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岁文徵明行书《阿房宫赋》,笔力雄健,人书俱老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18 18:57 1

摘要:文徵明,这位诗、文、书、画无一不精的“四绝全才”,一生都与笔墨为伴,其书法风格温润秀劲、法度谨严 ,尤以小楷和行书为人所称道。他的艺术生涯漫长且丰富,每个阶段都有独特的创作风貌,而晚年作品更是达到了人书俱老的至高境界。

在书法艺术的长河中,明代文徵明的作品无疑是熠熠生辉的瑰宝。今天,我们一同走进他85岁时创作的行书《阿房宫赋》,领略其中的独特魅力。

文徵明,这位诗、文、书、画无一不精的“四绝全才”,一生都与笔墨为伴,其书法风格温润秀劲、法度谨严 ,尤以小楷和行书为人所称道。他的艺术生涯漫长且丰富,每个阶段都有独特的创作风貌,而晚年作品更是达到了人书俱老的至高境界。

嘉靖乙卯年(1555年)二月,85岁高龄的文徵明偶然路过友人子重的书斋。友人向他索字,他便即兴挥毫,写下了这篇千古名赋——杜牧的《阿房宫赋》。从他题识中的 “漫录此赋而归之” 可以看出,这次创作似乎是信手拈来,然而这看似随意的背后,却是几十年如一日的深厚功力和岁月沉淀后的从容淡定。也正是这种不经意间的挥洒,成就了一件传世佳作。

从笔法上看,此卷《阿房宫赋》堪称一绝。文徵明将篆书和隶书的古拙意趣巧妙地融入行楷之中。起笔时,他藏锋逆入,稳重得如同老松扎根;收笔则露锋轻提,清劲好似寒梅坠枝;笔画的转折处,摒弃了唐楷顿挫明显的方折,采用篆书圆转笔意,暗蓄力量,恰似石下清泉蜿蜒而过。每一个笔画都饱含着生命力,刚柔并济,恰到好处。

单字端正如谦谦君子,笔笔交代清晰,毫无潦草敷衍之感。而从整体布局来看,字距紧密得如同促膝闲谈,行距却疏朗得仿佛远山列屏,黑白相间,疏密有致,充满了节奏感和呼吸感。近看,每个字都独立成景,犹如夜空中闪烁的星辰;远观,整幅作品气脉贯通,恰似蜿蜒流淌的江河,一气呵成。在这卷作品中,我们还能看到晋唐书法的古雅韵味、欧阳询的严谨法度、颜真卿的宽博大气以及黄庭坚的洒脱奔放,这些都被文徵明巧妙地融汇于笔端,形成了他独有的温润老辣风格 ,达到了“随心所欲不逾矩”的自由境界。

《阿房宫赋》本身就是一篇极具思想深度的千古雄文。杜牧借秦始皇修建阿房宫的奢靡与秦朝的迅速灭亡,深刻地揭示了统治者的骄奢淫逸和对百姓的残酷剥削,发出了“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的警示。文徵明在耄耋之年选择书写这篇赋,或许正是因为他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对现实的隐忧。他用笔墨将文学与书法完美结合,让观者在欣赏书法之美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深沉。

如今,当我们展开这卷《阿房宫赋》,仿佛能看到85岁的文徵明在书斋中挥毫泼墨的情景。那一笔一划中,不仅有高超的书法技艺,更有他一生的人生感悟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岁月的沉淀让他的书法褪去了年轻时的锋芒,变得更加醇厚、内敛。每一个字都像是在诉说着他的故事,每一处笔墨的浓淡变化都蕴含着他对生命的理解。这不仅仅是一幅书法作品,更是一部用笔墨书写的人生史诗,是艺术与灵魂的完美交融 。

壮士留步!编辑不易,恳请点赞、评论、转发,不胜感激!(图片来自网络,只为传播艺术)

来源:牧之堂弘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