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历史名人 (补)四百一十八 宋敏求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4-12 18:06 2

摘要:北宋仁宗庆历四年(1044年),宋敏求因参加苏舜钦进奏院的集会,被调离京城,出任集庆军判官。王尧臣、宋祁编修《新唐书》时,因宋敏求熟悉唐朝故事,遂奏请他为编修官。后来,宋敏求因祖母去世服丧,宋仁宗赵祯下诏令他在家中修史。服丧完毕后,宋敏求任同知太常礼院。

宋敏求(1019年—1079年),字次道,赵州平棘县(今河北省赵县)人,北宋时期大臣、史学家、藏书家,参知政事宋绶之子。

网络图片,侵权联删

宋敏求在宋仁宗天圣年间,凭借父荫,为秘书省正字。后来,宋敏求召试学士院,赐进士及第,初任馆阁校勘。

北宋仁宗庆历四年(1044年),宋敏求因参加苏舜钦进奏院的集会,被调离京城,出任集庆军判官。王尧臣、宋祁编修《新唐书》时,因宋敏求熟悉唐朝故事,遂奏请他为编修官。后来,宋敏求因祖母去世服丧,宋仁宗赵祯下诏令他在家中修史。服丧完毕后,宋敏求任同知太常礼院。

当时,朝臣石中立父子相继病故,其孙石祖仁对服丧的礼节感到疑惑,便交给礼院来裁定,礼官们援引依据不一,宋敏求提议应服丧三年,辞去官职,服斩衰,判寺宋祁也赞同他的看法,遂将此定为制度,升任集贤校理。后来,宋敏求又应宋庠的征辟,随他出任西京(今河南洛阳)通判。后因宋敏求在群牧度支判官任上坠马伤足,被降为知亳州(今安徽亳州)。宋英宗赵曙即位后,宋敏求受召担任《仁宗实录》检讨官。

北宋英宗治平元年(1064年),宋敏求以工部郎中、同修起居注,次年,又加知制诰、判太常寺。

北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赵曙驾崩,在其殡丧期间,有人说血缘关系较疏远的皇族宗室成员,在丧期也可以婚嫁。宋敏求则认为,先帝还没有出殡,绝不可以婚嫁。一年后,又有人这么说,宋敏求又说宗室普遍服丧,由穿丧服降到穿练服时,便可以嫁娶婚姻了。由于其说法前后矛盾,遂被贬为知绛州(今山西新绛)。

王珪、范镇为其乞留,以便完成《宋仁宗实录》。宋神宗赵顼道:“典礼制度,是国家大事,而谬误到如此地步,哪能没有责任”。宋敏求的议论最初本没错,但曾公亮因痛恨礼院里的刘瑾附和宋敏求的说法,所以要借此除去他。当年冬,宋敏求便又被诏令回京。 《宋仁宗实录》修毕,迁为右谏议大夫。

王安石因厌恶吕公著,故诬陷吕公著曾说过“韩琦想要利用人心,如当年赵鞅在晋阳起兵,借此驱逐君主身边的恶人奸臣”的话,将吕公著贬知颍州。宋敏求草拟诏书时,王安石要他在诏书中说明吕公著的罪状,而宋敏求却说他敷陈失实。王安石当即发怒,告之赵顼此事,赵顼遂命陈升之修改了诏书,宋敏求请求解除自己官职,赵顼没批准。

北宋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李定自秀州判官升任御史,宋敏求却将委任诏书封回不发,遂被免去知制诰,以右谏议大夫升为朝请大夫。其后,宋敏求主持贤良方正的考试时,因孔文仲对答时言语切直不阿,便将他评为优等。王安石为此更加恼怒,遂罢免了孔文仲。人们都为宋敏求担忧,而赵顼却处处保全他。次年,授其为史馆修撰、集贤院学士。

北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邓润甫对赵顼进言:“近来大臣们多喜欢互相攻讦告发,这并非国家的好现象,应该提拔任用敦厚的人,以改变这种浅薄的风气。”遂升宋敏求为龙图阁直学士。

北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年),宋敏求参与修著宋仁宗、宋英宗两朝国史。

北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四月,宋敏求去世,时年六十一岁,被追赠为礼部侍郎。

宋敏求家中藏书达三万卷,对朝廷典故很熟悉,士大夫们每有疑议,必前来请求指正。他又补修了唐武宗以下的《六世实录》共一百四十八卷, 惜其所藏图书在宋哲宗元符年间被火所毁,史称 “文献一劫”。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文章如果还看得过眼,就请赏小可一个赞,然后关注一下吧!大恩大德,没齿难忘!

来源:龙城史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