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美好:播撒善良和希望,相信每颗星星都有照亮夜空的可能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4-12 19:12 1

摘要:站在村小斑驳的旗杆下,望着操场上奔跑的孩子们,我的眼眶总会被阳光刺得发烫。二十七年扎根乡村教育的岁月,让我深深懂得:真正的教育不是把知识装进冰冷的容器,而是在稚嫩心田播撒善的种子,让希望的嫩芽穿透现实的冻土。

站在村小斑驳的旗杆下,望着操场上奔跑的孩子们,我的眼眶总会被阳光刺得发烫。二十七年扎根乡村教育的岁月,让我深深懂得:真正的教育不是把知识装进冰冷的容器,而是在稚嫩心田播撒善的种子,让希望的嫩芽穿透现实的冻土。

记得那个夏日的午后,王建华老师迎着烈日去熊严家家访。孩子因由年迈无劳动能力的外祖母抚养,缺少监管和母爱。王老师经常利用放学时间,走进他外婆的家里,了解孩子的情况和经历,在心理上不断给予关爱,鼓励孩子努力学习,以积极的心态克服生活中的磨难,这样的场景在乡村学校并不鲜见。教育从来不是单向灌输,而是教育者俯下身子的温度传递。当我们用沾着粉笔灰的手擦去孩子的眼泪,用沾着泥土的脚丈量家访的乡间小路,知识的溪流才真正有了温度。

每个孩子走进校园时,都带着独一无二的星光。记得有次看到班上内向的浩宇主动帮同学捡起掉落的文具,我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小男孩眼睛一下子亮起来——原来善意的回应,真的能让孩子心里的种子发芽。五年级的佳琪不爱学习,直到我在科学课上发现他渴望被认可的眼神,不断的鼓励他,认可他,激发他的自信,在期中考试科学满分50分,他考了46分。我送给他的"自强之星"奖状是他最珍视的礼物。

每个孩子都是等待破茧的蝶,教育者的天职是看见那些藏在顽劣背后的善良,在打架孩子身上发现正义感,在沉默孩子眼中捕捉星光。当我们把评语本上"上课说话"改成"思维活跃",课堂上多一句“这个想法很特别”,作业本上多一个画着笑脸的批注,都是在告诉孩子:你很重要,你的善意值得被看见。

去年毕业的梦涵在《给十年后的自己写封信》里写到:"校长说我的眼睛像星星,现在我真的考上了区重点中学——张庄初中。"我们搭建了"萤火虫舞台",让孩子们在舞台上尽情的歌舞,升旗仪式上让孩子们展露才艺,让内向的孩子做国旗下演讲,教育不是修剪个性的剪刀,而是点亮心灯的燧石。当自卑的少女在黑板报前绽放笑容,当胆怯的男孩在升旗台上挺直腰板,希望的火焰就已熊熊燃烧。

老教师退休时,孩子们送她365颗手折幸运星,每颗都写着"谢谢您教我抬头看云"。这让我想起苏格拉底的话:"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我们不必做全知全能的神祇,而要成为陪孩子寻找星光的同路人。教育的温度往往藏在细节里——低年级老师蹲下来和孩子平视说话,运动会上和孩子一起加油的呐喊,数学老师陪着孩子数清校园梧桐的年轮,语文老师领着学生在春雨中写生,教育便成了生命与生命的彼此照亮。

常常凝视着高耸的教学楼,想起十几年前我踏入校园的样子。今天的校园里,多媒体白板取代了斑驳黑板,但教育最珍贵的底色从未改变。是晨读时掠过书页的清风,是课间分享的烤红薯的香气,是毕业季老槐树下的约定。教育终究要回到生命对生命的温暖,心灵对心灵的承诺。

暮色中,晚风送来远处油菜花的芬芳。我知道,今天在田埂上追逐蝴蝶的孩子,明天也许会走进都市的霓虹,但只要我们曾在他们心中种下善的基因,播撒希望的密码,这些种子终将在某个春天破土而出。教育的美好,正在于相信每颗心田都能开出属于自己的花,正如相信每颗星星都有照亮夜空的可能。

来源:修洁教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