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脉评论|“县超”,为什么梅州五华可以?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17 18:55 1

摘要:一场县级足球联赛,竟能吸引每轮约2.2万名观众到场呐喊助威、六轮比赛轰出255粒进球,甚至前国脚也前来助阵——自今年8月开赛以来,梅州五华“县超”开展得如火如荼,点燃了这座“足球之乡”的激情与梦想。

市民球迷敲锣打鼓支持球队 五华县委宣传部供图

一场县级足球联赛,竟能吸引每轮约2.2万名观众到场呐喊助威、六轮比赛轰出255粒进球,甚至前国脚也前来助阵——自今年8月开赛以来,梅州五华“县超”开展得如火如荼,点燃了这座“足球之乡”的激情与梦想。

精彩的比赛现场 五华县委宣传部供图 为什么“县超”能在这片土地上点燃?答案就写在每一声呐喊、每一次奔跑之中。

这些在绿茵场上拼抢的身影,在工作日,他们是镇村干部、快递员、厨师、教师……到了周末,他们“切换身份”,化身为足球场上的前锋、中场、后卫、守门员,用汗水和信念点燃对足球的热情。

这份热爱,并非一朝一夕。早在1873年,现代足球远渡重洋,跨越山海,从欧洲来到五华元坑,这是现代足球第一次在中国内地出现的记载。2015年11月,五华元坑被国家体育总局认定为“中国内地现代足球发源地”。而距离元坑不足50公里的五华横陂镇老楼村联庆楼,幼年的李惠堂在宽敞的门坪练习射门技巧,后来的他成为中国著名足球运动员、“世界球王”。

足球,早已融入五华人的血脉。历经150多年积淀,五华足球形成了有历史传承、有人才支撑、有政策扶持、有品牌效应、有实力PK、有产业发展、有硬件平台、有热情氛围、有前景可期的良好局面。如今,五华拥有各级各类足球队约366支,标准足球场地291块,平均每万人拥有3.1块足球场,居全国第一,参与足球这项运动的高达30多万人。

正是这样的足球土壤,让这场“县超”广受好评,每个乡镇都有自己的代表队,这种归属感和认同感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精神力量。此外,足球也成为基层公共服务提质增效的“催化剂”,各乡镇为了满足比赛要求,迅速提升硬件条件。这不仅服务于赛事,更长远惠及学校教学、市民锻炼与文化活动的开展。

“县超”虽不售票,却实现了“流量变现”。据五华“县超”组委会初步统计,前5轮小组赛每一轮平均约2.2万人现场观看比赛,开展网络赛事直播96场次,线上总曝光量达到了310万人次。来自全国各地的球迷与游客到场观看,助推了当地农文旅的发展。

“县超”华城主场旁为五华高铁站,交通便利

从表面上看,“县超”是一场当地政府主办,市民球迷“图个乐子”的足球赛事。但往深层看,它更像五华探索除中超赛事外的现象级比赛,通过足球赛事促进农文旅体融合,推动“百千万工程”、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次生动实践。“县超”既能成为全民健身的平台,也是乡镇特色产品的展销窗口;既激活了民间体育热情,也为农特产品出村进城开辟了新通道。

作为全省首个举办“县超”的县级城市,五华将已有21届历史的“球王杯”全面升级,其创新探索备受瞩目。赛事仍在继续,激情仍在燃烧。我们期待五华在绿茵场上踢出更多精彩进球,更期待这条“以球为媒,以赛促兴”的发展路子越走越宽、越走越远。

文、图|赖嘉华

来源:羊城派

相关推荐