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小微动作,却是大有乾坤武汉交警精细化治理100余处路口路段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19 10:02 1

摘要:今年以来,武汉市公安交管部门聚焦商场集贸市场周边、景区公园周边、老旧小区周边、学校周边、医院周边、地铁站周边等六类群众高频出行区域,开展“微循环、微改造、微治理”,通过“三微六边”工作开展,完成100余处路口路段交通环境提升、非机动车交通组织优化和交通拥堵治理

逐浪新闻记者:赟赟

通讯员:李佳 张琥 易家帅

从路口非机动车道信号灯、行人专用等候区的设置,到车道功能的精准划分与调整,从打通微循环到区域交通优化,从提升通行效率到解决停车难题。

今年以来,武汉市公安交管部门聚焦商场集贸市场周边、景区公园周边、老旧小区周边、学校周边、医院周边、地铁站周边等六类群众高频出行区域,开展“微循环、微改造、微治理”,通过“三微六边”工作开展,完成100余处路口路段交通环境提升、非机动车交通组织优化和交通拥堵治理,相关道路平均通行效率提升8.1%,城市交通品质得到明显提升。

警力有限 民力无穷

共商共治解锁出行难题

“三种套餐+1000个共享停车泊位”的交通优化方案,最终成为解锁光谷步行街出行难题的“金钥匙”,得到周边居民的一致点赞……

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光谷步行街被誉为“宇宙中心”的顶流商圈,而步行街周边10余个居民小区7300余户居民,每天出门、买菜、上学、停车时,要和过境人流、车流交织,出行和停车都存在难题。

为了解决这一出行难题,公安交管部门邀请居民代表、步行街物业经理、快递、外卖企业代表、城市管理、街道办等相关部门,在光谷步行街广场召开“马路现场会”,并同步进行网络直播,通过多方沟通、协商,线上、线下互动,在多方热议下,三种套餐+1000个共享停车泊位的交通优化方案出炉:由商圈物业向居民提供“时租”“季度租”或者“夜间停车”服务,价格比小区内停车更便宜,商圈停车位在保证经营的前提下向周边居民分时段、分区域开放。

同时,城管部门加强精细化管理,通过数据分析针对潮汐特征明显、停车点位集中等现象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停车引导和改善措施,在商圈和小区专门划出共享单车停车区域,企业增大维护和清运力度,保障道路通行顺畅。

“现在麒麟路靠市场这侧的人行道、非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停车区都看得明明白白,还有护栏隔开,大家各走各的,不仅更安全了,路面也更干净了。生鲜市场内还配套建设停车场设施,顾客都说这样改真的好走多了,也好停车。”

曾参与今年4月份在武汉市汉阳区汉桥生鲜市场门前“马路现场会”探讨的商户金磊表示,门前的交通环境如今真的舒心多了。

武昌区友谊大道高架下桥匝道、经开区快速路兴城大道路口是否开打,把这些聚焦了周边居民、学校、医院、商圈、过境大车流关注的交通出行问题,都搬上“马路现场会”。

道路交通的痛点和堵点在哪里,马路现场会就开到哪里,通过群策群力、共谋共治,群众智慧转化为一项项可落地见效的精细化出行方案、措施,城市交通出行品质提升了,群众出行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也提升了。

“微改造”下足“绣花功夫”

打通“交通经络”

“以前等红灯挤成一团,现在有了宽敞的等候区和遮阳棚,带孩子过街心里踏实多了!”常到汉街购物的市民陈女士的感受,道出了改造后的变化。数据显示,该路口改造后通行秩序明显改善,安全事故隐患大幅下降。

紧邻楚河汉街与中南医院的楚汉路杏林西路路口,周边汇集医圈商圈,热闹拥挤的人流车流也带来安全隐患。武昌交警联合多部门开展系统性优化,为群众打造慢行空间。

路口增设多功能等候棚和行人信号灯,成为群众等候时的安全港湾;绿化带的削减给行人和车辆都拓宽了空间;人行横道 “零高差”改造让老年人和儿童通行更安全;信号灯配时的优化,也让慢性交通更舒适。

