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意执行“放水养鱼” 巧解千万债务困局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17 17:27 1

摘要:海东市中级法院在规范涉企执法司法专项行动指引下,成功找准法律权威与企业生存之间的平衡点,让陷入困境的企业重获生机。

海东市中级法院在规范涉企执法司法专项行动指引下,成功找准法律权威与企业生存之间的平衡点,让陷入困境的企业重获生机。

“要是法院当初直接查封设备、冻结账户,我们这300多个家庭的饭碗就真保不住了!”看着生产线重新运转,青海某制造有限公司负责人的话语里满是感激。

这场让企业重获新生的“温暖执行”,源自海东市中院的精准施策,是法院落实规范涉企执法司法专项行动要求的生动实践。

专项行动指引:司法理念的创新转变

海东市中院的执行实践,处于全国法院系统持续开展规范涉企执法司法专项行动的大背景下。该专项行动的核心是秉持善意审慎文明司法理念,要求各级法院在办理涉企案件时,必须进行生产经营影响评估,最大限度减少司法活动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影响。

专项行动明确要求,要正确处理严格执法与善意文明执法的关系,既要依法保障债权人合法权益,又要尽可能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千万元债权遇困局:查控资金不足5000元

2025年6月,武汉某有限公司手持生效仲裁裁决,向海东市中院申请强制执行——青海某制造有限公司与沈阳某制造有限公司拖欠的1398万余元借款,迟迟未能兑现。

院领导在听取案情汇报后,第一时间统筹部署案件推进方向,明确要兼顾法律权威与企业生存。执行局负责人带领团队迅速启动“总对总”网络查控,结果发现仅冻结到被执行人名下账户资金累计不足5000元,与1398万余元的执行标的相差悬殊。

“简单一冻了之或者一封了之,看似推进程序,实则会让企业彻底停摆,申请执行人的债权也可能变成‘死账’。”案情分析会上,这一判断直指核心矛盾。

善意文明破局:搭建桥梁促双赢

专项行动开展以来,海东市中院将“审慎执行、善意执行”的理念贯穿工作始终。执行局全体干警按照专项行动要求和法院部署明确思路:不能因执行让企业陷入绝境,要通过“放水养鱼”式执行,为双方找到共赢路径。

9月2日,执行局特意将双方请到法院协商。干警们一方面向申请执行人释法:企业是债权实现的源头,保留生产线让企业正常经营,债权才能逐步变现;另一方面引导被执行人坦诚说明经营困难,梳理还款能力。

经过多轮沟通,双方最终达成和解协议:确认欠付本金1398万余元及相应利息,约定分期偿还,企业以3台核心设备抵押。若任一期未履约,申请执行人可立即恢复执行。

案结事了人和:温暖执行见成效

和解协议签订后,双方均按约定履约。9月5日,武汉某有限公司向海东市中院提交《撤回执行申请书》及解除查封冻结申请。法院审查后,于9月8日解除冻结措施,9月9日依法裁定案件终结执行。

如今,青海某制造有限公司的生产线恢复忙碌,300余名职工无需再为“饭碗”担忧;武汉某有限公司不仅拿到首期还款,更有了明确的后续还款计划,债权实现有了坚实保障。

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司法的使命与担当

“涉企执行既要讲法律硬度,也要含司法温度。”海东市中院院领导表示,未来将持续贯彻落实规范涉企执法司法专项行动要求,优化善意执行举措,为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提供更坚实的司法保障。

此案正是海东市中院将规范涉企执法司法专项行动要求转化为实践成效的生动体现。通过善意文明执行,法院既维护了法律权威,又保障了企业生存和职工生计,实现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随着生产线恢复运转,企业重新焕发生机。300名员工的家庭生活有了保障,申请执行人的债权也有了着落。

海东市中院用一场“放水养鱼”的温暖执行,找到了法律权威与企业生存的最优平衡点,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写下了生动注脚。

供稿:海东中院

编辑:钟雅琼

审核:詹国彬

诉讼服务中心: 0971—12368

省法院导诉台: 0971—6165249

省法院督察局: 0971—6163105

来源:青海高院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