旗,高喊“解散议会”、“驱逐伊斯兰教出欧洲”等口号。
这一场面本就引发外界高度关注,真正让事件迅速登上全球媒体头条的,是世界首富埃隆·马斯克的突然现身。
他通过社交平台X(原推特)的视频直播与伦敦集会“连线”,在直播中不仅表达对抗议的支持,甚至公开表示:“要么反击,要么死亡。”甚至公开呼吁英国“解散议会”、“更换政府”。
一个美国富豪为何要高调插手英国内部事务?英国社会是否真的已经濒临失控边缘?马斯克的“喊话”,又会带来怎样的政治地震?
表面上看,这场游行是一群被忽略的英国白人工人阶级的情绪宣泄。他们质疑移民政策、抱怨生活压力、指责政治精英。
但组织者汤米·罗宾逊的极右翼背景,以及马斯克的高调参与,让这场看似“底层反抗”的抗议,多了不少资本和政治操控的意味。
看来这场运动并非真正的群众自发行动,而是被极端思想和数字平台共同推动的“伪民粹主义”。
背后并不是为了改善工人阶级的处境,而是借“反精英”的口号来推动放松监管、强化私有化和扩大数字垄断的议程。
不少人对马斯克的出场感到疑惑。
一个美国科技巨头,为何要对英国街头抗议表态?
有人认为他是在捍卫言论自由。但从他控制X平台、频繁介入欧美政治话题的行为看,他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企业家,而是一个拥有庞大数字话语权的政治参与者。
当他在拥有数亿用户的平台上发表“暴力即将来临”这样的言论,不仅是一个人表达观点,更是算法加持下的信息动员。而他在直播中高呼“解散议会”,也被不少分析人士视为对民主制度的正面挑战。
白人工人阶级为何成为“极右翼叙事”的目标?
是因为英国众多后工业地区在几十年新自由主义政策影响下,逐渐陷入“空心化”状态。
工厂关闭、工会衰落、公共服务萎缩,让大量白人工人阶级感受到被遗弃。而主流政党,尤其是工党,在经济与文化层面都未能及时回应他们的需求。
“被忽视”,成了这些人对现行制度最深的印象。
过去,政治抗议靠人组织、靠地面宣传。现在,情绪传播的主战场在数字平台。
X平台通过算法将愤怒内容分发给更多用户,增加曝光,提升参与。用户的点击、评论和转发,成了平台的“资本”。
或许这些平台正在形成“数字封建制”。
马斯克等科技寡头像领主一样,通过平台控制信息流向,塑造舆论,操控民众的情绪。在这个体系中,白人工人阶级的愤怒被反复炒作,但却并没有真正改变他们的处境。
面对经济困境和社会撕裂,很多人原本寄希望于工党。
但在基尔·斯塔默的领导下,工党选择了技术官僚式的中间路线,提出的改革偏向温和,缺乏情感动员和明确立场。
这种“轻量级改革”无法没有让工人阶级看到希望,反而让激进右翼趁虚而入。
一些左翼独立候选人和小党派虽然试图发声,却也因策略失误,未能真正接触到白人工人阶级的核心诉求。
抗议不一定是错,愤怒也不一定是坏事。问题在于,谁在引导这种愤怒,目的是为了谁服务。
马斯克的“反抗精英”口号听起来像是站在人民一边,但当一个全球最富有的科技巨头开始主导“底层叙事”,我们更应警惕的是背后的权力重构与制度操控。
如果进步力量无法回应现实困境,提供归属感和希望,那些被遗弃的人群就会被他人代为“代表”——而代价,可能是民主本身。
来源:小眼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