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造神游戏”!央媒新闻报道,揭开18岁全红婵的真实处境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18 17:24 1

摘要:9月的暨南大学校园里,穿着白T恤、背着双肩包的全红婵,正低头在报到队伍里填信息。若不是有人认出她胸前的校徽,没人会把这个眼神怯生生的女孩,和站在奥运跳台上“一跳封神”的冠军联系起来。可入学不过三天,她却因“看起来胖了点”再次被推上热搜,评论区里“不自律”“要掉

9月的暨南大学校园里,穿着白T恤、背着双肩包的全红婵,正低头在报到队伍里填信息。若不是有人认出她胸前的校徽,没人会把这个眼神怯生生的女孩,和站在奥运跳台上“一跳封神”的冠军联系起来。可入学不过三天,她却因“看起来胖了点”再次被推上热搜,评论区里“不自律”“要掉队”的声音,像细密的针,扎向这个刚满18岁的姑娘。

央媒镜头里的全红婵,藏着太多与“冠军光环”不符的细节:开学典礼坐在第一排时,她起身和身边人打招呼的动作带着拘谨;接过校徽往胸前别时,手指因为紧张微微发颤;被同学认出来后,不是坦然回应,而是红着脸低头快步走开。这些瞬间哪里像个“世界冠军”?分明是个怕生的普通大学生,会在陌生环境里紧张,会在被关注时羞涩,会想把自己藏在人群里,而不是永远站在聚光灯下。

更让人动容的是入学当天她做的事:把巴黎奥运会穿过的签名出场服捐给学校,还从老家带了特产送给如今的体育学院院长苏炳添。前者是她赛场成长的印记,后者是晚辈对前辈的心意,没有刻意炒作,没有高调宣传,就像普通学生给老师带伴手礼一样自然。可就是这样一个低调克制的姑娘,却始终逃不开舆论的围追堵截。

有人翻出她几年前的照片,拿着放大镜比对她的腰围,吐槽“现在不如以前瘦,肯定没好好训练”;有人揪着她“文化底子薄”的过去,揣测“上大学肯定跟不上进度”;更离谱的是,今年5月还流传过“全红婵深夜给母校捐400万”的谣言,连模糊的转账截图、“破护膝舍不得换”的细节都编得有模有样,最后还是母校出面澄清,才让这场闹剧收场。

可谣言和过度关注,早已缠上她的家人。去年她回老家探亲,村口被直播的人围得水泄不通,有人举着手机拍她家老屋,有人用无人机在空中盘旋,连年迈的爷爷都被吵得没法休息,家人只能暂时搬到果园住。前段时间更过分,有人用AI合成她的声音直播卖土鸡蛋,消费者被骗后,竟跑到她哥哥全红强的社交账号下骂街。她哥哥反复直播澄清“从未用妹妹名字带货”,可没人听。大家只想抓住“全红婵”这三个字,榨取一点流量。就连她家那栋自建房,暴雨后积水的视频传到网上,都有人阴阳怪气问“这房子钱哪来的”,没人关心一家人有没有受损失。

很少有人记得,全红婵只是个18岁的孩子。她14岁在东京奥运会拿冠军时,说“想赢了给妈妈治病”;巴黎奥运周期里,她身高长了7厘米,体重也跟着增加,曾经最擅长的207C动作接连失误,甚至一度害怕入水;两次世界杯输给陈芋汐,退出冠军赛、世锦赛时,她承受的压力比谁都大。可外界看不到这些,只愿意把她捧成“跳水天才”的神,又在她有一点“不完美”时,立刻翻脸骂她“跌落神坛”。

她早就看透了这场“造神游戏”,之前采访时说过:“大家喜欢的是跳水的我,不是我这个人,以后不跳了,没人喜欢也没关系。”这句话里藏着多少清醒?她知道自己不是神,只是个靠跳水改变命运的女孩,也想和同龄人一样,上大学、学知识、过安安静静的生活。可现实是,她在跳台上赢了所有对手,却赢不了一场普通人的平静。

央媒报道她的入学场景,本是想展现运动员的多元生活,却意外揭开了一个残酷真相:我们总爱把成功者推上神坛,又在他们露出凡人模样时,狠狠把他们拽下来。全红婵会紧张、会变胖、会有失误,会想过普通大学生活,这些都是18岁女孩该有的样子。

别再给她贴“完美冠军”的标签了,也别再用放大镜盯着她的一举一动。她不是神,只是个努力生活的年轻人。让她在跳台上尽情绽放,也让她在校园里安心成长,少点议论,多点尊重,就是对她最好的支持。

来源:湖北台娱乐大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