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7名匪徒如入无人之境,在香港红磡一家黄金工场盗走65公斤黄金,价值5900万港元。这场看似复古的劫案,暴露了贵金属交易行业在数字时代的原始软肋。
17名匪徒如入无人之境,在香港红磡一家黄金工场盗走65公斤黄金,价值5900万港元。这场看似复古的劫案,暴露了贵金属交易行业在数字时代的原始软肋。
2025年9月17日凌晨5点30分,香港红磡富恒工业大厦4楼的一家黄金加工厂内,17名男子大摇大摆地走进来。他们没有蒙面,没有持械,却在一小时内搬走了65公斤黄金(约值5900万港元)和3万港元现金。
令人惊讶的是,这起案件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抢劫,而更像是一场“熟人作案”。警方调查发现,主谋竟是该工场的合伙人之一,他因商业纠纷而铤而走险。
01 案件回顾:6小时空白期的蹊跷盗窃
案件发生在9月17日凌晨,但直到当天上午11点22分,警方才接到报警。这6小时的延迟引发了外界诸多疑问。
根据报案人口供,当时有6名职员在工场内休息和用膳。17名男子闯入后,只是将职员推进房间,然后直奔黄金存放处。得手后,匪徒用铁链锁上工场大门离开。
警方接到报警后迅速行动,通过查看工场、工业大厦及周边公共区域的“天眼”展开调查。案件交由西九龙总区重案组接手。
02 迅速破案:13人落网,黄金全数追回
警方在接案后的48小时内,就在全港多区拘捕了13人(12男1女),年龄介于29至60岁之间。被捕者中包括地盤工人、清洁工、售货员和无业人员,部分人有黑社会背景。
最令人惊讶的是,32岁的被捕女子是主谋的妻子,因涉嫌“协助罪犯”被捕。她怀疑隐瞒丈夫行踪,已获准保释候查。
失窃的约65公斤黄金已被全数寻回。警方表示,案件中无人受伤。
03 熟人犯案:商业纠纷引发的“黄金大劫”
警方调查显示,此案可能涉及合伙人之间的商业纠纷。主谋与工场负责人原是生意伙伴,但经营环境不理想。
随后,工场负责人与另一人合作开设新公司,生意有声有色。主谋因此心生不忿,甚至质疑对方亏空公款。
于是,主谋组织团伙闯入工场,搬走了大批黄金。由于是“熟人带队”,工场员工未对17人团伙的异常规模产生怀疑,甚至协助打开了黄金存放间的门禁。
04 安防漏洞:价值半亿黄金的脆弱保护
此案暴露了打金工场惊人的安防漏洞。据安全专家分析,该工场的安保存在多处致命缺陷:
工场虽设有双重门禁,但核心黄金存放间仅以普通门锁防护,未采用行业标准的双人双锁或专业保险柜。
价值超5000万港元的65公斤黄金(包括高价值金粉)竟存放于无防爆设施的普通房间,安保级别与财物价值严重不匹配。
尽管工场配备了CCTV监控系统,但匪徒行动全程未受干扰,甚至从容取走监控记录文件。有线索显示,监控系统可能在案发前3天已被黑客入侵,导致实时画面被篡改或屏蔽。
05 行业痛点:打金工场的传统与风险
香港打金行业长期依赖“熟人经济”,交易流程高度依赖口头协议与内部信任。这种“人情替代制度”的商业模式,在贵金属交易全球化的背景下已显脆弱。
匪徒利用了行业惯例,如“运货人员无需二次身份核验”、“黄金称重时无需全程录像”,轻松突破防线。
数据显示,仅37% 的香港打金工场接入警方实时监控系统,21% 未安装红外报警装置。行业长期存在“重生产、轻安防”文化。
06 历史对比:香港并非首次发生黄金劫案
香港以往也发生过多起类似的黄金劫案。
2024年1月,香港元朗区落马洲一名男子在运送价值约400万港元的8块金条时,遭刀匪抢劫,警方事后拘捕4名涉案男子,金条下落不明。
2018年3月,香港中环一珠宝店遭4名劫匪抢劫,其中一人当场被捕,珠宝店损失约4000万港元。
2016年11月,一名工人运送总值7000多万元的258条金条到粉领熔金工场时,遭三名戴头套的蒙面男子抢走81条金条,总价约2268万港元。
07 全球背景:金价飙升催生犯罪动机
2025年以来,黄金价格一路长虹,单上半年就录得26次历史新高。这使黄金成为了劫匪眼中的“香饽饽”。
国际金价持续走高,加上经济不确定性增加,使贵金属相关犯罪呈现上升趋势。犯罪分子越来越倾向于针对存储和运输中的黄金,因为相比抢劫银行,打金工场的安保通常更为薄弱。
08 深层思考: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的迫切性
这起案件暴露了传统打金行业在数字化时代的适应滞后。业内专家指出,贵金属交易行业亟需进行以下改革:
安保系统升级:引入生物识别门禁、实时监控联网、智能预警系统等现代化安防措施。
交易流程透明化:建立区块链追溯系统,记录黄金从原料到成品的全过程,减少人为干预。
员工培训与应急演练:加强员工安全意识培训,定期进行防劫演练,提高应急反应能力。
行业监管加强:相关部门应制定更严格的安保标准,并加强监督检查力度。
这起发生在香港的黄金大劫案,看似是一场复古式的犯罪,实则揭示了传统行业在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深层挑战。
随着黄金价格持续攀升,贵金属交易行业的安全管理更需要与时俱进。正如警方在调查中发现的那样,再先进的技术手段,也难防人心贪欲;但再坚固的信任基础,也需要制度保障。
香港警方的高效破案能力值得称赞,但预防胜于治疗。希望这起案件能促使整个行业进行反思与改革,让“黄金大劫案”真正成为香港电影中的历史题材,而非现实中的新闻头条。
来源:阿迪锅人如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