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2024年未来产业创新发展优秀典型案例公示》。由甘肃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推荐、兰大科技园辅导申报的天然缪子成像技术,成功上榜2024年未来产业创新发展优秀典型案例(案例类型:典型应用场景;应用方向:未来空间)。该案例负责人系兰州大学稀有同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2024年未来产业创新发展优秀典型案例公示》。由甘肃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推荐、兰大科技园辅导申报的天然缪子成像技术,成功上榜2024年未来产业创新发展优秀典型案例(案例类型:典型应用场景;应用方向:未来空间)。该案例负责人系兰州大学稀有同位素前沿科学中心刘志毅教授。
本次发布的优秀典型案例分为标志性产品、领军企业、典型应用场景三类,聚焦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健康等六大方向。
基于天然缪子的成像技术被誉为21世纪革命性的绿色核创新技术,能够实现无损、大目标、高精度的三维成像。作为一种广泛适用的技术,缪子成像可应用于地质体、土木工程结构及地质工程中深部异常体的探测与监测,适配“未来空间”领域的多样化需求。
例如,在矿藏资源勘探中,缪子技术可以精确定位矿体分布;在科技考古中,可无损分析地下遗址结构;在城市地下工程中,可用于空洞探测与坍塌风险预警。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应用场景的扩展,天然缪子技术在地质科学、工程检测及公共安全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为“未来空间”的探索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给西安古城墙做健康“CT”体检,给天水的麦积山石窟和山西的云冈石窟做一个全身健康监测……这些事在普通人看来似乎不可思议,但却是兰州大学缪子研究团队已经或正在做的工作。天然缪子技术的应用,是兰大团队潜精研思的成果,也是兰州大学核学深厚底蕴和强大实力的力证。
1955年,“两弹元勋”朱光亚教授受命负责筹建北京大学和兰州大学原子核物理及放射化学专业,代号为“505”研究所的兰大物理系研究所应运而生。1959年江隆基校长到任后决定正式命名为“兰州大学现代物理系”。2006年2月,兰州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成立。
1982年师生在现物系放射化学实验室进行实验
2024年核学院教师在指导学生完成实验
近70年来,历经几次院系调整,学校从未中断过核专业的研究与人才培养。学校稀有同位素前沿科学中心早在2023年就曾被央视《新闻联播》头条报道。
中心依托核科学优势特色学科和化学一流学科,发挥物理学、材料、医学、信息等多学科交叉融合优势,成立以来承担了一批国家级及省部级重大重点项目,在粲重子衰变研究、塑闪宇宙射线缪子成像技术、激光调控介质吸收特性、高能中子探测器研发、镧系元素膜分离技术等领域已经取得了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成果;建成并完成国内首台全自主知识产权“硼中子俘获肿瘤治疗(AB-BNCT)医疗示范装置”的总装调试;“基于D-D中子源的核燃料棒235U富集度及均匀性检测装置”和“自给能中子探测器相关技术”等专利成果顺利转化。
兰大稀有同位素前沿科学中心、绿色核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实验室先后被央视报道(图源:央视网)
以国家需求为牵引,以教育部稀有同位素前沿科学中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教学科研平台为支撑,兰州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积极促进科教融合,着力打通“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化”全链条,并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和业界资讯融入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服务国家战略急需,励志成才报国强国的理想追求。作为目前国内高校核专业设置最齐全的院系之一,学院将坚持以高水平科研支撑高质量教学,诠释“铸剑强国,核以道和”的誓言!
文章素材来源:兰州大学新闻网、兰州大学官微、央视网、兰州大学本科招生官微
来源:兰州大学招生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