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陌灯明 烟火暖心 泰山夜市的时光叙事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19 09:50 1

摘要:夜幕初垂,㴎河岸边的霓虹灯渐次亮起。北起岱宗大街、南至东岳大街580米长的㴎河东路上,400多盏照明灯串联成一条璀璨星河。老式酸奶的甜香、广式肠粉的米香、炸串的油香在空气中交织,摊主的吆喝声、游客的谈笑声、炒锅的翻炒声此起彼伏,共同编织出独属于泰安的夜曲——泰

夜市长街,拢尽半城烟火半城欢;霓虹映摊,盛着满街香气满街暖;晚风穿巷,载着一街热闹一街甜。

夜幕初垂,㴎河岸边的霓虹灯渐次亮起。北起岱宗大街、南至东岳大街580米长的㴎河东路上,400多盏照明灯串联成一条璀璨星河。老式酸奶的甜香、广式肠粉的米香、炸串的油香在空气中交织,摊主的吆喝声、游客的谈笑声、炒锅的翻炒声此起彼伏,共同编织出独属于泰安的夜曲——泰山夜市迎来了它的第三十个年头。

9月13日晚七点半,80岁的丁学香坐在夜市北头的“老奶奶酸奶”摊前,看着儿子招呼络绎不绝的顾客。从最初简单的蜂蜜酸奶到如今七八种口味,这位“酸奶奶奶”见证了夜市的变迁:“有夜市的头一天我就在这摆摊了。”现在很多人专门来找老奶奶买酸奶,小摊一晚上能卖六七百瓶。

如今,已是耄耋之年的丁学香将摊位交到了儿子手上,但她仍会经常坐在摊位旁,只因有新老顾客就是冲着“酸奶奶奶”来的。近三十年来,各种新口味酸奶不断推出,但手工老酸奶和蜂蜜酸奶始终是最受欢迎的,那是属于老泰安人的味觉密码。

靠近夜市南头的位置,55岁的马爱丽正在整理摊位上的各式鞋履。1996年,为了照顾孩子,她辞去工作来到初建的夜市,从当时流行的牛筋底排球鞋卖起,一干就是近三十年。“那会儿啥配套设施也没有,现在社区管理得好,环境有越来越好了。”

泰山夜市的诞生,恰逢时代转折。

1996年6月,泰安市委、市政府为完善市场经济体系、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对沿㴎河东路自发形成的夜市进行集中整治,正式批准成立“泰山夜市”——泰城唯一有执照的夜市。

那时的夜市,卖水果的、打台球的沿北桥头一直排到大排档下边,工业品、服装鞋帽是主流,小吃不过是棉花糖、糖葫芦等点缀。41岁的市民刘坤回忆:“那年我上五年级,年初刚搬到夜市附近的小区,感觉夜市类似晚上的批发市场,比四海商场便宜,好多下岗职工在那儿摆摊维持生计。”

2008年8月,随着“平安街道”建设推进,泰山区岱庙街道北新社区接管泰山夜市,成立泰山区北新夜市管理服务有限公司。社区党委委员、泰山夜市办公室主任韩荣回忆起刚接手时的艰难:“那时候管理难,摊主们习惯了自由经营,让他们规范摆摊,就像让野马戴缰绳。”

在北新社区的管理下,一场“蜕变之战”悄然打响:重新规划摊位、铺设照明线路、安排专人巡逻、组织专人清理垃圾,用两年时间将杂乱的夜市打磨得井井有条。更难得的是,从1996年到现在,摊位费仅从每季度30元缓涨至每月200元,让利民生成为夜市长久繁荣的基石。

“一直坚守在夜市上的摊主大都是弱势群体,有下岗职工、再就业人员、残障人士,我们提供地方,给予他们人文关怀。”韩荣说,目前300多个摊主中,一半已与夜市相伴近三十载。