“不敢相信,这还是原来的路口吗?感觉一夜之间变成大马路了!”武昌交警对复兴路津水路路口的“全要素优化”改造,让每天都从这里的经过的市民感概连连。

作为武昌区南北向干线,复兴路连接黄鹤楼隧道与巡司河街,经二环线可直达汉口,因地铁11号线长期施工导致交通秩序混乱,施工结束后,车流量急剧上升。武昌交警抓住地铁11号线站点恢复期间契机,对该路口开展全面优化。

“这里不仅增加了非机动车与行人专用等候区,还设置了非机动车左转专用道和信号灯,右转警示区……

一点优化、一片受益的“蝴蝶效应”逐步显现:周边中山路、友谊大道拥堵指数分别下降12.5%和6.16%。

“以前左转像闯关,现在有了专用道和信号灯,心里踏实多了!”每天骑车买菜的王师傅感叹。

像这样大变样的路口还有很多,硚口区沿河大道双厂巷路口,最近新增了一组“萌萌”的信号灯,通过机动车和非机动车道、信号灯的独立设置,非机动车左转一次过街更方便,行人过马路更安全,车辆通行效率也提升了。

“感觉通行更有序,大家各行其道也更安全了!”每天路过这里的出租车司机梁师傅说。

治理校园周边交通出行

“闲置空间” 激活成“金边银角”

“公园里开了放学路,太好了!”

今年秋季开学后,钟家村小学三里坡东校区正式启用校园旁公园绿地打造的学生专用通道,继晴川初级中学、西大英才小学后成为全区第三所借助公园实现安全放学的学校,家长和老师们纷纷点赞。

汉阳交警联合住更、城管、园林、教育、街道等多部门实地调研、协同会商,精妙巧思把放学路改在公园里,给家长和学生们营造更安全、和谐的出行环境,也成为破

解校园周边出行痛点的一大创举,成效明显。

高峰期停车接娃难怎么办?江岸交警把桥下空间安排上了,让家长们头疼的接送学停车问题,在新学期开始有了气象。

武汉长江二桥黄浦路下桥段位于江岸区校园集中区域,周边交通流量大,孩子们上学放学的时候必须横穿马路,让人担心,江岸交警在此常设护学岗守护孩子们上放学。每天早晚高峰时,下桥的车辆叠加上接送学生的车辆,还会经常造成附近道路拥堵。

“所以我们决定打开这样一个桥下空间为民服务,把原本的闲置地改造成‘护学休憩+智慧停车+文化集市’的一体化多元空间。”江岸区交通大队负责人表示。

桥下不仅有停车场,还有书店、餐厅点、户外游戏区域等场所。同时,在上下学的高峰时段,接送孩子的车辆可享受免费停车一小时。据数据显示,桥下空间开通两周后,拥堵指数环比下降23%左右,有效改善了附近的通行情况。道路更加有序,孩子们过马路更安全了。

“交警在校门前围了一个微型环岛,帮我们解决大难题!”武汉实验外国语学校副校长柳俊说,校门前的“小变化”让大家不再担心秋季开学后的交通问题。

“学校门前这么一改,秩序好多了,开车也不用再排到马路上等了,这里改的好!“

武汉实验外国语学校大门紧邻东风大道主干道,每逢早晚高峰或大型活动时,校门前接送孩子的家长车流、途经此处上东风大道高架的上下班车流、进出武汉体育中心的过境车流及周边小区的居民车流都在此汇聚,常因车流交织密集引发拥堵或小事故。为此,学校专门向交管部门求助。

经开区交通大队迅速行动,打出一套交通优化“组合拳”:

首先把将学校门前临时停车区域用交通护栏隔离成“岛”,引导家长车辆沿“岛”通行,同时优化学校门前红绿灯配时,还积极与附近社区沟通,引导居民经小区内道路绕行,避开学校正门前的主干道,减轻通行压力。

措施实施后,校门前车辆排队长度较优化前减少13%,车辆平均停车时长下降34%,路口通行效率明显提升。

今年以来,武汉交警对17个主要路口优化改造,提升行人和非机动车过街安全;针对学校、幼儿园周边“接送潮”堵车,“一点一策“定制130余套交通组织方案,配合警校家护学,实施后,家长接送车辆平均停留时间减少11分钟,通行效率提升8%。

来源:楚天交通广播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