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盛极一时百年帝国,最后竟然是亡于通货膨胀,实在太遗憾了!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17 18:33 5

摘要:有些帝国,看起来坚不可摧,它们的疆域辽阔,武力强大,仿佛能永远统治下去。然而,在它们看似光鲜的外表下,往往隐藏着一个致命的黑洞——一个永远填不满的财政窟窿。

有些帝国,看起来坚不可摧,它们的疆域辽阔,武力强大,仿佛能永远统治下去。然而,在它们看似光鲜的外表下,往往隐藏着一个致命的黑洞——一个永远填不满的财政窟窿。

无论是从东方草原席卷而来的大元帝国,还是雄踞地中海的古罗马,都面临着同样的难题。元朝,这个由蒙古铁骑建立的政权,从诞生到灭亡的97年里,竟然有75年都在打仗。它的整个国家机器,就是一部为持续军事扩张和掠夺而生的战争机器。

面对空空如也的国库,元朝和古罗马,这两个相隔千年、文明形态迥异的帝国,不约而同地走上了操纵货币的道路。他们各自利用了当时最顶尖的“技术”,一个玩转纸张,一个摆弄金属,本质上都是想凭空变出财富来。

元朝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一个早熟的纸币帝国。他们从宋朝和金朝那里学来了发行纸币的经验,并且青出于蓝,从建国之初就将纸币定为主流通货币。蒙古人早在1227年就开始尝试发行名为“会子”的纸钞。对他们来说,财富似乎就是开动印刷机那么简单。

为了支撑对南宋的战争,忽必烈统治下的印钞机开始疯狂加速。从中统元年到灭宋前夕,短短十几年间,纸币的发行量从七万多绽暴增至一百四十多万绽,翻了将近二十倍。这还不够,他们还周期性地发行新钞,比如中统钞、至元钞等等,强制废除旧钞,巧妙地让民众手里的积蓄一次次化为乌有。

罗马人没有纸,但他们有熔炉。他们的货币是实打实的金币和银币,比如凯撒在公元前50年发行的“安瑞尔斯”金币,成色稳定,信誉卓著,为帝国带来了长达百年的商业繁荣。但后来的皇帝们发现了一个“炼金术”的秘密:往金币里掺杂质。

这种官方造假的行为被称为“货币掺水”。起初还比较收敛,但很快就失控了。到了公元150年,罗马货币里的黄金含量,已经跌到只有凯撒时期的千分之二。你以为这就到底了?再过一百年,这个数字更是缩水到了惊人的六千万分之一。曾经闪闪发光的金币,此时已经和一块普通的金属疙瘩没什么区别。

一个用纸,一个用金属。一个靠印刷,一个靠掺假。手段虽不同,但背后的逻辑却惊人地一致:利用国家权力,系统性地稀释民众财富,把老百姓辛辛苦苦攒下的家底,变成支撑帝国运转和权贵享乐的燃料。这根本不是什么点金术,而是赤裸裸的财富掠夺。

当一个国家的货币连最基本的价值都无法保证时,整个社会的信任链条就会瞬间崩断。人们被迫退回到最原始、最低效的交易方式,整个经济秩序随之瓦解。

在元朝末年和罗马帝国晚期,都上演了同样荒诞的剧目。物价飞涨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地步。元朝的米价,相比灭宋初期,疯狂上涨了六七万倍。而在罗马,小麦的价格也涨了足足两百多倍。

这些冰冷的数字背后,是无数家庭的破产和绝望。官方发行的货币成了烫手山芋,没人再相信它。在元朝,文献记载着这样的场景:人们去市场买东西,不再是揣着几贯钱,而是要用车拉着一捆捆已经跟废纸没两样的“中统钞”或“至正钞”。

民间干脆抛弃了官方货币。有些地方的人们开始以物易物,你家用一袋米换我家的半匹布。更有甚者,一些商铺甚至自己用竹签做起了代币,在小范围内流通。这标志着官方信用的彻底破产。

罗马的情况同样糟糕。商业活动几乎完全停滞,因为没人愿意接受那些含金量微乎其微的“金币”。曾经繁忙的商路变得门可罗雀,商人们纷纷放弃生意,拖家带口地回到乡下种地,起码还能有口饭吃。这直接导致了罗马帝国的城市一片萧条,繁华不再。

更要命的是,这种自毁长城的做法,最终也摧毁了国家自己的财政根基。罗马因为商业凋敝,税收急剧减少,国库变得比脸还干净。

元朝虽然找到了一个看似稳定的财源——垄断盐税,这项收入一度占到财政的八成以上。但他们的征收方式极为残酷,直接按人头或户数强制摊派,不管你吃不吃盐,都得交这份钱。许多百姓为了缴上高昂的盐税,不得不去借高利贷,甚至被逼到典卖妻儿的地步,社会矛盾被推向了顶点。

极端的通货膨胀,从来都不只是一个经济问题。当民众的生活被彻底摧毁,当社会的愤怒积压到临界点,它就会变成点燃改朝换代烈火的政治催化剂。

来源:采风百晓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