夜市不仅提供了谋生空间,更给人带来了人生转机。来自东北的兰秀东2016年跟随爱人到泰安,在夜市经营一家“渴了吗”小吃店,从最初的一边带孩子一边烤串,到现在已经在泰城买房定居,老顾客还会惦记他孩子的去向。

35岁的管志强是“泰山大排档”的股东兼店长,这个在夜市玩台球长大的年轻人,如今撑起了夜市一角天空:“作为青年创业的一代,这个夜市就是我们的舞台,我们也在和夜市一起创新、进步,以更多的‘花样’吸引市民游客来体验我们的夜生活。”

2024年,北新社区投资15万元打造“泰山夜市创业街区服务驿站”,集政策宣传、就业指导、创业扶持于一体,迄今已有50个创业项目落地,帮助40余人实现创业梦,20多名年轻人赚到第一桶金,60多位“宝妈”实现在家门口就业。

泰山夜市承载了泰安人最为难舍的情怀,也是展现泰山文化和城市文化的重要窗口。今年3月份,刚来摆摊的赵玉枝选择了广式肠粉这一品类,这位走遍全国乃至海外的摊主深谙游客心理:“泰安是旅游城市,情绪价值要给到位。”她在摊位挂上“泰山”字样的灯笼,还摆出桌椅让爬山疲惫的游客歇脚,“不买肠粉也能坐!”

“经常有游客跟我说,网上搜的爬泰山攻略,第一站就是推荐泰山夜市。”赵玉枝还发现,许多游客夜爬前先来夜市饱腹,在附近酒店住下后也自然来逛吃。她遇到过的外国顾客,一边吃肠粉一边称赞:“Thank you, very good(谢谢,很棒)!”

2023年,泰山夜市列入全市重点文旅项目,并启动升级改造,40辆统一网红餐车、北头打卡平台、诗词灯条、文化元素注入,让老夜市焕发新生机;2024年9月,泰山夜市被评为首批城市漫步打卡地。

如今漫步夜市,400多盏照明灯如星河坠落,300余个摊位整齐排列。小吃区飘来烤冷面的焦香与麻辣烫的醇厚,文创区陈列着泰山石敢当摆件与手绘地图,娱乐区不时传来套圈成功的欢呼。在新打造的南头平台上,诗词灯条与大屏幕交相辉映,游客们争相与“泰山夜市”霓虹灯牌合影,镜头里定格的不仅是笑容,更是城市发展的生动注脚。

从1996年那个简陋的地摊集市,到如今日均客流量过万的文旅地标,泰山夜市用近三十年光阴,在烟火升腾间书写着城市的温暖故事。

青春蜕变,活力焕发再启程。如今的泰山夜市正在谋划新突破。韩荣告诉记者,今年,他们以提升泰山夜市品牌形象为主线,打造“青春版夜市”,更换陈旧路灯,增设30辆适合年轻群体味蕾的小吃车,在南头搭建舞台,举办青年乐队表演等活动。同时社区也将加强对经营商户的技能、短视频拍摄培训,帮扶创业者进行项目孵化。

“夜市还将通过招商引进直播类、非遗类、文创类新业态,打造‘社区+产业’融合示范点,引入泰山区、镇特色农副产品。增加泰山元素和非遗项目体验式消费,消除审美疲劳,提高消费黏性。同时,通过弘扬传统文化,打造时尚之城。”韩荣描绘着未来图景。

夜幕深垂,已是晚上十点半,肠粉摊主赵玉枝却并不急着收摊——哪怕到凌晨两点,也要“看看这人间烟火世间百态”。对她而言,夜市不仅是生意场,更是人生舞台。

三十个年头,足够一棵树苗长成参天大树,也足够一个自发集市成长为城市地标。即将三十岁的泰山夜市,正以蓬勃的生命力,继续书写着属于这座城市的烟火传奇。在这里,烟火气从未消散,温度始终延续。(编辑张晓君)

来源:泰山融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